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杨师傅的锅盔

2022-06-16 20:24:51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添加公众号。
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杨师傅的锅盔店在皂市河沿岸的一座桥头。那桥叫什么名字,我不记得了。我只知道,杨师傅很有名。那天,在皂市街头,我问一位卖鱼的老人:您知道贴锅盔的杨师傅吗?他说,知道知道。


认识杨师傅,是通过文字。我发表的《皂市的白龙》和《锅盔》,杨师傅读了非常喜欢。他说他做的是老面锅盔,每年春节期间,故乡人临出门,想带锅盔,来他这里排长队购买。


后来,我发表《垌塚古镇》,杨师傅也喜欢。他的爱人是汉川新堰河人,垌塚是回娘家的必经之地。他说每次经过垌塚,会去电影院门口吃一碗糊汤粉。

我的每一篇文字,杨师傅都读。他总说,那浓浓的乡土气息读了让人动情,勾起那一代人想起自己的童年,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脚下的土地。他说,每天工作辛苦,欣赏我的文字,是一种享受。

杨师傅九零年下岗后才学习做锅盔,是高龄师傅的关门弟子。他做活细致,实诚,做出来的锅盔不一般的好。

杨师傅邀请我,回老家时,一定去他的锅盔店做客,给我定制大锅盔。我说谢谢。杨师傅就说,不谢,来了才算数。

杨师傅不仅关注文字,还关注留言。他说,在留言里发现了儿时的玩伴,发现我的读者越来越多,发现每条留言我都回复。杨师傅说我太辛苦,要保重身体。

春节时,杨师傅给我发来祝福。他说:我不转发别人编辑好的新年祝福,我要用最朴实的话语说,陈艳萍老师新年快乐!



清明回故乡,去皂市,见到了杨师傅。被炉火烤得通红的脸膛,一脸笑。揉面、拍打、擀、切、扯、帖,忙得不可开交。

那天生意出奇好,因为我要去,杨师傅特地加了一坨面。买锅盔的人多,依然不够卖,很多人失望地走了。

旁边人打趣说,你今天把锅盔帖小点,可以多卖几个。杨师傅呵呵一笑:人家来,就是冲着我的锅盔,我不能偷工减料。

旁边,杨师傅的爱人摆着粉面摊。其间,有人帮忙送锅盔,有人帮忙收钱,有人帮忙收碗,杨师傅说,他们都是街坊,自发前来帮忙。我说,每天来吗?杨师傅说每天。

这是我喜欢的锅盔,我称之原味锅盔。儿时,吃个锅盔,不得了。所以有俗语:要想生活好,锅盔包油绞。油绞就是油条。

锅盔店旁边会伴着一样吃食——油条。我老家陈家岭那地方的人,最有意思,走到锅盔店,说来一套。这时,你千万不要以为是一套衣服。他说的一套,是一个锅盔夹一根油条。

终于吃到梦想中的锅盔。那滋味,嚼出来了爷爷,嚼出来了奶奶,嚼出来了我的童年,嚼出来了那逝去的美好时光。

在杨师傅家门口东张西望时,我发现,屋后有大气象。杨师傅太忙了,提着他送给我的十个满麻锅盔,与他道别后,和妹妹绕到屋后的河边。“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蹦出来。其实,我没有去过扬州,我就是感觉,此情此景就是扬州。

水并不曼妙,却倒影清清。房子并没有特意布局,却古朴悠远。石桥,恰到好处的诗情画意。

原来,我的故乡这样美!


才相见,又相约。杨师傅说:我太忙了,你又急着走,没有招待。农忙时是贴锅盔的淡季,我真诚地邀请你那时再来皂市玩,陪你到处转转,品尝皂市的农家饭。

谢谢杨师傅。会来的。你家后面的皂市河那么美,到时,我故地重游,老朋友再相会。


往期文章推荐阅读:

锅盔

皂市的白龙

垌冢古镇

再写垌冢古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