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了解海派葫芦器

2020-11-12 05:13:40

前言: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海派葫芦器则深受“海派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与鸣虫饲养的历史紧密相关。


图1:海派红木嵌影木象牙底板手工蛉盒


饲养鸣虫的历史已有数百年,它从京津两地发端,清末民初期间逐渐向上海传播,近年来有向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等地扩展的趋势。伴随养虫爱好的传入,虫具制作也在上海兴起。由于当地多饲养黄蛉、竹蛉、金钟等形体较小的鸣虫,因此海派虫具大多做成盒子形状(虫盒),所用材料则以象牙、红木、竹子三种为主。期间出现一批制盒高手,其中的代表人物为朱炳文。

图2:朱炳文、盛丙云、唐云合制虫罐


朱炳文所做虫盒,大多以竹做身,象牙为上下口盖,或将虫盒通体雕为竹节形,或雕为树桩形,或雕为蝙蝠形,再加上细刻的各种图案和文字、款识等,令人叫绝;更加上当时沪上文人如唐云、江寒汀、徐素白、沈十伽等的鼎力相助,因此艺术、收藏价值很高。这类虫盒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现今非常流行的“万体”。


图3:海派葫芦虫盒


图4:海派葫芦虫盒


随着南北方交流的深入,北方传统的葫芦虫具逐渐传入上海,上海人开始用葫芦制成的虫具饲养鸣虫。因为上海人更偏爱体态娇小的鸣虫,此类虫具同样小巧玲珑、精雕细琢,纵然材质算不上名贵,但工艺出色,又融合了海派的人文底韵,同样充满了精巧味。用上海玩友自己的话讲,这些虫具“小而精,像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有限的空间制作出无限的精彩。”

图5:海派葫芦虫具

图6:海派葫芦虫具


如果将早期的北方虫具与海派虫具进行比较,则会发现以下差异:

1、北方重型,海派重工(工艺)。

2、北方虫具以葫芦为主,海派虫具材质更多样。

3、单就葫芦用途而言,北方多养虫,海派则加工出更多器具。

图7:海派葫芦虫具


图8:海派葫芦虫具


除葫芦虫具外,海派艺人充分发掘葫芦特性,凭借精湛技艺,制作出了茶仓、香筒、香炉等葫芦器。这些器具设计精巧、工艺精湛,兼顾美观性实用性,充满海派工艺特色。


图9:海派葫芦香筒

图10:海派葫芦茶仓

图11:海派葫芦茶仓


而被认为是北方“传统项目”的押花工艺,近年来也受到海派手工艺者的青睐,他们博采众长,将竹雕等工艺与葫芦押花技艺充分融合,在“细腻”二字上狠下工夫,形成了玲珑剔透、俊俏飘逸的海派葫芦押花技艺。

图12:海派葫芦押花高风(作者陈向民)

图12:海派葫芦押花二乔(作者陈向民)

图13:海派葫芦押花婴戏货郎(作者陈向民)


图3-图11来自百度贴吧,发布者“哆来咪Hm,其余图片及文字综合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