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员工摄影】第十期,美食我们来啦··· ····

2021-11-14 23:47:24

       迄今为止,我们的《员工摄影》已经是第十期啦!再次感谢大家的投稿和支持,天气渐冷,望您勤添衣物喔~么么哒~

       这一期的内容是小编非常喜欢的《美食》,每当大家伙发来诱人的照片时,都会引得群里一阵哀嚎“好想吃”“好饿啊”,既然不能饱口福,我们饱饱眼福也是不错哒!快来看看你发的美食图上榜了嘛?

王东民《东北饭包》

东北饭包是一道由,米饭、鸡蛋、土豆、东北大酱等材料制作而成的美食。



吕娜妮《牛肉泡馍》

牛肉泡馍是陕西省著名小吃,历史悠久。早在崇帧年间,西安就有了专营牛肉泡馍的"天锡楼",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 ,并且还有暖胃的功效。



张瑞《粉蒸肉》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江西、四川、陕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地)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根据烹饪方法,可以偏辣,也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辅以老藕、南瓜、红薯等配菜。



张峰《陕北花馍》

花馍,又称为“面花”,不仅仅可食,更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的心灵手巧的做工和超强的艺术想象力。花馍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等地区,其中山西闻喜的花馍是最有名气的。乡间的花馍讲究很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奠祖先、老人过寿、小孩儿满月等,都有其各自的造型和用途,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红利《酸辣烙面》

        烙面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特色小吃。礼泉烙面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音:miao,一声)”,即将面盛在碗中,反复用开水浇之。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礼泉人普遍喜欢吃烙面,红白喜事请客吃饭,都是早汤午席。



隋凯龙《锅包肉》

锅包肉(英文名:Double Cooked Pork Slices),原名锅爆肉,是一道东北菜,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

锅包肉是为适应外宾口味,把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肴。通常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成菜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张耀飞《面人》

面人也称面塑、年模、面花,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汉族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海娥《佳县赤牛洼枣糕宴》

红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曾有宫廷第一糕点之美称,为“满汉全席”十大糕点之一。流传至今,据记载约有200余年的历史。飘香园特色小吃加盟总部继承古人制作秘法,根据红枣味甘性温、健脾养胃、养血安神之特效,加入鸡蛋、蜂蜜、白糖、白兰地等独特原料,秘制而成。养颜、通便等特殊功效,是难得的四季养生佳品。红枣糕口味独特,枣香浓郁,口感细腻,回味绵甜。一经上市,旋既火爆。红枣糕是适合老人、青年、小孩的上等食品,对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



贺娟《镇川干炉》

镇川有名的小吃。用温水和面,讲究面硬,以面剂包一撮干面粉(加盐),手压成形,置炉鏊上先烙后烤而熟。其形贺面鼓,中拓小红印。内空外脆,吃着带劲,最宜贮存或上路作干粮,久之不坏;若和面时加油可制作油干炉,则又酥又脆,顺口溜道:"吃着香,咬着脆,饱嗝上来干炉味",确是风味独特。


白嘉铭《炸酱面》

炸酱面,汉族面食。最初是源自于老北京思铭吴胡同一家专门以面条为主的老字号面馆,在传走大江南北之后便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流行于北京 、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北方地区,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浇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也有面条捞出后用凉水浸洗再加炸酱、菜码的,称 "过水面"。



陈效君《兰州牛肉拉面》

牛肉面是兰州的传统名食,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特征,且色香味美,誉满全国。

坊间传说,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但已无法考证。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陈维精,清朝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兰州牛肉面创始人 。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子等人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兰州牛肉面的改良和统一标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当中,陈位林、陈谐声与陈和声兄弟俩起到了关键作用,把这一街边小吃变为大众消费的美食,以及后来的马保子从挑担经营改成店面经营,为兰州牛肉面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其制作的五大步骤无论从选料、和面、饧面,还是溜条和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张骞《陕北大烩菜》

陕北大烩菜其荤素皆备,包罗万象,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是陕北传统的大众化饮食。

烩菜,本是当地百姓为解决人多菜少或冬季吃菜难而制作的一种"大锅饭"。菜蔬几乎都可入烩,但口味却千差万别,而烹饪手艺的高低对烩菜质量也至关重要。常见的有白菜烩菜、洋芋烩菜、萝卜烩菜、大豆烩菜等。其主角为肉、粉条、洋芋、肉以小炒肉为佳,也有用红烧肉、丸子、鸡块的。



石建娟《黑楞楞》


"黑愣愣",陕西省米脂县、绥德县等特色小吃。

制作方法:洋芋磨粉成末,清水浸泡过滤后,加芡,面,佐料,大葱,香菜等,为丸蒸熟,浇蒜汁,陈醋,香油,调芝麻原汁原味。或加青椒西红柿等炒之,咸辣香爽。



刘彩宁《油馍馍》

陕北的一种风味小吃。饼状,中间有小孔,较小。由土豆、白面、荞面、糖等杂粮和在一起炸制而成。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味道甘甜、可口。是陕北人最喜爱的食品之一,常用于婚宴,过年等场合。陕西油馍馍于2013年6月被录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易国有《biangbiang面》

Biang biang面是陕西名特小吃,也称裤带面。这段弯弯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产地特性,食者感受、制作工艺要领,原料、调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气质,心底宽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爽快精神,引出陕西人为之自豪的饮食文化。biang 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由于电脑所有的输入法输入不了biang字,所以用biang代替)



白嘉铭《火锅宴》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东汉时期即有火锅,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吃火锅的情景。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至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 一起食用。




看了这么多美食,小编只想弱弱的问大伙儿一句:

好啦,我们下期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