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扬鞭”一甩 感天动地---访著名笛子演奏家“扬鞭催马运粮忙”作者魏显忠

2020-09-26 23:09:56

“扬鞭”一甩 感天动地

访著名笛子演奏家“扬鞭催马运粮忙”作者魏显忠

南京丰成全

就像二胡独奏曲《赛马》一样,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是普及率最高的笛曲,喜欢民乐的无论会吹笛还是不会吹笛,都知道有个《扬鞭催马运粮忙》;只要你吹响她,同时代的人都可以扣着节奏,哼上几句。

《扬鞭》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结构为带引子的ABA三段体。引子的音乐形象十分鲜明,伴奏乐队奏出快速而强烈的奔驰音型,笛子则用颤音奏出长音,紧接着又运用下历音和顿音的巧妙结合奏出的音型,一下子就把运粮车队来回奔忙,农民吆喝着赶马的热闹红火场面展现在听众面前。第一段是一个欢乐的小快板,四句体的歌调热情欢快,对答呼应的短句情趣生动活泼。突慢后转入对比性的中段。中段舒展而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充满着喜悦的情绪,抒发了乡亲们欢欣自豪的心情,使音乐增添了一种乐观、诙谐的色彩。再现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奔放。最后在模仿马的欢嘶以后,笛子奏出高亢的歌调结束全曲。

2006年8月5日,我在杭州一个宾馆见到了久仰的著名笛家魏显忠。今年67岁的魏老,人长得比相片格外精神,一旁优雅的老伴对他格外关怀,她名为李素琴,曾和魏老在一个团,是舞蹈演员,现兼任某化妆学校副校长。一个单位自产自销的夫妻,都是知根知底恩爱有加的,我忍不住开口就问:“《扬鞭》的创作,是结婚前还是结婚后?”李校长说:“当然是结婚后了,孩子都有了!”我说:“难怪呢,原来魏老美滋滋的幸福生活,一不小心就溢出来了,这才有了喜气冲天的《扬鞭催马运粮忙》啊!”

“扬鞭”笛子独奏曲创作于1969年9月,魏老所在歌舞团去辽宁省盘锦地区农村体验生活,参加秋收劳动:先是把收割好的稻子,从稻田里背到大道上,再用马车拉到场院,然后是脱谷扬场,最后是送公粮。运粮的马车一辆接一辆,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热烈的唢呐奏起人们熟悉的《满堂红》,运粮车队气势磅礴,农民兄弟欢天喜地,扬鞭催马奔向远方。

魏老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厚实宏亮而充满磁性。15岁那年,音乐老师考唱歌,他唱了首《喂好我的大黄牛》,听得音乐老师留下了激动的眼泪。我第一次与魏老相见,就像第一次听到《扬鞭》一样,绝对有一种亲切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再加上李校长笑吟吟静坐一旁,魏老自然越说越动情。

体验生活要出作品,团里对创作人员是有要求的,对演奏员并没有硬性要求,可魏老被火红的生活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笛曲的冲动。这天,魏老和乐队的几名同志去稻田旁的水渠里抓鱼,他用脸盆淘水时,情不自尽地随着节奏唱起了《满堂红》“扭秧歌”曲调:56 56 16 1。。。这是刚解放时,全国人民唱得最多的曲调。不知唱了多少遍,竟唱出了553 116 51635。。。一旁细心的队友听到说:“这个旋律太好听了,赶快记下来。”《扬鞭催马运粮忙》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大道上。用清脆的梆笛演奏的传世笛曲创作完成后,魏老体验生活即将结束,在与农民兄弟的联欢会上,进行了第一次演奏。演奏的场面虽不算大,但每一个听众都情绪饱满,全身心投入。随着魏老出神入化的演奏,乡亲们不时可听到“马鞭声”,不时可听到“马蹄声”,最后还能听到“马的嘶鸣声”,顿时引起共鸣,并产生了轰动效应,魏老用农民们完全听得懂的音乐语言,把竹笛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魏老美妙的花舌技巧,激动的农民兄弟站起身来,就差没大喊一声“得儿~~~~驾”啦!

然而《扬鞭》传遍全国,还是四年后的1973年,其中经历了一波三折。1972年5月,,辽宁省政府调动全省文艺界的力量,为他准备一台具有地方风格的歌舞晚会。经过多次挑选,确定《扬鞭》为这台晚会的器乐曲。当亲王听到魏老演奏的《扬鞭》后,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双手举过头顶,长时间地鼓掌。,要求再演奏一次,于是就再一次地把会场气氛推向了高潮。随同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把晚会节目录了下来,不久就接到通知,他们要专程来沈阳录制《扬鞭》。

辽宁省文化厅对此十分重视,决定由当时任省文化厅创编主任丁鸣负责,著名作曲家秦泳诚、雷声声参加,对乐曲进行修改。几位专家听了几遍录音后,认为音乐形象准确,风格浓郁,但引子气势不够磅礴,建议乐曲一开始就应该是满载粮食的车队,车轮滚滚,万马奔腾的景象。魏老觉得他们的建议很好,经过几天的琢磨,决定把原自由板的引子去掉,乐曲一开始就使用“5”和高音“1”的长颤音,而且“5”的颤音不是用左手打,而是用右手移位去打(右手持笛),用小臂带动手指急颤,更加快速而有力,加上连续四下“”清脆马鞭的声音,使乐曲一开始就进入了高潮。

中央广播电台的音响导演,对重新修改后的《扬鞭》引子,非常满意,于72年9月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棚录制。就这一首乐曲,从晚上6:30开始录到下半夜1:30近七个小时。那天是中秋节,中间团里派人送来了月饼和水果。整个录制过程非常认真,确保质量,在中央台音响导演的严格要求下,成功地把这首曲子录制完毕。

《扬鞭》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后,反响强烈。团里每天可收到几十封笛子爱好者的来信,最高的一天收到64封,为了给爱好者回信,团里找了十几个写字好的同志,只写信皮就用了一宿时间,第二天装了三麻袋,用车直接送到邮局。中国唱片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辽宁、上海、江西、解放军等近百家出版社,用不同版本发行了《扬鞭》总谱几十万册。澳大利亚《澳州广播电台》把《扬鞭》作为华语节目的开始曲,香港电影《忍无可忍》及许多电视片都选用此曲,有时去有些国家和地区演出,一下飞机就可听到机场放起了《扬鞭》这首曲,全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简广易等,都演奏过这首曲并录制唱片,赵松庭曾在广交会上用排笛演奏过《扬鞭》。

1972年10月8日,俞逊发给魏老寄了一信,信中说听到电台播放一首笛子曲,但不知是谁作曲和演奏。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谈,说这是一个梆笛曲,好像有东北风格。俞逊发说:我知道了,这是辽宁歌舞团魏显忠创作演奏的,乐曲的慢板,在滑音和历音中大量加入花舌,特别是气颤音的使用,很像魏老曾经吹过的《银风锁》。信中还说如果我猜对了,首先向您表示祝贺,同时希望把乐谱寄给我!魏老看了信十分感动,俞逊发能在没有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分析出《扬鞭》是他创作演奏的,真是举世难求的知音啊!

1987年辽宁歌舞团到湖南长沙演出,正是流行歌风霏一时,民族音乐受冷遇的时候,当报幕员报:“下一个节目,《扬鞭催马运粮忙》”,观众便喊:“不要,不要,下去!”后来报幕员改词:“下面请听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扬鞭》的作者魏显忠亲自为大家演奏”时,观众又喊:“他是假的,冒牌的,让他下去!”。当魏老登台拿起笛子,全场一片嘘声,只好把笛子放下,观众哈哈大笑,当再拿起笛子,又是一片嘘声。作为一名专业演奏员,这时的心情最难受,下台等于没完成任务,不下台无法演奏,就这样反复了多次,观众有些累了,嘘声也小了,魏老抓住这个机会,突然拿起笛子急奏,观众为之一惊没了声响,引子刚奏完,热烈的掌声便响起来了,当全曲奏完后,观众欢呼雀跃,高喊:“再来一个,你是真的名牌,再来一段!”

《扬鞭》的横空出世,,《扬鞭催马运粮忙》的曲名,无意中和当时“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真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尤其值得高兴的是,“扬鞭”一甩,感天动地。72年9月30日播出《扬鞭》;10月1日便播出了笛曲《陕北好》;73年元月1日便播出《牧民新歌》。,就这样逐步放开来了。

有人说《扬鞭》略为简单了一点,充其量只能算是个笛曲小品,其实《扬鞭》看似简单,实不简单。很多人都能把《扬鞭》吹下来,但很少有人能把《扬鞭》吹到位。吹好她除了要熟练掌握历音、花舌、吐音、节奏、音色、气震音等笛子最基本的技巧外,还要有热情奔放的音乐感觉,一气呵成的音乐掌控,喜气冲天的音乐情绪。扬鞭的博大精深,还在于她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儿童可以吹,老者也可以吹,高水平的大家可以吹,习笛想上台阶的爱好者也可以吹;她不但可以用小A调笛子吹,小B调笛子吹,也可以用小G调笛子吹。她的乐曲表现甚至都不是一层不变的。比如欢快跳跃的,象征马蹄的三吐部分就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老汉赶车那种任劳任怨的三吐加三吐;二种是小媳妇赶车那种紧走快跑的三吐加双吐;三种是小孩赶车那种俏皮的拉长第一个吐音再快速双吐加单吐。演奏的场景不同,选用的方法也不同,不但演奏者越奏越有趣,而且听众每次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扬鞭》的生生不息,经久不衰,更是这首曲子经典成功所在。魏老一生中创作过不少曲子,但《扬鞭》无疑是他最得意之作,我问李校长喜欢魏老哪一首创作曲,魏夫人爽快地说:“当然是扬鞭啦!”《扬鞭》是在魏老没有压力任务的情况下创作的,是在当时火热的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又是在魏老笛子技巧和艺术积累十分成熟的情况下浑然天成的。可以说《扬鞭催马运粮忙》这首笛曲,对中国竹笛事业的贡献,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她引领无数人拿起了竹笛,几乎所有全国、省市的考级都离不了这首笛曲,几乎所有的老师教学都离不了这首笛曲,几乎所有的笛子爱好者学笛要有质的突破,都是以这支笛曲为标志的。

《扬鞭》一甩,感天动地。魏老这一代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创作理论学习,可他们为什么能留下跨时代和国界的传世笛曲呢?放开一般原因不说,对竹笛艺术心领神会,创作形神兼备的笛曲是至关重要的。周林生师生竹笛音乐会上,魏老引领与会者齐奏《扬鞭》,欢乐的场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包里抽出笛来,跳上舞台参与齐奏。一度节奏越来越快,眼看就要失控了,只见魏老略转身姿,边吹边夸张式地晃动,很快节奏就稳当了起来。通过魏老的形体动作,我想象出了他在秧田里泼水的动作,更想象出了李校长专业舞蹈动作对一代竹笛大师的影响。

“竹空则鸣”这是魏老写在名片上的一句话,也许正是这些看似偶然的不确定因素,造就了运粮马车队艺术的动作画面,造就了《扬鞭催马运粮忙》在中国竹笛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声明:本音视频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本平台仅作分享请不要用作商业,否则一切后果与本中心无关。此音视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