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余文才||端午情思

2020-10-16 01:50:58

    看到街市热闹异常的粽叶交易场面,忽然就勾起了我的端午情怀。

首先,我平生第一次悟到中国传统节日中两种有趣的雷同现象了。

一是我们喜欢过月日数字重叠的节日。如农历一月一日叫“春节”; 农历二月二日叫“龙头节”,又称“踏青节”,也叫“春耕节”;农历三月三日叫“上巳节”,又称“恋爱节”,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情人节”;农历四月四日叫“夏凤节”,很少有人知道这一节日,它是庆祝“百鸟之王”凤凰的节日;农历“五月五日”叫“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也叫“重五节”;农历六月六日叫“姑姑节”,也叫“回娘家节”;农历七月七日叫“乞巧节”,也叫“七夕节”,有人说称“七夕”为“中国情人节”是不确当的;阳历八月八日是“全民健身日”,也叫“中国男子节(爸爸节)”;农历九月九日叫重阳节,又称“重九节”,也叫“老人节”;农历十月十日叫“丰收节”,。

二是中国人重视过月半月圆节。如农历正月十五叫“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叫“中元节”,也叫“鬼节”;农历八月十五叫“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拜月节”;农历十月十五叫“下元节”。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和最喜欢的节日,主要有五个:春节是一年中能吃到最多的好吃的,特别是肉、饺子、白馍和馃子;元宵节除了能吃上元宵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灯;端午节能吃到粽子、白糖或蜂蜜;六月六能吃到凉面和去外婆家并背回锅盔馍;中秋节可以吃到甜美的月饼和很多水果。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年轻人看到这里,也许会笑话我们这一代人在童年都是“吃货”。在此我想毫不忌讳地告诉他们,在那生活困难的年代,大人防我们就像防贼一样一样的,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会锁起来,而我们小时候在家里都干过撬门撬锁的“坏事”,而且挨打不长记性。

其次,我想起小时候端午节的经历了。

那时,每年端午节当天,父母都会要求我们早起干两件事,一是让我们到河里用溪水洗脸,说是对眼睛好;二是要我们洗完脸后到河畔采摘艾蒿拿回来置于大门上方,说是可以辟邪。多少年都是这一成不变的要求。有一年端午节前,放学回家帮妈妈洗粽叶时,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是谁说的河水洗脸对眼睛好、艾蒿可以辟邪?”妈妈说不知道,反正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传的。现在想来这应该是寓教于节,培养孩子勤劳的好习惯吧。第二个是:“为什么过端午节要包粽子?”妈妈的回答是:“马上要收麦子了,夏忙龙口夺食,没有时间做饭。”

想到这里,我开始思考起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端午节的由来。从官方到民间,端午节起源的说法很多,但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忠君爱国诗人屈原的。此时,我突发奇想,历来的说法是否也是一个“幸存者的偏见”呢?因为我根据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想当然地觉得端午习俗,应该是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的,纪念屈原应该是端午的一个后起的附加意义,而不应该是生活的本真。根据大学所接受的“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的观点,我想端午文化应该是起源于人们的一种原始的生活愿望,它应是人们的一种淳朴的心理寄托。这是否也是一个偏见呢?

第三,我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的亲情了。

三十多年前,从家乡到县城还没有公交,人们往来都是靠双腿丈量。1983年我在洛中上高二时,在端午节的前一天,父亲却不顾天气炎热和身体有病,专程步行五六十里路来县城给我送粽子,外带一小桶用莲花白、豆腐和肉炒的菜。直到现在,我都认为那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最香的粽子和菜了。一年后,父亲又带病担着沉甸甸的行李,走同样的路程,送我到县城乘车去上大学。当时,看着父亲的背影时,我才真正读懂了朱自清在《背影》中所抒发的情怀,那也是长大的我第一次因感恩而流泪。两年后,父亲去世,那时,我突然就理解了书本中读到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文章和名句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今年的端午感怀。

以前过端午节,孩子在身边,年年都是早早地就买粽叶包粽子,甚至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吃完了,就再包一次。而今年在这端午节前,看到别人家为孩子忙前忙后置办包粽子的食材,而我却迟迟不想动,总打不起精神,总有一种孤独和无聊之感,总想着该不该利用放假去看看孩子。于此,我突然又有了两个感悟:一是国家生二胎政策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延缓二十年以上的老年孤独症;二是我体会到所有的节日过的都是亲情,中国所有传统节日的本真意义应该都是维系亲情的。

2018年6月15日夜,洛河西岸

往期作品荐读:

余文才(陕西洛南)||年味

诗记京都之行(一)/余文才

余文才||诗记京都之行(二)

余文才||诗记京都之行(三)

作者简介:

余文才,男,陕西省洛南中学教师。微信昵称“西沟”,QQ昵称“半个文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