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淘几个非洲老葫芦玩一玩

2023-05-25 17:04:50


2016年第6期(总第6期)



2016年,我有去非洲的想法,不是为了去看动物大迁徙,不是为了去淘钻石,而是去寻找老葫芦。



  这些非洲妇女头顶葫芦里装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非洲有很多的老葫芦,据从非洲回来的朋友说,今天非洲许多地方的人还在用葫芦器生活,所以留下了大量的老葫芦。还有从非洲旅游的朋友回来说,看到非洲有的葫芦是长在树上的,这更让我好奇。等我到了非洲,一定要爬到树上去摘两个抱回来。



这位非洲美人顶在头上的匏器里装的是水还是米,只有她自己知道啦。


知道非洲有老葫芦是2010年的事,那年参观上第世博园,一个意外收获就是从非洲联合馆里淘得一只百年大匏。此前我喜欢收藏老葫芦已有十几年,但还从未遇上非洲的。世博园里淘得非洲老葫芦,无异于拍卖会上拣大漏,让我高兴了好多天。



    
上海世博园里淘来的非洲多哥老葫芦


记得那天是5月11日,当天世博园里入园人数尽管才只有18万人,但热门场馆也得排队三个小时才能进去。我与同伴还算幸运,不仅拿到了中国馆的预约券,还顺利地很快就进入了中国馆。参观完中国馆和各省馆,已近中午,附近的沙特馆、日本馆、韩国馆前排得长长的队伍,一看就让人眼晕,于是只好选不排队的场馆参观。就这样一路顺其自然地进到了非洲联合馆。
      宽阔的非洲联合馆里,不仅有风情独特的非洲各国情调,而且还有非洲小商品市场,里面摆满了形形色色的非洲木雕、草编、布艺、奇石等艺术品。在一家多哥工艺品地摊上,我发现上边摆着几只老葫芦,体硕、腹大、无腰,属于葫芦中的匏,通常可以破之为二做瓢挹水。细看,原来这几只大匏是早年非洲土著人所使用的盛水器,顶部有进出水的圆口,外面饰以藤编,由六组藤条缚住腹部,再编出提梁与底坐。看上去既很工艺,又很实用。我看中了其中把弯腹阔,端正停匀,且包浆锃亮,皮色红中泛紫的一只。这一只高近40厘米,最大腹径也有30多厘米,不仅个头、颜色、包浆到位,看上去明亮烛人,而且还有藤条编织在外,显得天然工致,古意沉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我以一千多元人民币拿到。
      葫芦变成枣红色,须经百年以上的时间。这只盛水的大匏,至少应在非洲人的手中使用了一百多年。拂去大匏上的微尘,还能依稀见到腹部上的字母:NTOT。不知这是人名还是部落名,但能想像得出,这一百多年时间里,不知几代非洲人用过这只大匏汲水送水,或到田间地头,或走草原沙漠。大匏伴随非洲人走过了一百年,那不知多少双手摩娑过的光洁肌理中,不仅是映照着非洲几代人的前尘影事,也留下了非洲人百年间的岁月风采。



    
在上海世博园非洲馆里,这个大匏已谈好价,从此就是我的了。


见我如此喜欢这只大匏,卖货的小姐收款后经心地用发泡塑料将它包裹起来,同时请出了多哥馆的馆长,在我买葫芦的收据上签名与合影留念。从非洲联合馆出来,我又小心的提着这只大匏到美国馆、法国馆,引得那些馆里的洋人们好奇地跟着我看。就这样,我将这只非洲大匏提出世博园,提上飞机,提回沈阳,清供在我的书房里。我想,我不仅提回了一只百年前的非洲老葫芦,也提回了一种原始非洲所特有的风情岁月和古朴韵致。


 多哥馆的馆长,在我拿走葫芦前一定要和我和个影。


去年,东北沦陷时期著名作家杨慈灯先生的儿子夏正社兄来访,见到了我案上的这只非洲老葫芦,啧啧称奇。他回去后两个月,给我从珠海寄来一个大纸箱,我掂一掂很轻轻,奇怪地打开一看,里而装的竟然是三个瓠形老葫芦。电话打过去,夏兄说是他一个朋友去非洲,特意叮嘱给我带回来的。这真是万里捎葫芦,一大瓢的真情啊。



夏正社先生所赠来自非洲的葫芦器


由此,我萌生了要去非洲的想法,想到那里再淘几个奇秘的非洲老葫芦玩一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