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张老师的葫芦情

2020-10-21 22:03:09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位咱高碑店的葫芦丝演奏家------张剑锋老师。张老师在北京东方葫芦丝音乐艺术培训学校任教多年,受到云南葫芦丝演奏家李春华老师,会长何为青,演奏家陈东老师的指导,吹奏出京城数一数二的葫芦情。他一直喜爱我们中国民族传统乐器, 擅长竹笛葫芦丝,他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钟情于葫芦丝的张老师,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吸收北京东方葫芦丝学校独特的教学方法,结合云南原生态的葫芦丝演奏技巧。能让一个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人在一个月获得基本的节奏感和乐感,达到上台演奏的水平。他带领的学生经常到电视台演出,曾带过七名孩子通过层层考试,成功参加了国际互联网少儿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梦 民族魂”两岸四地少儿春晚,表演的葫芦丝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受到导演,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会后将本教学点确定为国际互联网少儿电视台的小演员实训基地之一,为我们孩子的实习表演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小编
下面就让张老师给大家介绍下有关葫芦丝
葫芦丝的历史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葫芦丝的传说
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给葫芦装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学习葫芦丝好处
      一是学习民族乐器,提高音乐素质修养。葫芦丝是我国民族乐器百花园种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学习葫芦丝可以让我们更多更深地接受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熏陶,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彩多姿,令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厚。
      二是成本低。用三五年的时间和并不算多的费用,达到中、高级演奏水平,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三是便于演出、交流。葫芦丝既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方便携带。小小的一支葫芦丝传遍大江南北、走出了国门,收到人们的喜爱。近年中外各阶层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掌握了葫芦丝演奏技能,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就容易成为一个“亮点”。
     四是有益健康。学习葫芦丝能够增加人口的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的技能,同时锻炼眼,舌,脑,手协调能力,在提高音乐素质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这首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当乐曲清幽飘起的时候,我把自己带到了瑞丽江边翠绿欲滴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的到来。你听,竹林中传来了阵阵葫芦丝声,淡淡悠扬。美丽的姑娘轻倚在凤尾竹旁,清澈的双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洒在她的衣裙上,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落寞的斜倚在凤尾竹旁吹奏起情歌,眼前生出心上人飘逸轻灵的舞姿,着一缕花衣,似一个精灵,在月光下泻一地旋转的身影,竹林的小径上。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竹楼里美丽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阿哥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

张老师还说年底会推广十孔葫芦丝,大家敬请期待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