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怀念在宁县一中三年的开水泡馍加辣子的艰苦岁月

2020-08-16 20:49:22

记得那一年暑假特别长,忙忙碌碌的收麦碾场也没有冲淡对于录取通知书的期望。那时候,小学升初中需要真才实学,不像现在一锅端。在一个黄昏,终于看到班主任神采飞扬的来到打麦场,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在向我招手。村里的父老乡亲也围了过来,拿着渴望已久的录取通知书,内心激动的无以言表,父老乡亲的赞许让我有点飘飘然。

拿到录取通知书,还是觉得暑假特别漫长。母亲已经为我缝好被褥,父亲用麦秆为我系好草帘。开学那天,二叔用军人的背包带为我捆绑好铺盖。我背着铺盖草帘,提着的提包里有母亲为我烙的锅盔。步行五里路来到仰慕已经的宁县一中。虽然离宁县一中只有五里路,沉重的铺盖卷还有麦草帘子 ,一个星期的口粮六个锅盔,让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那时候,报名缴费注册全校只有四个窗口,挤得死去活来的终于报名了!新的班主任打开宿舍门,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挤进去抢床铺。那时候都是木板通铺,铺上草帘褥子,放好被子就算停当了。然后就是互相打量着陌生的新同学。

那时候,学校是清一色的瓦房。进入校门一条笔直的马路通到头。马路两边是整整齐齐的八排宿舍,八排教室,从乡下初来乍到的外面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彻底蒙圈了!经常有同学进错宿舍教室,就连老师也经常进错教室。记得有一位来自四川的女数学老师姓游,她是二班的数学老师,结果走进我们三班 ,看到同学们吵吵闹闹,她用四川普通话给我们来了个劈头盖脸,结果大家都是一脸茫然。

那时候,我们的伙食就是家里带来的锅盔或者馍馍。吃饭的时候,排队打一缸子开水,泡一片锅盔,放一点盐和辣子,就是一顿饭。学生灶有青菜五分钱一份,炒菜一毛五一份,三年来我没有打过一次菜。五分钱父母的汗珠子摔八瓣也挣不来,天天有白面锅盔已经不错了。我是中学生有资格吃白面锅盔,红面秋谷面都让父母和两个弟弟吃了。开水泡馍竟然吃了三年 个子也照应长高了!夏天时间长了,锅盔都长毛了,冬天冻得硬邦邦的 牙齿都啃不动。有些同学直接两手拿着僵硬冰冷的锅盔,在床沿上用力磕。


那时候,学校操场南边,有绿油油的菜地,菜地里有萝卜大葱,还有蒜苗黄瓜。夜深人静的时候,同学们悄悄溜出宿舍偷菜。论起QQ游戏偷菜,我们可谓是偷菜的鼻祖了。教室南边有果园,果园里有苹果树核桃树,秋天的时候,学校会统一分发苹果核桃。


那时候,学校没有暖气。冬天同学们从家里拿木柴,学校分煤末我们自己打蜂窝煤。宿舍冬天没有火炉,寒冬腊月,钻进冰冷的被窝需要多大的勇气。等被窝暖和了,天也亮了。学校的大喇叭播放着李谷一的歌曲 ,恋恋不舍的离开宿舍,紧张的洗漱之后,去偌大的操场上早操。

那时候,学校有一百多位老师,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校长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文明拐杖大腹便便。无论老师同学见到他都非常尊敬。老师有来自广东的,四川的,陕西的,兰州的,平凉的。副校长是操着庄浪口音的女老师,也是我们的生物老师,教导主任脖子有点偏,同学们私下叫他“北京墨水”。

那时候,我们天天早上上早操 ,初中部高中部在操场分两圈跑。我们学校的操场很大,围绕操场一圈是330米,操场有篮球架足球场,有单杠双杠高低杠,还有一个大型的联合器械,可以荡秋天,攀爬。那时候的运动会分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球类运动会。为期一个星期,我们这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像过年一样开心。



那时候,我们的学费是九块钱,就这还有同学中途辍学。贫困学生还有助学金,最高的五块钱,最低的三块钱。那时候非常民主,助学金都是班会上评选的。

那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是学校出名的心强人,只要是比赛评比,我们班就必须拿第一,否则就好大骂一通,农村骂人的经典桥段他都会。每一周卫生评比,我们全部同学把教室宿舍打扫的一尘不染,卫生流动红旗永远高高飘扬在我们教室门口。

那时候,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课,我们特别喜欢做实验,解剖蚯蚓家兔,制氧气氢气,电磁导轨,都喜欢。但是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头就有二老笼大。

那时候,每年都有歌咏比赛。为了争取全校第一名,我们全部同学苦练一个月,嗓子都喊哑了!最终以两首经典合唱《我向党来唱支歌》,《黄河大合唱》赢得全校第一名。

那时候,学校还没有这个亭子。操场与教室相通的土墙豁口,有一座六角亭,据说是洋人修建的,操场南边的一栋白房子叫“洋厕所”,也是洋人修建的。

那时候,我们初次接触英语,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英语单词发音记不住,就用汉语标注。早上好(狗戴猫铃),老师早上好(狗戴猫铃汽车),妻子(娃衣服),丈夫(瞎子饼),闹出了许多啼笑皆非的笑话。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我们的课余爱好就是下棋吹笛子画画。晚上下晚自习,在宿舍笛子缸子簸箕交响乐把宿舍房顶震的发抖。那时候,我们单纯,我们穷欢乐。

那时候,我们也够坏,经常拿同学们取乐。全部五十多名同学,每一个人都有绰号,就连女同学也无一幸免。那时候流行的电视剧是《血疑》,电影《人生》,于是班上的绰号就有了山口百惠,大岛茂,高加林刘巧珍。

那时候,我们懵懂初开,也开始暗恋某一位同学。班上传说的几对金童玉女,到后来也是棒打鸳鸯分道扬镳。许多人的初恋,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葬送在青春的岁月里。

那时候,我们三年同窗苦读,结下了一生的珍贵情意。未曾想到,那一别,竟然就是三十多年,再相逢,已是人到中年。当初的模样已经物是人非了 只有那份真挚依然如故。

那时候,我们的毕业照是黑白的。五彩缤纷的青葱岁月,最终定格在一张黑白的毕业照。毕业后,天各一方,音信杳无。

那时候,我们的毕业照是在学校大门口,密密麻麻的人头看不清临别的凝重。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注定了天各一方,再回首不知是何年。

毕业后,我们多数同学当了地球修理工,少数同学挤过独木桥继续深造。名落孙山的我们自觉形惭,无颜见江东父老,多少次从学校门口路过,低着头悄悄走过,一直没有勇气踏进校门一步。

那些青葱岁月的影子,一直萦绕于心。那些逸闻趣事,一直历历在目。

宁县一中地处甘肃省宁县早胜镇,原名省立中山中学,1946年更名为甘肃省立宁县中学,1956年又改为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1979年改为宁县早胜中学,1995年恢复宁县第一中学校名。被定为地、县两级重点中学。



摄影:云端瞩望

作者:宁州君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