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文化研究】05—经典紫砂品鉴·石瓢

2020-11-29 03:37:33

支持原创,欢迎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天价石瓢

在上海工美2008秋季拍卖会上,一把唐云旧藏的顾景舟制大石瓢受到了众多藏家的热捧,价格从100万开始一路飙升,竞争应拍之声此起彼伏,直至282万方最终落槌(含佣金318万),创下了国内当代紫砂壶拍卖的新记录!

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顾景舟制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成交,成为首把过千万的紫砂壶。

2013年,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卖会,顾景舟赠送给江寒汀的寒汀石瓢以1495万的价格成交

2015年,北京东正春季拍卖会上,一把顾景舟制、吴湖帆书、江寒汀画的大石瓢壶以2450万落槌(含佣金2817.5万),再度刷新当代紫砂壶拍卖的纪录。

如此高价,不仅令顾壶在拍卖场上惊艳亮相,独领风骚,也令[石瓢]这一壶型脱颖而出,大有壶中之王的声势。人们不禁热议:石瓢壶究竟是何来历?凭什么在紫砂艺林中一枝独秀,大放异彩?


石瓢问源

文人之燕闲清赏离不开茶事茶具,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古人曾以青铜或生铁制成的“鍑”煮茶,但这些材质的腥涩味道难免影响茶汤,故宋人改用砂陶制作有流有柄的煮茶器。盖东坡诗云“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者。

清代中期溧阳县令陈鸿寿(曼生),醉心紫艺,汲古创新,重新定式创作“曼生壶”。自此紫砂壶渐渐弃绝烹煮之用,一变而为沏茶的器具,并加入了深厚的文化元素。如石瓢一式,源于“銚”,取形于“椰瓢”,精神气质则直追《论语》中“箪食瓢饮”之旧典,寄托着君子敬天知命,安贫乐道的情怀。

石瓢壶一般认为是陈曼生始创。但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何处,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1

陈曼生在溧阳为官期间,常微服简从,于市井中淘选古物作为收藏。某日,陈曼生偶遇一乞丐,其身前放一石器,曼生见此物虽污浊破旧,却形制独特,似瓜非瓜,细看底端,依稀可见“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知是古物,遂掏出纹银买了下来,后又据此绘图设计了石瓢壶:以乞儿石器为原型,加绘壶盖、壶嘴,数次易稿,并请优秀的紫砂艺人杨彭年制作,最终创制成一种新的壶式,即曼生石瓢,陈曼生因此得一雅号——“石瓢学士”。

2

据称,当时的溧阳城里井栏边上有石制的大“瓢”,供人淘米洗菜之用,曼生受此启发,设计了石瓢壶。按曼生曾依据唐零陵寺中井栏设计多款井栏壶,如今唐井栏等实物犹存,故此说颇令人信服。

3

也有人认为石瓢的造型就是把葫芦截去半截而成的“瓢”,因紫砂成陶后坚硬如石,故名之曰“石瓢”。



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曼生壶的设计,或取材于自然,如瓠瓜、胡芦;或取材于器物如柱础、斗笠等,这是确实无疑的。



知壶论道

石瓢壶的壶身剖面呈等腰梯形,平压盖、桥形钮,底置三足,足为乳钉,直流,壶把亦曲亦直。

从钮顶至底边、把与壶身的空间乃至流与壶身以及壶口的延长线之间,勾勒出一个个虚虚实实、似有若无的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重心下移,使石瓢显得格外端庄稳重,而底置三足,形成了一点虚空间,顿使其愈发形神雅致、舒展挺拔。人们赞叹由几条简洁雅致的线条构成的石瓢壶有若翩翩文士、谦谦君子。


石瓢壶的艺术精神合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易简之道。其壶身大尺度地把三角形的下底,连同壶盖、壶钮做了最小角度的夸大与收窄,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冲击力,壶把犹如一人一手叉腰,正气凛然;壶嘴则如另一只手,指点江山,果断决绝。但通过对壶身中三角形两条腰线的柔化过渡、并对其底角作圆润处理,便将尖锐冷漠的气质转化为稳重端庄,使柔绵中透出刚强,强硬中显出圆融。刚中有柔、刚柔相济——中国人处世哲学之最高境界由一把石瓢壶展现得淋漓尽致。



壶中百变

曼生十八式中,石瓢占了两式,可见陈曼生对这一款式的偏爱。

1

其中一把壶身铭文曰“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款署“曼公作瓢壶铭”,铭文前半句切壶切形:壶身不粗壮,但很结实,可以长久保存,足见陈公对此壶的喜爱。亦可引申为人如果能“不肥而坚”,即不肥胖而结实,当可健康长寿;也可解读为多用此壶品茗饮茶,可以延年益寿;再者,“肥”象征着物质的过剩或欲望的过度,人们若能善加节制,砥砺清刚的品格,更有益于身心保存。


2

另一把是提梁石瓢,题铭“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此铭切茶:煮白石,古人认为“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泛绿云,则指佳茗,桐君是一位采药求道的神仙,著有记录茶事的《桐君录》,有了好茶当邀桐君来共饮为快!


曼生最初题的壶名就叫“瓢壶”,或因紫砂成陶后坚硬如石,或因他设计的灵感来自石器,改称“石瓢壶”,这也澄清了关于石瓢壶命名的某种误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情怀虽然动人,但并非此壶壶名的正解。

曼生以后的许多文人青睐石瓢壶。最有名的是自号“壶公”的瞿子冶,他设计定制的石瓢壶,变曼生的虚盖为平盖,整体线条利落,有棱有角,壶身梯形更加明显,更加清瘦,且在装饰上大胆突破,所刻的字在壶腹满满当当,刻墨竹纵逸自如。如一把朱泥掺砂石瓢壶上,他一面刻竹,一面题铭“翡翠婵娟,春风荡漾,置壶竹中,影落壶上”他还另款记曰“子冶竹中画竹,适日移阴,因写其意”,可见他是在竹林中为壶题铭作画的。情景交融,率性自在,妙趣横生,充分展现瞿子冶与子冶壶的鲜明个性。时人称其制铭、刻绘的壶为三绝壶,他的石瓢称为“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


石瓢五贤俊,何日君再来!

1948年,顾景舟先生时年34岁,他的石瓢壶又有创新:化平盖为压盖,口径放大,壶流缩短,壶把略收,壶身更加圆润,线条饱满,壶腹宽大,宜书宜画,更显大度,也更有气势。


相传当年景舟先生做了五把石瓢坯,经船远送上海,经戴相明先生介绍,由海上名家吴湖帆、江寒汀书画,再返回鼎蜀,镌刻、烧制完成后分赠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戴相民几位先生,顾老自藏一把。2008年,唐云先生旧藏的景舟石瓢惊艳现世,乃是此壶沉寂整整一个甲子后的苍然回首,令人感慨万千。


这五把景舟石瓢壶,身兼陶艺、书画、篆刻三美,堪称名士与名工合作文人壶的传奇巅峰。 

吴湖帆先生旧藏湖帆壶刻字为:“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壶上作“孤雀寒梅图”。

五大石瓢壶之湖帆壶


江寒汀先生旧藏寒汀壶刻字为:“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属。吴倩并题”。

五大石瓢壶之寒汀壶


唐云先生旧藏唐云壶刻字为:“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

五大石瓢壶之唐云壶


戴相明先生旧藏相明壶刻字为:“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相明先生。吴倩并题”。

五大石瓢壶之相明壶


顾景舟先生家属藏景舟壶刻字为:“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景舟先生。吴倩并题”。

五大石瓢壶之景舟壶

后四把石瓢壶上皆由吴湖帆绘风动疏竹图。


后学摹古

石瓢壶被紫砂业界称为“跌不破”的款式,它一直受到壶友推崇,长青不衰。一代代艺人都以极大的艺术热情制作石瓢,重释经典,使这款雅俗共赏的文人壶,充满活力,永葆青春。

长青藤·石瓢



长青藤

学院派陶艺名人的创作乐园

中外陶文化交流的窗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