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神仙也爱葫芦 看众仙家如何用葫芦镇妖降魔

2020-10-02 00:50:17

葫芦做为一种古时人们生活的必需之器,由于它轻便坚固利于携带,因此就不能不成为行走江湖、云游天下的医家、道人身边的必伴之物。以之装清凉饮水、救急丹药,以备不时之需。这样葫芦与医家、道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使葫芦文化又具备了另一层面上的意义。


葫芦是医家济世救人的象征。细观传世的古时医家人物的画像、雕塑,就会发现葫芦常在其旁。“悬壶”成为医家济世的代名词。这当追溯于晋葛洪所撰的《神仙传・壶公》中“壶公”卖药于市,常悬一“壶”于座上,天黑后转身不见踪影,原来是跳入了“壶”中。费长房在楼上瞅破了机关。后长房随壶公入壶,原来壶中别有洞天,“楼观五色,重门阁道”,还有“侍者数十人”。大约“洞天壶地”之谓也源于此吧。长房师壶公学道,颇有神术。这壶,诗经“八月断壶”之“壶”,朱熹释为葫芦,所以“悬壶”必也是挂的葫芦。


中国的医道往往为一体,道人医家,医家道人,如历史上的陶弘景、孙思邈等人即是如此。壶公既是医家又是道人,由此开启了道家崇拜葫芦的历史。又兼以魏晋后道家外丹派炼丹的兴起,可能以葫芦盛各种丹材和丹丸,这样葫芦就成为仙家的宝物,成为道人镇妖祛邪的法器。如世间所传铁拐李、南极仙翁的杖头常挂以葫芦。


壶公的神异葫芦也启发了人们对于葫芦神奇之能的虚构与想象。宋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写井亭桥失火状,有“五通神牵住火葫芦”句,五通神为华光,火神。可见当时的民间已有了神的法器为葫芦的传说。到了明清时风行的神魔小说中,葫芦就更成为众神家仙人降妖伏魔、斗法的宝物与法器。在《西游记》、《封神演义》、《平妖传》、《八仙得道传》等书中均有大量对于葫芦出神入化的描写。


明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大圣醉入兜率天宫,偷吃了老君的很多金丹,这金丹就是用五个葫芦装的(五回),后老君看丹的金银二童子盗了老君盛丹葫芦等物下凡为魔,葫芦为一厉害法器。悟空拔毛变“紫金大红葫芦”,令哪吒麾皂旗遮了南天门,诳言可装天地,骗了老魔法宝(三十三回)。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中:子牙魂游昆仑台,为南极仙翁收入葫芦中(四十四回);彩云仙子以葫芦中戮目珠打黄天化于麒麟下(五十四回);崇黑虎的红葫芦中飞出千只铁嘴神鹰食尽高继能蜈蜂(七十回);妲己被缚,其媚人术使刽子手难以操刀,姜子牙打开红葫芦,“一道白光上升,现出一物,有眉,有眼,有翅,有足,在白光上旋转,子牙打一躬:‘请宝贝转身’,那宝贝三转两转,妲己头已落地。”(九十七回)真是神奇极了。


明罗贯中《平妖传》中:胡永儿的红白葫芦中装的豆草,倒出就能变成大队兵马(四回);杜七圣表演剁孩儿头法术失灵,为人施法,遂以葫芦籽种地,刹时发芽,长蔓,开花,结一葫芦儿,杜刀斩葫芦,一和尚忽而头落地,原来是他以碟子扣住了孩儿魂(十一回),真是怪异得有趣。


还有《东游记》中洞宾以葫芦放火烧东海,《南游记》中铁拐李献示宝葫芦之能等。清无垢道人的《八仙得道传》中,铁拐李杖头所挂葫芦乃老君所赐,铁拐李多次用其施法镇妖。书中老君言这葫芦的妙用:“能生炎火,能发大水......要药有药,要钱有钱......还能藏得许多人”(二十七回),可以说是对仙家法宝葫芦妙用的概括。而众仙进入葫芦中的描写,又与“壶公”事一脉相承。


这些神魔小说中的葫芦有一共同特点:俱为道家仙人或民神们所持有,似与佛家无缘,这又说明了镇妖驱魔的葫芦文化的本土化特点。葫芦既为道家所贵,所以民间又多了些宝葫芦型宝物故事的流传,大意是偶得一宝葫芦,要啥有啥,又伴以道德说教,多是弟忠厚得宝,哥贪心骗去,后宝物飞走如此而已。


在民俗信仰中,葫芦镇妖祛邪的功能也得以体现。清潘陆荣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了旧时北京的节俗:“五月朔,家家悬朱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清富尔敦崇《燕京岁时记》中也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葫芦......之类,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又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贴于门阑之上,以泄毒气。”


实际上明代的北京已有了这种习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有京师除夕日“门窗贴红纸葫芦,曰收瘟鬼”的记录。这种剪葫芦形图案端午节等节日里张贴的习俗至今还在南北各地有 所流传,民间称为“倒灾葫芦”。今山西的民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多剪葫芦镇灾,有“童子骑葫芦,五毒瓶里收”,“三月三杨柳会,五毒镇在葫芦内,一年四季不受害”的民谚流传。而拉祜族妇女们多在衣饰上绣葫芦花纹,还把葫芦籽钉在孩子衣领上,以避邪魔。这一类民俗皆应看作是葫芦被民间奉为镇妖除魔、祛邪驱秽之法器的生发与演绎。


节选自《略论葫芦文化》,作者:孙克诚,任元军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