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洪泽书画预告 | 美术的风格——金建荣

2020-10-17 20:14:37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第四期的书画研修班将继续为您呈现 ~~

6月10日(周日)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

            洪泽区文化中心第三会议室(二楼)

                 第五专题:美术的风格

                 第六专题:画派与画家

                        欢迎您的参与!


 特邀名师

金建荣,江苏淮安人。艺术学博士,现为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史、美术考古、美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4项,参与省部级、国家课题2项。出版专著《中国南北朝时期造像背光研究》、编著《刘海粟谈艺录》等。发表《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佛像背光研究》、《甘肃炳灵寺169窟第6龛造像背光与禅观》、《南朝造像背光研究——以成都及周边地区石刻造像为例》、《南北朝造像背光关系研究》、《不拘绳墨位“八怪”泼墨写生无人态——边寿民及其绘画艺术》、《谢时臣绘画考述》等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学术技术拔尖人才。

论著书影

 论文品析

                    写生活泼无人态

                  ——边寿民的绘画艺术(节选)

 

“活泼”、“写生”、“无人态”是边寿民的三方印章。

“无人态”出自北宋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野生凫雁易受惊。“无人态”是指芦雁在野生环境中的自然状态。“写生”出于北宋画家赵昌。此人专攻花卉草虫,为了深入观察,经常在清晨绕栏谛视,并当场调色描绘,自号“写生赵昌”(范镇《纪事》卷四)。所作形态逼真,生动活泼。

图一

边寿民为了追求芦雁的野生之态,特意营建水上小亭,名为“莲叶仙舟”,设玻璃窗户,身藏亭中,不择时节,窥窗静观,观写凫雁在野生状态下的动态举止,生活习性,为作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如此煞费苦心,他笔下的芦雁逍遥、安逸、自在、生动,或清流游泳,或晴滩静集、或凌飞高举、或日渚归飞、或蓼汀鼓翼、或沙屿鸣秋、或深芦息羽、或苇间修翎、或孤雁哀鸣、或双雁齐飞、或群雁栖饮等等。各种雁态与数枝芦荻相衬相映,或倾侧风动、或横亚沙滩、或萧索倒欹、或雪压阴沉,使画面增添野逸之气。画上时常题诗“芦荻倒欹,沙上四雁。一俯啄、二梳羽、一回盼”、“芦花雪压,不色阴浓。沙上四雁,一梳翎、一痴立、一回啄、一缩颈而眠,有寒瑟之意”等。边寿民自诩“对景便无差”(《望江南·苇间好》)。相较于八大笔下的芦雁孤静落寞,格外凄凉。黄慎笔下的芦雁疾风展翅,异常活跃。边氏笔下的芦雁则安逸自然,再钤朱印“无人态”、“写生”、“活泼”。更增添作品野逸之趣。(图一-图六)

图二

边寿民擅于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表现芦雁的各种神态。雁的头、尾用浓墨,羽翼墨色略淡,雁身淡墨,以浓破淡,使雁身显出立体感。雁的头颈与身体相接处及翎羽间,自然地留出白线,使形象轮廓清晰明快,雁的动势主要靠头颈部转动的角度变化体现。由于深谙芦雁的生活习性,他笔下,一只只、一组组鸿雁栩栩如生,有低头觅食饮水、有弯头理羽、有回头盼顾、有埋头熟睡、有展翅盘旋,或群居、或独处、或双雁紧紧相依,尽现生趣,画风清淡疏通,意境萧疏,色调清雅,确如《光绪淮安府志》所载“画入逸品”。边寿民被尊称为“边芦雁”,是名副其实。

图三

边寿民笔下的芦雁,往往捎带人事,暗喻心境。曾作“自度前身是鸿雁,悲秋又爱绘秋声”、“粤客携将南海去,从今边雁过衡阳”、“挥毫状物,也只算,自抒心绪”等诗词。由雁及人,发人深思,不同姿态、不同数量、不同季节、不同情态的芦雁,都暗含边寿民的人格、兴味、思索、追求、祝愿、叹喟、牢骚等心绪。别人都去应博学弘辞之试,而边寿民却悠哉在家筑他的苇间书屋,彻底决心终生不仕,相比当时文人学士以功名作为毕生追求,边寿民确实是超凡脱俗。他的思想以佛为精神寄托,从其钤印“画禅”、“渐僧”,作品题跋“气味似僧寮”、“邻寺声声听佛号”等可见一斑。

图四

边寿民的泼墨小品活泼生动。所绘牡丹、菊花等婀娜多姿,清新俊逸,别有情趣,且每画必题,诗情画意交相辉映。边氏非常讲究墨色的层次变化,时而惜墨如金,时而泼墨如雨。如册页《泼墨牡丹》(图七),花心用浓墨点画,由花瓣逐渐向外淡墨渲染,由浓到淡,笔笔衔接,层次丰富,体现出牡丹花饱含润泽的娇柔。枝叶挺劲,叶与叶之间也注意浓淡干湿的差异性。每叶以三笔不同墨色点就,并用较浓线稍加勾勒叶茎,一幅泼墨淋漓的牡丹娇艳欲滴。画上题诗:“街头扑面卖花儿,正是阴睛谷雨时。十指浓香收不住,泼翻墨汁当胭脂。”折枝牡丹配以诗文,体现边寿民抒个性,专写意,重神似的文人意趣。他曾自负说:“谁到墨仙仙笔底,精神留得一千年”。所绘螃蟹(图八),笔墨润泽,蟹头浓墨、蟹尾淡墨微透,由浓至淡的墨色凸显了背甲青铜色的质感。淡墨色扁状的蟹肢与浓墨尖锐的蟹爪表现了螃蟹横行的生动活泼。每作常钤朱印“活泼”“写生”“生辣”等,将鲜活的生命跃然纸本。

图五 

边寿民曾作《泼墨图》(约1723年),在待客、访友中随时征求题词。据统计,为该图题咏者有80人之多。如沈德潜题:“边颐公,谁敌手,吕纪,孙龙两失真,白阳、天池差对偶,……披图如见张旭醉后作草书,墨池濡首还狂走。”顾莲溪题:“唐代边鸾好画手,活禽生卉无不有。君今泼墨复恢奇,元气淋漓生敝帚。”江阴书家车辂公题:“老手专场艺绝伦,掀髯泼墨势如神。东风无限闲花草,半是边鸾笔底春。”乾隆十三年(1748),郭焌入都会试,路过淮安题:“苇间有人呼不出,阔目长髯提大笔。风声雨声一时来,泼墨淋漓世无匹。我年三十走京师,耳闻其名今见之。一见使我低头拜、再见三见神魂痴。”此时郭焌34岁,边寿民则65岁。题词中,高凤翰、顾莲溪等人将边氏比作当代“边鸾”。虽然今天我们未能见《泼墨图》究竟画得如何?是否题诗有赞誉过溢之词,但足见边寿民当时的名气和纵横恣肆的笔墨。

图六

边寿民还有一种画法:淡墨干笔皴擦法(图九-图十)。他吸取传统山水画中干笔淡墨皴擦法,类似于今天的素描画法,从物体的体积、结构、质感出发,将萝卜、黄瓜等蔬菜及鱼蒌、葫芦等细细皴擦,描绘得颇具体积感,唯外轮廓仍用线条勾勒,非工非写,配以诗词题跋,别具风味。这种画法使作品产生清淡厚重之感,真可谓“惜墨如金”。有的物体还经过边寿民刻意的夸张、变形、更增添了质朴之美。如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杂画册页》分别描绘了香炉、茶壶、菖蒲、佛珠、扇、葫芦、文房四宝、扫帚等物,都淡墨线条勾勒、然后干笔淡墨稍事皴擦,一件件物体圆润厚实。在这些绘画小品中,边寿民常钤印“画禅”“渐僧”,作品题跋“气味似僧寮”“邻寺声声听佛号”,作品安逸静谧中又多了一份超尘脱俗的“禅机”。这种淡墨干笔皴擦的画法,别具一格,体现他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探索。

图七

 据《淮安府志》载:边寿民曾著有《墨癖说》一书,应是他对笔墨技巧探索的心得体会,可惜此书已无存。

图八

边寿民追求自然写实的写生态度,致力于翎毛花卉鱼蟹的生机勃勃,通过无人态、游戏式的创作方式,创作出一幅幅逸趣之致的艺术作品。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神州国光社柯罗版精印《边寿民花卉芦雁册》,当时编者邓实有一精辟的跋:“写生之妙,不难得其似,而最难得其神”,认为边寿民及其作品“盖必胸有别趣,然后下笔始能生动,然此别趣又非可以意造作也,必其胸次极高于画外,尤有无限神悟,故能一泼墨落笔,便有无穷生趣”。此跋高度赞扬了边氏写生的精妙以及写生时边氏具备的创作意趣。作为江淮一带颇有影响的画家,善泼墨写芦雁,创前古所未有。秦祖永《桐阴论画》赞其有大家风度。《光绪淮安府志》赞其作品为逸品。边寿民安逸淡然,不以俗事扰怀的个性,其作品与郑板桥、金农、华喦等“扬州八怪”其他诸家一样,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他的人品和艺品,不仅在“扬州八怪”,而且在中国绘画史中也独具风采。

图九

图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图文、制作:杨晓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