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来自临汾葫芦娃和葫芦爷爷的故事

2020-09-24 22:18:14



【郑平 】这里是曲村镇下忤村,我的家乡。这是我家的老院子,也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叫郑平,今天要讲给大家听的是我的爷爷——“葫芦王”郑月巴的故事……

【郑平 】在我的童年世界里,最喜欢的动画片就是《葫芦兄弟》。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自打我出生,家里到处都是可爱的葫芦,他们都是我爷爷的“宝贝”。爷爷的一生经历了太多故事,但他依旧乐观开朗,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葫芦技艺。你看,这位就是我的爷爷。

【郑平 】爷爷爽朗的笑声,似乎有着某种魔力,让人感到快乐也给人温暖……

【郑平 】爷爷今年已经83岁了,每天都会坚持早起晨练,今天也不例外。现在的他,已经很少亲自动手制作葫芦了,但是偶尔的灵感爆棚,他便会立刻记录下来。这不,他的灵感又来了……

【郑月巴 】突然灵机一动,我得找一个像桃儿一样的葫芦,一个大桃子,想办法把古代的圣贤表示上去,作为中华圣果来表现它。


这不行呀,这太单调,还得要个底座。像这样就可以啦,把这半截儿一去,下边儿就弄上什么东西,把叶子再一表现,这个就成啦。

【郑平 】要说起爷爷接触葫芦的时间,那可就很长很长了,爷爷的姥爷在世的时候,爷爷就已经爱上工艺葫芦了。


【郑月巴】我姥爷就在我旁边的一个破屋里面住着。我经常到他们那边去玩。山东老头穷的叮当响。但是非常非常乐观。经常爱摆弄葫芦,鸟笼之类的。又是下地里抓鸟。所以在我童年的话对我的印象就比较深了。特别是葫芦。


【郑平 】在历史上,曲沃葫芦一直是小有名气。早在魏晋时期就已有种植了,《笙赋》、《乐书》、《古今注》这些古籍中都有记载。但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爷爷并没能与葫芦结缘,而是进入了军校学习,可他心中的葫芦梦想却从未放下过,一直到了50岁的时候,他的葫芦人生才慢慢开始。

【郑月巴】改革开放以后,八六年的时候正式开始。有一次,到广交会上去在那里展出有一天会有一个华裔的美国人,她说我要这个,要那个,不一会,两大包都填满了。还想往里面塞,我就奇了怪了,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他说你不知道,我们在美国我们算是祖国的游子我这个东西拿回去之后代表中国,我拿这个送给朋友的话,马上就能想到中国。所以这种爱国热情就有所寄托。对我影响很大,我得在葫芦上面。继续做点文章。


【郑平 】在这一次的深刻感触之后,爷爷回家就种了两亩地的葫芦,结出20000多个葫芦,随后他又独创了堆漆葫芦、沥金葫芦,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到了葫芦之上。从此,郑家的葫芦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了。


【郑月巴】外国人来、各大城市的人也来都来。而且你向其他城市昆明北京一些专家。他们都专门派人来学习我的葫芦。从那以后我们郑家民族艺术社算到了另一个阶段了。

【郑平 】爷爷没有进过专业的美术学校,所有的一切都是出于他自己的爱好,慢慢摸索而来。它的创作激情从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停止过,今天他要挑战的是一件难度极大且意义非凡的葫芦作品。


【郑月巴 】它是雕刻的第一步,必须画准确,而且都比较该对称的都必须对称,这样的话看出来的话也比较好看。必须得脑子里面得统一把它设计好,它不是说你画完了这一部分,再一部分再去找资料再去弄,那就不行啦。


【郑平 】“中华圣果”融入了爷爷多年的研究,他要将古代先贤伏羲、孔子、老子、孟子集中表现于葫芦之上,技巧寓意相互结合,经验与创新互相渗透,大胆创新寻求突破。

【郑月巴 】画一部分,刻一部分,再画一部分,再刻一部分,这样完成它。所以它拉的时间就比较长一些,但是你有一些你原来有浮稿有设计下的那个样子。它就不会乱了也不会错了,同样是比较融合的,比较协调的。


【郑平 】天色渐晚,爷爷仔细端详着自己的“葫芦娃娃”,依依不舍的离开他的工作台,许久才将灯光熄灭。


【郑月巴 】第一个是需要思想集中,要专注。外界的什么东西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要全部关注到那个地方去。再一个是力量,实际上就是整个你这个身心都集中到这个你说要表现的这个作品上去,一走神就不行啦,要么就走刀啦,要么就划刀啦,再一个要有耐心。

【郑平 】雕刻是在葫芦工艺中最难把握的一步,力度、速度、葫芦的承受度都需要把握得当,用刀讲究顺势而为,眼到、手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一深一浅,一快一慢之间,流逝的是时光,雕琢的却是岁月。


【郑月巴】它是以雕刻为主,然后以烫画来补充它。是这样的。这样互相形成一种对比,也省工,也美。你要是全都雕的话,就好像叫人粗一看啥也看不出来。那样就是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郑月巴】它大部分是熏,这熏就得慢慢的熏,掌握温度,掌握距离。距离你高了也不行,它熏不着,太低了烫糊了。


【郑平 】爷爷常对我们说,搞艺术非得静下心来才行,静而有定,定而能安,安而能律,律而能得,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世界里,他似乎在与葫芦对话,诉说着他无尽的痴迷与享受。

【郑平 】朝夕交替、时光研磨,在一次次的回环往复中,中华圣果跃然眼前,雕刻、烫烙、拼接完美融合。连续几天下来,爷爷身体有些累了,但在他的眼里却看不到丝毫的疲惫,而是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郑平】在爷爷的记忆中,前些年的葫芦销量是要远远好于当下的。现在的葫芦销量变得越来越不景气,但爷爷却认为这正好是我们的另一个机会。而这样的家庭会议,爷爷会经常主持。

【郑月巴】以前不行,以前销路大的时候,每天忙着支应着这个卖完赶紧制作下一个就顾不上去学习提高,那现在孩子孙子辈儿的。技术就提高到一定程度了。我觉得很痛快就好。老天爷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不然的话我还在商品的那个浪潮中滚来滚去。就成不了了。


【郑平】爷爷对葫芦的情感早已融入血液,也不会轻易的随波逐流,在旁人的眼里爷爷是倔强的,更是坚强的,因为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憧憬过自己的梦想,但也经历过一次次失败……


【郑月巴】就在这当时我们就想搞一个葫芦村。那个葫芦村想的太好了,整个葫芦建筑呢,村子里都是葫芦型的建筑。那进去之后呢,就想到了星外一样。但是当时那个情况下。不行,人们还认识不到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投资者就几乎没有。


郑平】没人投资,爷爷发愁了,可真正有人投资了,倔强的爷爷还是高兴不起来。


【郑月巴】有人投资了还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煤老板。理念不同。没有办法弄了。所以有合资的都谈不到一起去。葫芦园又吹了。

【郑平 】爷爷的倔强我们看在眼里,也努力实现他的梦想,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家庭展览馆。爷爷常将自己比作一块铁,如果不可以成为锤子,那么也要做一支针尖,时时刻刻发挥着作用。

【郑月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这样想的。我是我这样想的我就要安排我这样一生我就要做他脚踏实地的,不管你说什么,我把我的路走到黑。出水凉脚呢。主要的是我不能白活。


【郑月巴 】现在我教你这,咱这郑家的沥金漆画,为啥叫沥金漆画,因为把它沥出来以后要描金,就是沥带金……


【郑平 】爷爷将自己一生最为拿手的漆画葫芦传授给自己的孙子。这是他的寄托,也将延续他的梦想,在这一刻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门难以掌握的技艺,更是一种传承。

【 郑琛】做一遍不行做两遍不行,做三遍不行,老爷子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好为止。


【郑平】他是我的弟弟,也是孙辈里唯一的男孩,更是爷爷最理想的郑家葫芦传承者。弟弟从小悟性很高,后来又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现在是郑家葫芦制作的核心力量。这是最令爷爷欣慰的事。


【郑琛】家里这些技术方面文化方面还有知识方面,然后再加一些现代元素,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呢,然后不断的创新。


【郑平 】制作方法的革新,制作工具的改进。将古老技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工艺研讨、交流学习。这一切努力,爷爷坚信葫芦工艺的春天一定会降临。


【 郑亚森】我觉得他最深的最可贵的东西就是一种执着。可贵的地方就是当别人不去坚持的时候,他还在坚持。坚持是最可贵的这种精神。


【郑平】叔叔的这番话,也是所有人对爷爷的评价。岁月可以遮蔽了他明亮的双眼,渐弱了他的听觉,但是始终无法改变的是他的初心。

【郑平 】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倔强执着、开朗乐观、活到老学到老,化腐朽为神奇的老头……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上的压力有些大,但是爷爷已经做了最好的榜样,我们又怎么会不继续坚持呢?


【郑平 】我就是郑平,这就是我和爷爷的故事……

新媒体编辑:潘珊

特别推荐

【热点】重磅!临汾市区24条街道正式改名啦!再不看就迷路了!

【关注】省教育厅公示!临汾这14所中、小、幼学校入选“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基地,太厉害了!

唱响山西好环境:临汾——干部入企常态化 帮扶解困助发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