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赏“李六爷”“史老启”传世作品 感怀蝈蝈葫芦的旧日闲情(组图)

2020-10-04 04:08:46


范匏名家“李六爷”作品


此把葫芦三停均当,翻,脖,肚均美,大小适中掌中之物,色如蒸栗,乃是传世李六爷之极品也。



范匏名家“李六爷”作品


把蝈蝈放置在经过精心处理的葫芦里,玩虫者将其置于温暖的怀中,在寒冷冬日,也能听到衣下不时传来一阵阵虫鸣之声……民间蓄养鸣虫的风气,清末民初时期最为兴盛,尤其京津地区,是玩虫爱好者的集中地,这里不但玩家众多,而且品位较高,这一点从传于后世的典雅别致的蝈蝈葫芦即可见一斑。



范匏名家“史老启”作品


葫芦器,又称“匏器”或“蒲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葫芦器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成熟后的葫芦或雕或绘而成的器物;另一类是将形态各异的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即“范制葫芦器”——蝈蝈葫芦的加工方式也不外这两种。蝈蝈葫芦的造型,常见的有鸡心式、棒子式、柳叶式和花瓶式四种。它们既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也很独特,几乎可称为人们表达审美理念、民俗信仰、精神意趣的载体。无论戏曲人物、文学故事、神话传说还是地方名胜、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婚丧礼俗等,都可成为民间艺人制作蝈蝈葫芦的装饰题材。蝈蝈葫芦的口和盖也极为讲究,一般为紫檀、红木、象牙或玳瑁所制。蓄养蝈蝈前,还要在葫芦口内装一个用黄铜丝盘成的胆,加盖后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葫芦虫具。蝈蝈葫芦的盖,高一寸到一寸五,上雕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玲珑剔透兼具透气功能。


上世界六七十年代作品

行家介绍,选购蝈蝈葫芦要着眼于“紫、润、坚、厚”四个字。蝈蝈葫芦的好品相是“玩”出来的,经过养虫者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把玩摩挲,外观由黄变红、由红变紫,油润灵透,尽显古朴凝重之美。精品蝈蝈葫芦,是极有收藏价值的。在古董文玩的拍卖专场中,一只品相好的清代蝈蝈葫芦,卖出上万元价钱是常见的事。2008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只雕刻精致的清代玳瑁雕花蝈蝈葫芦,便以20160元成交。



据说,以葫芦蓄养鸣虫的发起人是晚明人巢端明。此人为浙江嘉兴人,自幼饱读诗书,曾于崇祯九年中举。明朝灭亡后,对社会失去信心,就归隐回家种葫芦养虫玩。他在居所四周栽种了十余个品种的葫芦,并用刻有花纹或文字的模子合在葫芦上,使其长成樽、彝等形状,世称“槜李匏尊”。马未都写过一篇《倾听自然之声》,说“古代没有电,要听音乐只能拉真人到跟前,否则根本听不到,尤其是漫长的北方冬天更听不到。过去皇宫里,皇上很难听到自然之声,听到的都是被人修饰过的。冬怀鸣虫,到了大年初一的时候,搁在太和殿里,地上热气一烘,一万个蝈蝈在那儿鸣叫,早上皇帝来上朝,就听到‘万国(蝈)来朝’”。虽说,,是清朝的典型特征。但天籁之音怎么说也不失为听觉享受,对置身于钢筋水泥森林中的现代人来说,“万国(蝈)来朝”简直可称听觉盛宴了!



冬日,若得一精美的蝈蝈葫芦在手,或玩或赏,倒也有一番自在悠闲呢。


作者:李立华 原题:《盛满旧日闲情的蝈蝈葫芦》


长按并点击“识别以上二维码”轻松关注本账号


热点文章分享:

王世襄“谈匏器”

葫芦究竟摆放在哪里能旺风水?

虫具知识科普:口盖蒙芯挨个讲

了解勒扎工艺技法 欣赏勒扎葫芦精品

友人珍藏的范制葫芦大师张才日作品赏

近代“葫芦押花第一人”陈锦堂作品赏析

让人破财的6种家居风水,想招财就抓紧改!

蝈蝈的三大流派是什么?玩虫的朋友速速看!

“中华十玩”绝美包浆图,葫芦是不是最闪亮?

葫芦玩家又添新宠 形状各异的“南瓜葫芦”惹人爱


本公众号内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