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天桥轶事|【复兴之桥】新一年的计划是做“魏喜奎”

2020-08-23 18:58:47


第29期


还记得2017开始之际,

信誓旦旦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吗?



有多少人到年终才幡然醒悟

买的书还没看,

买的课还没学,

买的健身卡还没练

......

1年,12个月,365天

毫不留情地走了。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

其实不然,穷人才任性。

有钱人的自制力很强,想学习,

然后去学习了;

穷人,想学习,

然后想啊想啊想……

这就是成功和远离成功的原因。


成功需要自制力,

也需要像她一样

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毅力。

她就是曲艺、曲剧的头面人物,

魏喜奎



提到魏喜奎,

很多人会想到她光鲜亮丽的成就,

纯美的歌喉、成熟的技艺、

隽永的韵味、真挚的情感,

却很少有人看到她背后的付出

及对知识的渴求、对艺术的珍惜。


京韵大鼓《探晴雯》


01


童星出道,艺绽天桥


魏喜奎出身于唐山,在她年幼时,父亲靠说唱乐亭大鼓与唐山大鼓维持生活,1930年父亲带她来到了天津南市的一家小书馆卖艺。


人吃五谷杂粮,再能替子女遮风挡雨的父亲也会有生病的时候,迫于生计,年仅8岁的魏喜奎就开始替父上场,自己的演艺生涯也就此拉开帷幕,可以说魏喜奎也算是童星出道了。


后来她又跟随父亲来到北京表演,就住在虎坊桥。


她嗓音浑厚甜润,台风淳朴大方,1939年在纪念曲艺界祖师爷周庄王生日举行的联合演义上,13岁的魏喜奎凭借一曲《黛玉归天》名躁京城。


此后,小小年纪的她就经常与著名曲艺家刘宝全、、小彩舞、张寿臣、常宝堃等先生同台献艺。



魏喜奎在当时红得一发不可收,邀约也更多了。


有“坠子大王”之称的程玉兰在天桥经营一个永盛轩书茶馆,她亲自上门拜访,邀请魏喜奎到永盛轩书茶馆登台献艺,魏喜奎盛情难却,最终亮相天桥。


魏喜奎的演出场场爆满,无论是《王二姐思夫》还是《紫罗袍》或是《哭黛玉》都让人百听不厌,赢得了天桥观众的一致好评。


铁片大鼓《武家坡》



02


吃苦耐劳,根深叶茂


虽然魏喜奎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绩,但她没有“膨胀”,依然坚持勤学苦练,夯实基本功。


为了练习发声、吐字和身段,她每日披星戴月从虎坊桥跑到永定门城根。


为了练好打鼓,她拿起楗子,一打就是半天。


晚上人们酣然入梦,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她就把棉袄铺在桌上打棉袄,手腕子打肿了也不休息。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还是在动乱的逆境中她都没有放弃练功。


她脚踏实地,认真对待艺术之旅中的每一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只有历经一番寒彻骨,才得梅花扑鼻香


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



03


博采众家,让艺术常葆青春


魏喜奎是个“通才”,不仅精通京剧、曲剧、评剧、歌曲及多种大鼓,连铁片、坠子板、数来宝用的节子板也都打得十分利落,还擅长丹青,也会演戏。


这与她虚心好学,兼收并蓄,从不放弃任何一个“”的机会是分不开的。


初到北京,她跟着曲艺公会会长曹宝禄苦练八角鼓、学唱单弦,还顺带着把曹宝禄的拿手唱段“五圣朝天收入囊中。


后来她又跟着乐亭大鼓著名艺人王佩臣求艺,同“坠子大王”程玉兰搭班子时便努力学习河南坠子,同“梅花鼓王”金万昌同台演出时便学习鼓套子。


向韩世昌、白云生学昆曲,向小白玉霜、新凤霞学评剧唱段,向琵琶名手杨大钧学琵琶......


河南八角鼓评剧坠子虚心单弦曲剧昆曲唱歌乐亭奉调兼收并蓄唐山演戏大鼓琵琶好学丹青梅花京韵


不管学多少东西,她都认真对待每一种艺术。


但魏喜奎的艺术造诣并不只是会的东西有很多,而且能够创新,将艺术的生命延展下去。


她将习得的梅花大鼓、京韵大鼓等各流派唱腔逐步融进唐山大鼓腔内,几经磨练由唐山大鼓改成“奉天大鼓”,最终创造了魏派大鼓"奉调"。


她和曹宝禄等艺术家在马少波、老舍等人的建议下,以单弦牌子曲当基调,创造了一个新剧种,取名为曲剧”。


第一部曲剧以老舍的“柳树井”为剧本,公演时盛况空前,轰动一时,老舍偕夫人前来观看,文管处领导也同来看戏,更有上千位观众来捧场。可容纳400名观众的前门小剧场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需求了,后来市长把可容千人以上的西单剧场拨给了他们。


曲剧成为剧坛一枝新花。



魏喜奎身为弱女子,骨子里却透露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为中国的艺术带来了更多的新血液。


★1957年演出《杨乃武与小白菜》并拍成彩色影片。


★1984年创演戏曲独唱会,开戏曲演员办独唱会之先河。 


★1992年应邀赴台湾举办“海峡两岸鼓曲大展演出,成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戏曲界正式前往台湾做艺术交流的第一人......


1996年她的艺术人生终止了。她的一生是成功的,是精彩而充实的,她的事迹虽然不再更新,但她的精神却被永远留了下来——


“京都戏曲一名家,

魏喜奎艺术人生放光华。

六十年檀板歌历练冬夏,

自幼勤学好问雄心大。

学弹唱吃苦受罪全不怕,

初登台一鸣惊人春雷炸。

投师问艺博收广纳,

红遍了京津飞黄腾达......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