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葫芦院特辑:细说药食同源

2022-04-29 20:10:29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由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而引发对传统药膳的讨论,药食同源是传统医学一个古老的思想,可谓根深,对于传统医学挖掘和传承来说,我们还要看到在当前认知范畴内,传统药膳存在的问题,只有去伪存真才能更好的发展。


钱江晚报的一篇报道《对传统药膳,别捧杀,也别棒杀》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开播广受欢迎,其中介绍药膳这一部分,更让吃货们倍感自豪:看!祖国医学就是好,既治馋虫,又补身体。不过,复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在节目中播出后就立马给予当头棒喝。他反问:广东人喜欢喝汤,喝出了什么结果呢?“因为喜欢所谓去湿气而煲汤,在汤中乱放中药材,其结果是成为世界上肾病发病率最高的三大地区之一。”近日,钱江晚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中医药专家,专家对这两方的意见是:各打五十大板。


中医药专家并没有因中医药膳是“自家的、祖传的”而一味点赞反倒有所批评。因为广东人煲汤讲究炖煮时间过长,这导致汤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同时因为富含蛋白质,加重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肾脏负担。特别是老年人,因为肾功能的退化,喝汤对肾脏的损伤反倒更大。所以说,传统的不一定就是科学的、正确的。我倒觉得,《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介绍豆花为何从大豆转化过来后变得美味了,其中运用了大量科学语言,倒是值得赞赏,它以现代科学的方法阐释,让人看得明白,懂了道理,而非一味捧杀。


同样,专家们也不赞同唐亚林教授的说法。浙江医院中药房主任万晓青说,中医营养和西医营养学根本不能画等号,两者理论差距甚远。西医营养学讲究的是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的摄入与消耗,但中医不一样。以阿胶、红枣补血为例,这补血“并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理论里促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生长的意思,中医理论说的红枣健脾生血,是指红枣有一定的促脾胃运化功能的效果,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在她看来,唐亚林的看法属于“外行在说内行话”。同样,广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肾脏病发病率,据当地的中医专家介绍,确和煲汤有关系,但非中医药膳之过。


近些年来,,不少人以批驳中医为时髦。虽然主流的意见还是肯定中医的养生保健作用,但我们还是要反思一下:为什么中医容易受人攻轩?我想,这与中医本身的学科体系存在一些缺陷有关系,比如中医学科本身的模糊性、对科研数据的不重视,它不像西医是个可以精确评价的体系。比如,按照目前世界主流的科学体系,中医的理论如经络之说、正邪辨识,还无法得到论证解释。但现代的科学已经既可使人类遨游太空,也可让人类钻研物质到夸克这么微小的层面,为什么单单就不能解释中医的一些理论?有些争论,只要能拿出科学数据,一切质疑自会消散。


不久前,“@全国卫生12320”发微博称,别买阿胶了,只是“水煮驴皮”,并获得了许多网络大V的转发与支持。虽然这种说法未有有力科学数据支持,信服度不强,但支持阿胶的一方何曾拿出有力的科学数据来证明阿胶在养生或药理上的有效性?所以,对于药膳等一系列传统中医产品,我们别捧杀,也别棒杀,要多拿实证的、量化的科学数据说话,证明它是不是养生、补血、有益健康的,然后去芜存菁,这才是负责的态度。


评论员 项向荣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璞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中医药学还有一种中药的概念是:所有的动植物、矿物质等也都是属于中药的范畴,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法: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药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义。



药食同源的物品


,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三种物品名单如下: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土人参(人参菜)、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

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玫瑰茄。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土人参(人参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

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关注葫芦院微信公众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葫芦院 or 

点击页面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葫芦院。



往期回顾:

热门关注

中国传统自然疗法  - 刮痧

中国传统自然疗法 - 艾灸

长寿从散步开始 5种散步养生方式

葫芦院特辑:中华本草9大仙草与9大毒药

国医大师的长寿秘诀:人生各段路 养生大不同

白岩松演讲《医学与医德》

葫芦院特辑:传统中医药酒

胡希恕经方传真精简版 2(转载)

伤寒论 白话本 3


小编推荐

正是感冒多发期 用药别出错

公益宣传片:关注儿童用药安全,别对孩子说对不起

中医药茶有助于调理肥胖、便秘

《医生何求》-写给医生的歌

常用手机电脑,当心颈椎病!学习六法来预防

4个小动作暗藏养生大学问

养生先要了解自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投稿信箱:VR@xpxp.cn

商务合作:HKJiang777 (微信)

觉得本文有用请转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