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在古代,西安人都吃些啥?想知道么?

2020-10-29 03:12:43

西安美食名冠全国,让全国人民倾慕,西安人自己也是对自己的口味情有独钟。

不过,这么多好吃的,你知道在古代的西安人喜欢吃啥吗?

// 烧尾宴 //

起源:唐代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五代时陶谷的《清异录》一书,记载了唐代最著名的一次烧尾宴。和满汉全席等其他宴并称中国五大名宴。

// 老鸹撒 //

起源:汉代

老鸹撒是陕西省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相传起源于西汉,与李广有关。是一种类似于面疙瘩的食物,但里面的疙瘩比面疙瘩体型要大很多,面团面块是两头尖中间园的形状,像乌鸦的头,所以得名老鸹撒(撒在陕西话中是“头”的意思)。

// 黄桂柿子饼 //

起源:明朝

黄桂柿子饼,又称火晶柿子饼。,立即带领大军去攻打北京,当时正值灾年,临潼老百姓用当地所产的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饼,让将士们充饥。后流传下来,经过西安饭庄厨师不断改进,发展成现在的黄桂柿子饼。

// 金线油塔 //

起源:唐代

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油塌”。相传,唐代段文昌丞相家里一老女仆擅长制作此品。

据《清异录》记载,唐穆宗时,宰相段文昌家里有一号称“膳祖”的老女仆擅长制作这种油塔,且技艺精湛。在40多年的时间里,她曾将此技艺传授给100多名女婢。据说,得其真传的只有9个女仆。西安民间传说,真正能够继承段丞相家老女仆制作“油塌”技艺的,只有一人,足见其此制作技艺不易掌握。

// 千层油酥饼 //

起源:唐代

油酥饼始创于唐代,被誉为“西秦第一点”,相传,唐玄奘法师取经回长安后,翻译达千卷时,唐高宗李治命宫中御厨专门用植物油炸成“千层烙饼”,赏赐给玄奘,以示慰劳和表彰。后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取名为千层油酥饼。

// 水晶饼 //

起源:北宋

汉族小吃,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寇准有一年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

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

“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晶饼”。

// 石子馍 //

起源:石器时代

石子馍具有明显的石器时代“石烹”遗风。石子馍是由远古的“燔黍”演变而来的,经过了一个长久流传,不断改进的过程。唐代叫做“石鏊饼”,并曾以此饼向皇帝进贡。到了清代,石子馍传入江南,袁枚尝罢,大加赞赏,称之为“天然饼”。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制成的馍。

// 锅盔 //

起源:唐代

乾州锅盔是陕西省独特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相传,当年修筑乾陵(即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时,动员了众多的工匠、民夫、士兵,吃饭问题供应不上,有的士兵就用面粉制成饼坯,放在头盔里在火上烤熟而食,这种饼不但味道香酥,而且还便于贮存,被当地民间运用。因为饼是以头盔代锅而制,故名锅盔。

// 搅团 //

起源:三国时期

传说中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的时候(西祁就是今陕西的岐山县),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以供军粮充足。老吃地方的面食,军中都很厌倦了,也是为了调节军队士兵的想家情绪;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这道饭食。不过那时的名字不叫搅团,而是叫水围城。

// 甑糕 //

起源:西周

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现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变而成的甑锅蒸制而成,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中国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糗饵粉糍”演变而来的。

// 带把肘子 //

起源:明朝

明朝弘治年间同州(今大荔县)城里厨师李玉山创制。陕西大荔带把肘子,属蒸菜类,在秦馔筵席上久负盛名,属于秦菜菜系中衙门菜(也就是官府菜)的代表菜品之一,《中国菜谱》秦菜部分甚至将其列为第一名菜。

// 粉蒸肉 //

起源:唐代

相传,盛唐时期,一批阿拉伯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到长安做生意。一天中午行至祁连山下茫茫戈壁,搭起帐棚做起饭来,把切好的肉块与待用的调料和面粉摆在一个小案上。不料,一阵狂风四起,吹倒了帐棚,做饭的人起忙收拾,说时迟,那时快,急伸胳膊来围住肉、调料和面粉,然而终因风大把三样东西吹得掺交到一起。

为了赶路,做饭人急中生智便把这些掺在一起的肉面疙瘩放到火上蒸熟,结果大家吃了,个个喜笑颜开,都夸这顿午餐吃得好,既充饥,又润口。他们把没有吃完的饭随身带上,下午又馏了一下再吃,结果其味更佳。

到了长安这个做饭人就如法炮制,在长安街头开了一家专卖这种肉的铺子,并取名“粉蒸牛羊肉”。由于随到随吃,又便于携带,很受欢迎,久而久之,成了长安的一种独特方便美食名吃。

// 葫芦鸡 //

起源:唐代

葫芦鸡是西安传统名菜,又名囫囵鸡。据传,葫芦鸡的创始人是唐玄宗礼部尚书韦陟的家厨。韦陟出身官宦之家,很讲究菜肴。

一次命家厨烹制酥嫩鸡肉,前两个厨师均未成功。第三个厨师吸取前者的经验,把鸡捆起来,先煮,后蒸,再油炸的,做出来的鸡不仅香醇酥嫩,而且是整鸡,传说中的长安第一味。西安饭店虽然小吃做的一般,但是葫芦鸡却是一绝。

// 油泼面 //

起源:周朝

油泼面,汉族传统风味面食,陕西很有特色的一种主食。据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油泼面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

// 麻食 //

起源:元代

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区(尤其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一道汉族传统小吃。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叫“秃秃麻失去”(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叫“秃秃麻食”(元代《饮膳正要》)。

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咜”(陕北语)。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是大家喜欢的日常简单饮食的一种。

// 腊汁肉夹馍 //

起源:三国时期

西安驰名的风味食品。腊汁肉以猪肉为原料,其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代,那时称“寒肉”,唐代又称“腊肉”,世代流传,历经演变。

腊汁肉的特点是色亮红润、软烂醇香、肥肉不腻、瘦肉不柴、入口即化、久贮不变,与腊汁豆腐干、鸡蛋细切拼盘,为佐酒好菜。用“虎背铁圈菊花心”的白吉馍夹着吃,是快餐美食。

// 牛羊肉泡馍 //

起源:西周时期

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

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周时曾将牛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国的命运。


来源:吃喝玩乐在西安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 2016西安楼市盘点——地产影响力

  • 2016年终盘点——品牌房企纯新盘

  • 2016年终盘点——西安地铁3号线

  • 2016年终盘点——西安城市综合体

  • 返乡置业——大西安喊你回家买房啦~


搜狐焦点,您信赖的房地产网络平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