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文学艺术家所刻葫芦极难得”——记墨刻学派创始人李宏毅

2020-11-27 19:56:34




人物简介:少工,原名李宏毅,艺术家,墨刻学派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文化艺术史硕士。曾历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桥》《每日资讯》编辑、责任主编,2004年起从事职业艺术创作。篆刻作品曾获韩国釜山国际书道邀请赛展(篆刻)金奖。2005年,藏界泰斗王世襄先生收藏其墨刻葫芦艺术作品并高度赞赏,自始创立墨刻学派。 2007年,由西泠印社出版发行其首部个人篆刻与墨刻作品集《三不刻集》。2010年,大型陶壁、陶器墨刻艺术作品入展中法艺术交流展。 2012年,由西泠印社出版发行其紫砂陶刻作品集《少工·刻》。2013年,驻足宜兴,成立少工墨刻艺术馆。


  无乐意不刻、无敬意不刻、无刻意不刻。少工所刻,皆为心声,锋随意走,刀墨相融。少工说,做一个不走寻常路的职业艺术家是他一生的梦想。


  方寸之间“玩”天地


  与篆刻结缘是偶然,也是必然。


  少工成长于定海的一个书香家庭,父母都是从事音乐,父亲曾在前苏联留学。少工自幼接受家庭熏陶,对音乐有着优异的禀赋,后如愿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亲朋皆以为,少工这辈子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音乐人。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少工的个人辉煌却以另一种形式呈现。



少工作品《醉之福》


少工作品《醉之福》


  1989年,少工读大二时,由导师戴嘉仿带领合著《李叔同·弘一法师传》。弘一法师是个书法篆刻家,从未接触过篆刻的少工,写到篆刻这一章节时,感觉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


  于是少工去请教著名书法篆刻大师钱君匋先生。钱老给少工讲了很多篆刻方面的历史和名人,见他对一些专业的问题还有些懵懂,便开玩笑说:“那你就去买块石头,买把刀,自己去感觉感觉吧。 ”


  没想到这一玩,少工就放不下手中的刻刀了。他拜钱老为师,刻苦学习书法篆刻。



少工作品《半人听蝉图》



少工作品《守我清绿》


  大学毕业后,少工分配至海南电视台工作,工作之余他仍醉心于篆刻。为了研究名家篆刻的精妙之处,他花光积蓄买了一台复印机,把印谱一次又一次放大之后精研,以至于他寝室里搬出来的复印纸可以用麻袋装。


  少工逐渐在业余篆刻界崭露头角。他的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大艺术展览,被评为全国中青年优秀书法、篆刻家。1998年,他的作品获韩国国际书艺大展金奖,同时获得韩国国家大艺术家特别贡献奖。“篆刻带给我最激动的时刻,是印成落纸,提起的一刹那,那是一种方寸之间玩天地的陶醉。 ”


少工作品《半斋拜石图》


少工作品《禅悦图之十方世界》

  少工后来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宗教学系文化艺术史。他取得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曾历任《音乐桥》编辑、《每日资讯》责任主编。其间,他始终放不下心里的那方篆刻。


  2004年,少工离开中央电视台,开始追逐职业艺术家的理想生活。


  苦求刀墨融合的最高境界


  恩师钱君匋先生为他取名,少工,意即,少而工,老而淡。而少工选择的艺术创作风格之路,是一条刀墨融合之路。


  在踏进篆刻之门的同时,少工在书法方面同样狠命下过几番功夫。


少工作品《桃源春梦知晓否》


少工作品《桃源春梦知晓否》


  在少工看来,走刀施墨与运笔挥墨没什么两样。他强调刀下要有墨感,但一定是刻出来的“墨感”,绝不是那种把墨迹刻掉后所演绎出来的、猛一看仿佛很像“墨感”的东西。如果流水作业、刀在笔后,刀是刀,笔是笔,上墨只是着色,那么对篆刻者来说,这是一种“悲凉”。


  少工说,刀笔虽殊有不同,然二者精神气息,并无二致。那种层出渐入之间透出的风韵效果的千万变幻,丝毫不输于丹青。


少工作品《归隐放鹤图》



少工作品《山水长卷》


  这种捉刀为笔,化笔为刀的创作思想决定了少工的艺术追求:刀墨相融。在他看来,这一定是一种无上的大境界。


  中国著名篆刻家、中国篆刻学术委员会委员朱培尔曾这样评价:少工先生的篆刻作品,毋庸置疑在中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显著位置。他的作品布白激烈极致,线条却含蓄惆怅;刀法娴熟传统,文字却随意取舍无视法度,强烈透射出他固执的艺术理念。


  “文学艺术家所刻葫芦极难得”


  少工是个性情中人,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投入全部的心血。


  2004年,少工驻足敦煌,与常书鸿之子、国际著名画家常嘉煌先生一起,在西千佛洞崖壁开掘新石窟藏经洞。



少工作品《敦煌供养人图》



少工作品《敦煌供养人图》


  在敦煌,少工惊叹于古人的艺术成就,醉心于学习敦煌绘画与书法艺术。


  在敦煌,少工看到当地的艺人用细针在葫芦上作画,看上去虽然精致、逼真,但缺乏艺术创作的蕴涵,没能很好地体现这门古老民族艺术的体裁优势。


  凭着多年的艺术修养与篆刻功底,少工开始探索一种明代即已失传的艺术创作形式——刀刻葫芦。


  从敦煌回来后,少工驻足普陀山,潜心研究墨刻风格的刀刻葫芦艺术,摸索出一套自称为“刀不转葫芦转”的雕刻方法,创作了一系列经典之作。比如代表作品《水墨系列·刀之韵》等,均表现出恰到好处的线条力度、流畅的线条质量、灵动的线条运动节奏和空间表现力与独创性。


少工作品《水墨系列刀之韵》


少工作品《水墨系列刀之韵》


  冯骥才老先生看了少工的墨刻葫芦作品后,大为震动,说:“功德无量。你一定要收学生保留下这支艺术流派,我来替他们付学费。 ”


  《中国葫芦》的作者、藏界泰斗王世襄老人认为这类墨刻作品应该归属在“刀刻葫芦”的第四类里。世襄老人的评语只有一句话:“文学艺术家所刻葫芦极难得。 ”


  少工所创墨刻流派自此正式开张。


  墨刻走刀紫砂之都


  少工曾经为自己定下三条不刻禁规:无乐意不刻、无敬意不刻、无刻意不刻。正因如此,许多作品往往始之甲申,成之丙戌,有几件意散刀罢,遂成半部“山水”。何时兴起再续,少工自己也不知道。


  如何让自己的墨刻更加富有表现力,在探索刀刻葫芦的同时,少工没有停止新载体的寻找和尝试。


  少工与紫砂结缘得益于一次朋友的介绍。首次去紫砂之都宜兴,朋友把他拉到丁山范家壶庄。在一群紫砂玩家面前,少工在一只紫砂盖杯生坯上下刻,一笔一刀成型的墨刻手法让紫砂界的玩家大开眼界。有人立马拿来四把壶,说,老师,您随便刻。



少工作品《翠落枯荷壶》


少工作品《驴屋老梅壶》


  这之后,少工每年都去丁山刻紫砂。不在丁山之时,少工便请人将壶坯带来舟山刻。


  对少工来说,紫砂是众多载体中的最佳刀刻材质,最能展示墨刻的艺术魅力。


  想把紫砂壶变得更有人味


  2011年开始,少工在宜兴丁山有了固定工作室,取名为半斋工作室。


  对于紫砂壶的创作,少工给自己定下调子——只尽我趣。比如,前天天阴,心情不自在,他便刻“前世今世来世,患得患失患悟”。昨天天晴,那么就刻“心一热天就蓝了,春草绿得大慈大悲”。如果今天是小雨天,那就更佳了,一般直接就刻“揭谛揭谛,波罗揭谛”了。


少工作品《鱼影壶》


少工作品《鱼影壶》


少工作品《半荷壶》

  少工说,对紫砂壶的再创作,随性是好,但也不能乱性。紫砂壶的美,主要美在造型上。“面积虽小,有容乃大。那你真的要有容天容地的功夫,不然没那么多的地方能让你如在四尺条幅、八尺条屏上那么随心所欲地玩。 ”


  少工深信做壶是一种必须安静下来的功夫。人品壶品,人性壶性。“今天的紫砂壶收藏、文化审美早晚会回归成主角,盲目地只看底款印章是完全不够的。”少工说,“我喜欢的壶,是那种有趣,有故事,很个人化的东西。我刻壶,就是要让这把壶变得更有人味,如果仅仅为装饰,绝非我所愿。 ”


来源: 舟山晚报 作者:屈庆华 原标题:《墨刻少工 大巧不工》 略有删减


长按并点击“识别以上二维码”轻松关注本账号


热点文章分享:

王世襄“谈匏器”

葫芦究竟摆放在哪里能旺风水?

虫具知识科普:口盖蒙芯挨个讲

了解勒扎工艺技法 欣赏勒扎葫芦精品

友人珍藏的范制葫芦大师张才日作品赏

近代“葫芦押花第一人”陈锦堂作品赏析

让人破财的6种家居风水,想招财就抓紧改!

蝈蝈的三大流派是什么?玩虫的朋友速速看!

“中华十玩”绝美包浆图,葫芦是不是最闪亮?

葫芦玩家又添新宠 形状各异的“南瓜葫芦”惹人爱


本公众号内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