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
。
。
。
。
![]()
。
。
。
。
放心啦,
小编的宝葫芦可不是银角大王的宝葫芦,
我们这里的宝葫芦会说话。
![]()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我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
传说在明朝末年,
宁夏石嘴山市潮湖村。
这里的人以葫芦画为生,
乾隆年间还专门服务皇室。
这门手艺一直传承至今,
现在成为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烙画。
![]()
葫芦烙画作品《新春喜福》
陶瑞珍,54岁,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烙画的传承人
她自幼传承了祖辈葫芦刻画、烙画的技艺,
又结合自身学习实践的体会,
将剪纸、绘画、烙画、书法、刺绣融为一炉,
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葫芦艺术。
![]()
![]()
陶瑞珍展示烙印葫芦画
![]()
陶瑞珍刻画的不同形态的葫芦烙画
2013年10月,陶瑞珍的葫芦烙画获得
中国第二届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
![]()
市民欣赏葫芦烙画作品
故事就说到这里,
是不是以为小编可以下班了?
![]()
石嘴山这座5310平方公里的城市,
据说,早在4万-1.5万年前,
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除了葫芦烙画,还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石嘴山市现有
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
自治区级8个,
市级22个。
![]()
剪纸也是其中一项,
石嘴山大武口地区的剪纸
从色彩上讲分为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两种;
从技法讲分为
阳刻剪纸、阴刻剪纸、
阴阳结合和剪影等。
剪出的作品线条
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入大笔挥抹。
![]()
如果送你一副剪纸作品,
你希望他们剪些什么呢?
花草?鸟兽?文字?
这些对于石嘴山几位民间剪纸传承人来说可谓小儿科,
他们的巧手还能剪出一座城市来!
![]()
![]()
![]()
![]()
剪纸艺人折红旭的作品
折红旭像爱自己的剪纸艺术一样,
深爱石嘴山这片土地。
2008年,她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北武当庙、三馆一中心、奇石山、
五七干校博物馆、沙湖、平罗玉皇阁……
既传统又带着现代气息的图案,
用剪纸的语言表现出
饱满的画面层次与强烈的情感。
2010年,石嘴山建市五十周年,
年逾七十的胡春英老人创作了一幅
长6米的剪纸“美丽的家乡石嘴山”。
为了让作品更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每一个细节,
老人在创作时经常到全市各地
仔细观察那些建筑、雕塑的特征,
有时候一看就是大半天,连饭都忘了吃。
多次重剪,历时七个多月最终完成了这副作品。
![]()
鲁卫东展示他的长卷作品。
53岁的鲁卫东,有着高超的剪纸技艺,
有时为了剪好一幅风景作品,
要骑着摩托车到40公里以外的地方实地观察。
他一直希望通过剪纸语言来表现石嘴山的风貌,
他目前正在利用剪刀和钢笔将石嘴山的景点,
用剪纸的方式展现出来。
他用剪纸这种方式爱着石嘴山,
希望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石嘴山的美丽,走进石嘴山。
![]()
鲁卫东剪纸
行走在石嘴山,能“呼吸”到一种
古朴厚重的文化之美和恬淡宁静的生态之美。
在石嘴山,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掌握着一般人不具备的特殊技艺。
在他们的坚守、传承下,
为大家留下了像贺兰山一样绵延不断的富贵精神财富,
组成如今石嘴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
·
·
·
·
·
·
故事说到这里,
小编是真的要下班了。
你是不是还想把故事听下去?
还想了解更多石嘴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编在7月6日下午4点的直播里约定你!
![]()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之声
石嘴山市委宣传部
石嘴山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香港电台普通话台
联合直播的《城市新跨越》
即将走进石嘴山
在你心中,
对这座城市有怎样的情感和印象?
有哪个非遗项目最念念不忘?
欢迎留言告诉我
【照片or文字or语音】
回复“活力石嘴山”
有惊喜哦!
最后不要忘记收听直播哦!
![]()
7月6日下午4点
大型直播节目《城市新跨越》
责编丨泽宇 致远
备注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