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洛南书法家何伯群,哀悼念故友何西来

2020-11-15 19:36:30

何西来,原名何文轩,陕西临潼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著名文学批评家、理论家、散文作家。


何西来是一位大写的人。关于他的人品,2014年12月9日的《现代企业》刊物上有一段如此的评论:“ 何以令世足正气, 西来一生守规矩。 来往交友善为本, 精辟檄文从不提。 神采常在笑骂中, 永葆本真不自欺。 照顾他人胜本人, 耀眼功名丢土里。"


何西来我的好朋友、好老师,我的同宗大哥。2014年12月8日,他因患癌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我失去了一个可亲的大哥,一位良师益友。


中国的文艺界也少了一个学养厚实、见识卓越、影响广泛的批评家。在国内各种文化、学术活动中,再也见不到他那高大的身影,再也听不见他那洪钟般的声音......


何西来遗像


悼念何西来
文.何伯群

西来兄去世已两年了,我与仁兄之间的情谊、交往,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那是2008年9月6日,当时我正在临潼空军疗养院做体检。朋友告诉我说,北京来了位大家,正在兵马俑旁的农家乐里写字,问我愿不愿意去看看。我说那是好事,去!

一路上,朋友的司机介绍了这位大家的情况:他叫何西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文学评论》主编,还是西安交大、鲁迅文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虽然工作、生活在北京,但他是临潼人,陕西的各类文学活动都请他参加。他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参加在西安举办的“冰心文学奖颁奖”活动的。

当我们匆匆赶到,何西来老师写好的字已经摆了一地,围观者众,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何西来的毛笔字虽写得“龙飞凤舞”、不拘绳墨,但是有味道,很耐看。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书写内容大都是自撰的词句,尤其是他写给亲属的那首诗我至今记忆犹新:“不问渔郎不问船,春风送我入桃源。此生历尽沧桑季,留得真纯返自然”。其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足显其深厚的文学底蕴。

何西来生得高大威猛,两眼炯炯有神,是典型的关中大汉。写完字,朋友介绍我们彼此认识。他那一口朴实洪亮的陕西方言的亲切之感,顿时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与西来兄首次见面留影(2008年9月摄于临潼)


我与何西来的第二次见面是在2012年4月13日于北京画院举办的“张仃书法展览暨学术研讨会”上。研讨会第一个发言的就是何西来。他以自作诗“攻玉它山石,远追石鼓魂。气劘李斯垒,并世复何人?”直奔研讨主题——评价张仃先生的艺术特点及其人格风骨。

张仃号它山,所以他在首句就借用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典故;“远追石鼓魂”,讲张仃先生的篆书艺术,追求石鼓文的形式,又深得石鼓文之魂。“气劘李斯垒”是由杜甫诗的典故“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而来,称赞张仃先生的篆书,既带有金石书法的笔意,又写出了自家的精神风骨。而末句“并世复何人”,则以反诘的语气,高度评价了张仃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尽管参加张仃书法学术研讨会的都是全国知名的教授、学者和书画界的大腕,他们的发言又都是“群英荟萃”,各有千秋,但是在我看来,何西来先生的才气、禀赋以及卓尔不群的风度,再加上他底气十足,洪钟一般的声音,给人的深刻启迪和心灵震撼更显突出。

与何西来的第三次见面,是在2012年11月4日我陪同灰娃女士到中国生态书画院参加的赵学敏的书法研讨会上。此前,何西来先生撰写的《评赵学敏的书艺风格及其书法理念》的文章,我已在《赵学敏书法作品集》中读到,且十分激赏。赵学敏作为全国、原林业部副部长、中国书协理事。受邀出席赵学敏研讨会的不是评论界的大佬,就是艺术界的头面人物,然唱“重头戏”的主持人就是何西来。

研讨会后的招待宴席,我与何西来不约而同地坐在了灰娃女士的左右两边。何西来与张仃夫妇的交往甚密,对灰娃也是非常尊敬崇拜。灰娃阿姨与我情同甥侄,有她在中间介绍,我与何西来之间的了解就更近了一步,交换了电话号码,相约了再次会面的时间和地点。


与西来兄共同出席“赵学敏书法研讨会”(2012年11月摄于中国生态书画院)


我第一次专程拜访何西来老师,是在“劲松九区”中国社科院的老年活动室内。何老师认真地看完我的书法集,对我的书法作品以很高的评价,还对我的自作诗、自撰联一一指点,直言不讳地帮我纠正着其中对仗、平仄的不足之处。

“食唐”,是何西来家附近的西安人开的小饭馆。陕西风味的饭食都有供应,尤其是他们自酿的稠酒的浓度、品相、味道都十分地道。在这里就餐,我们都点了羊肉泡馍、肉夹膜、酿皮子,外加一壶稠酒。吃饭中间,何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故土的眷恋,对乡音的执着,滔滔不绝地唠着秦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趣事。

 虽说稠酒喝不醉人,但是两杯下肚,我们的脸上都有了红晕,情绪便高涨了起来。何老师一边品咂着稠酒的美味,一边拖长了声音吟起了杜甫的“酒中八仙歌”来。我也随声附和,接着便你一句,我一句地对吟起来,完了就是哈哈大笑。他说他喜欢我的为人,也欣赏我的书法,说三百年前的何姓曾是一家人,是同宗,他叫我不要称他为老师,就叫“大哥”。我也就“何大哥”、“何大哥”地叫起来。

2013年5月11日,我在北京宋庄的书法艺术馆举行开馆仪式,何大哥带着大嫂一大早就赶到了。看到他的脸色苍白,精神憔悴,还以为是最近没有休息好的缘故。谁知当时何大哥已经患上了恶性的淋巴癌,正在协和医院化疗,他怀里抱着的包里装着急救药,专意从医院前来参加我的艺术活动的。

与西来兄在宋庄书法艺术馆(2013年5月摄于北京于宋庄)


开馆仪式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浩主持,在中国书协副主席赵长青的致词之后,何大哥发言。他说:“按鲁迅先生的表达方式 ,何伯群先生姓何,我何西来也姓何,都来自陕西,所以说是‘吾家伯群’。伯群今天能在北京,能在宋庄,在这个书画家云集之地,开这样一个他的艺术馆,以此来庆祝他自己的七十华诞,是一件盛事。”别出心裁的开场白,很快就吸引了在场的来宾。


西来兄在何伯群宋庄书法艺术馆开馆仪式上讲演(2013年5月摄于北京于宋庄)


接着,他又由孔夫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到我在宋庄开办艺术馆的意义,还引用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来说事——“《商山早行》的写作地点在就在离何伯群的故乡洛南不远的地方。何伯群向来都是黎明即起,闻鸡起舞。不过,他舞的不是剑,而是笔,是舞文弄墨,是以笔为剑…何伯群常常是在‘鸡声茅店月’的时候就起来写他的书法,一直写到现在,一直写到宋庄,写到京华......”

何大哥声情并茂的讲演,一下子就将庆祝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

西来兄在何伯群宋庄书法艺术馆开馆仪式上讲演(2013年5月摄于北京于宋庄)


在热烈的掌声中,他继续借用当年怀素从长沙负笈长安的故事进行渲染:“如果怀素当年不到长安,就不会产生后来在中国书法史上狂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怀素。所以说,对伯群来说,来到北京,来到京华,来到这样一个具有世界性的艺术园区来办他的艺术馆、办他的书法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更为幽默的是,何大哥还将中书协赵长青副主席对我的勉励,与当年未成名的李白拜访韩朝宗的事情相联系。他说:“李白是‘生不用封万户侯,只要一识韩荆州’”。而我“应该说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赵长青’。"他还说有了赵长青的鼓励和肯定,就有了何伯群在全国书坛的地位。

何西来(左一)在何伯群书法研讨会上


结尾,西来兄又以我在宋庄艺术馆展示的榜书长联——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我以激励。

独到的观点,气壮山河的高谈阔论——何大哥成为我北京宋庄书法艺术馆开馆仪式上压轴的顶梁柱;有了他的演讲和评价,何伯群宋庄书法艺术馆揭牌仪式的现场显得格外精彩。在现场的来宾眼里,这哪里是普通的讲演,分明是何伯群的西来哥在以自己超人的记忆、磊落的胸怀、侠义的精神,竭尽全力地为他的老弟的艺术事业而鼓舞、呐喊和欢呼哪!

嘉宾合影:董浩(左一)、何西来(左二)、李世英(中)、赵长青(右二)、何伯群(右一)在一起(2013年5月摄于北京宋庄何伯群书法艺术馆)


  西来兄把我当亲兄弟看待,我对他也有着兄长和老师一般的感情。过不了一月四十,我们就要在一起相聚。他携夫人来宋庄,我们就在家里便饭招待。我们去他那儿,会面地点还在老年活动室,就餐还是在“食唐”,吃的依旧是那老三样、喝的依然是稠酒。每次见面,两人之间总是有讨论不完的艺术话题。

2014年10月3日,我应邀去他处。因为下午有客人来访,我就比往常提前了2个小时到达。当时,老年活动室还没开门,会见地点就在老兄家。他家的住宅面积不大,日用家具很简陋,丰富的资产全是书籍,犄角旮旯、饭桌四周资料堆积如山。

西来兄正在用早餐,他说自己的散文随笔精选《母亲的针线活》已经出版,要送我一本,只是印刷品有不少错字需要校正。他说着就一边吃饭,一边让大嫂给拿出一本《母亲的针线活》,认真地改起里面的错字来。完了,他还在书的扉页题上“伯群、秋娥贤伉俪同宗指正——何西来 2014年10月3日”的字样后,郑重其事地用双手将书递给了我。

何兄虽然有病,但饭量还行,一个大馒头加上一个咸蛋、几片火腿,就着榨菜吃得津津有味,外加一大碗自煮的五谷豆浆。看着老兄精神尚好,我的担心也随之减轻了。

临走时,老兄送我们走出了大门,还一再叮咛:“你的艺术走到这一步实在不容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永葆艺术的青春。”他要我注意营养保健,冬季出门,一定得戴好帽子,以防受凉。

冬季来临,我记着西来兄的叮咛,早早地戴上帽子,以防受凉。

亲切的话语还在耳旁萦绕,可西来兄却已仙逝两年了!

阴阳阻隔,思念绵绵;遥对北方,含泪举杯,深深地道一声:西来兄,一路走好!


(原发表于2015年10月21日《商洛文化》新浪博客  本次发表有修改)


▎何伯群先生个人简介:

何伯群,字敬夫,号梅月堂主,笔名古山月,陕西洛南人。生于1943年10月,先后就职于洛南县文化馆、图书馆,曾任洛南县副局长、洛南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何伯群自幼在父辈的影响下自学书画,至今已逾六十个春秋。学书从北魏、“二王”入门筑基,追寻“欧”、“颜”、“柳”、“赵”,研究“苏”、“黄”、“米”,吸取王铎、傅山、何绍基、于右任等近代大家之长,碑帖兼容,追求博大恢宏,高古劲健,婀娜多姿,老辣自然的艺术风格。

自1987年起,何伯群先后应邀出访日本、泰国、新加坡、俄罗斯、及欧洲诸国,举办展览、进行学术交流。自1997年起,先后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山东烟台、山东省美术馆、济南李苦禅纪念馆、北京荣宝斋、辽宁省博物馆、台湾等地成功举办个展。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及大专院校收藏。作品及文章曾发表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陕西日报》、《光明日报》、、日本《秋萩》杂志以及美国《人民中国》等报刊。出版有《何伯群书法艺术》、《何伯群书法集》、《何伯群书法新作选》、《何伯群书法精品选》、《梅月堂文集》。先后在故乡洛南县、北京宋庄、西安书院门建有“何伯群书法艺术馆”。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免费发布各类洛南本地生活信息
求职招聘、房屋租售、二手交易、顺风车
一网打尽,足不出户即可免费发布了解所需!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