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唐一说事】耄耋老人的慢轮制陶人生

2021-07-06 03:33: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说起几十年前普通人家里装东西的家伙什,有人可能说了,装水用个大水缸,装麦子用个瓮,腌咸菜用个小坛子,这些陶制的营生虽然外表看着不那么华丽,但是在那个年代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非常实用,现在再想找这么个营生也是非常困难了,因为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在莒县长岭镇石井社区就有一位老人史存正,耄耋之年坚守着慢轮制陶这门老手艺,以前的那些稀罕营生在他这里都能见着,我们也一起去瞅瞅。

走进史存正老人的家,在其中一间房子里就看到堆放着已经塑好型的陶坯,有大小不同的缸、造型复古的壶和茶盘,史存正正在屋内来回查看这些陶坯的风干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日子入窑进行烧制,说起这些陶坯,史存正如数家珍的向记者介绍起了它们的用途。

(采访)史存正 这个水壶是装水喝的 出门挂到小车子上 人推的那种车 搁上路上喝点水 这个盛酒 用这个好 让人使劲喝 有的是酒 倒上还有 倒上还有 看不着 用瓶子一看没有了 这个看不着 这是茶盘子

制作陶坯是个手艺活,史存正使用的工具是一种慢轮陶车,全部使用木头做成,没有任何电气化的操作,干活的时候,陶车的转台全靠脚踢着转,随着转台旋转,手在泥坯上塑出想要的形状。除了工具不同,史存正所做的陶制品使用的材料也和常见的黑陶等不一样。

(采访)史存正 我们这个是岭上的 不一种性质 我们这个见火就炸 它那个见火不炸 得慢慢的 快了不行 快了撑不住形 就像做个大缸 得晒晒再整整 得撑住劲 大缸不得三回才能撑住 离了日头不行 离了阴凉也不行 就那么样

史存正家院子里搭起的一个小凉棚就是他平常做陶坯的地方,一有空他就会在这里做上几个,普通的泥巴在他的手下很轻松地被塑成各种不同的陶坯。

(采访)史存正 先打上底 弄上点泥慢慢的弄就成了 那样的酒壶什么的 得弄个葫芦头 留口留这么大小 顶上再接上 现接的


整个过程,史存正用的都是古朴的工具,做边沿用软皮带、硬塑料辅助,外部的花边用手捏成,表面的粗糙纹理用碎布划出,除了做大缸需要专业工具之外,其他的陶制品全靠一双手来把握。

工具看起来原始古朴,但是史存正的技艺却在多年的积累打磨下变得非常娴熟,能够做很多不同类型的陶制品。


这些陶制品大家看了之后有没有感觉很亲切,存在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中啊,但是史存正老人从事的这个慢轮陶车制陶可不仅仅是我们小时候那会的事,这可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手艺,咱们的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存正告诉记者,他十几岁时便学习这项制陶技术,当时正是慢轮制陶比较辉煌的时期,家家户户生产生活上都要用到不少的陶制品,所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很多。

(采访)史存正 最早我们这个庄上二十多个人做 光做这个得二三十 连小工什么的 得四十多个 当时家家户户都用这个 腌咸菜的 盛水的 盛麦子的 都使这个

几十年来,同样的一个大缸由之前的八块钱涨到了现在的二百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陶制品逐渐被一些瓷器、不锈钢或塑料器具代替,需求量下降,所以从事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采访)史存正 (会做的)不多了 还有三四个 比我年纪小 人家都不做这个了 都去大窑或者做什么营生挣钱


与新兴的一些器具相比,这种陶制品虽然不够精致,但是却有它独特的优点,让坚守这项老手艺的手艺人引以为傲。

(采访)史存正 小水缸 水放里边不臭缸 瓷缸一上午就晒出沫沫来 这个什么时候也晒不出沫沫来 腌咸菜不烂皮 不招白头 发脆 腌的咸菜好吃 就那么样 有好处 因为它透气 等到下雨阴天 你盛水盛到哪里 它湿到哪里 到了晴天 它就外边焦干 里边盛水

现在从准备材料到做陶坯再到烧窑,所有的工序都是史存正一个人在做,一窑下来前前后后得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繁琐的工序让史存正不得不减少了制作数量,虽然用的人少了,但是史存正烧出来的成品却不愁卖,经常有人多番打听找到他购买。

(采访)杨治业 买这种缸盛水用的 不变质 打听了很多地方 说这边缸好 就过来买的


由于年事已高,史存正做这个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因为没人愿意继承这门手艺,他眼看着自己从事了几十年的老手艺面临无法传承的问题,让他倍感无奈。

(采访)史存正 传承我就多少教教我孙子算了 俺孙子也不做 说做这个不挣钱


现在史存正老人还可以歇息着做出来些,让我们能够见着实物,如果真的没人做了,我们就只能通过照片、影像这些资料来回忆这些曾经存在我们身边的老物件了,真希望这些老手艺能一直流传下去,让子孙后代能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及时的新闻

关注

《社会零距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