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如何优雅地与皇帝分手

2022-06-12 22:31:46

本文是“北斗说”第14期

恋爱是以自欺始,欺人终

,自欺终

——李敖



ǁ 张廷玉(1672-1755)


1

最近看《王牌对王牌》的众帝齐聚,让我想起了那部很社会的童年神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它曾经带给我很多欢乐,当然更多的是历史的错觉。

皇帝可以像个带头大哥,带着两个小弟行走江湖:谈谈恋爱,斗斗,打打嘴炮,相爱相杀,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ǁ 铁齿铜牙三人组

在社会底层飘荡若干年之后,终于意识到领导和员工的相亲相爱,一如深夜捧着手机等女神洗完澡一样遥不可及。要跨越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每个老板总会介意自己被排除在员工不可告人的讨论之外,员工们也不介意拉老板入群之后再新建一个。须臾的冷寂和热闹间,人气诡异地在指尖流转。 一切似某榴和SCI-Hub,暗流涌动又心照不宣。

小机构中尚且如此,更何况钟鸣鼎食的朝廷之上呢?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迄清朝灭亡,统共有494个皇帝。伺候过这些皇帝的大臣更如过江之鲫不可尽数。有些名臣不仅在世时如日中天,死后亦流芳百世,名声远胜当时的皇帝。他们大多立下不世之功,挽狂澜于即倒。

但庙堂之路如同炒股,不在于飞得多高,而在于是否能平安着陆落袋为安。汉明开国杀功臣自不必说,单看历朝中期的救世之臣:周亚夫绝食而亡,于谦上了断头台,袁崇焕被凌迟。连“完人”曾国藩,也被天津教案弄得灰头土脸晚节不保。他曾经叹到:“立不世之勋而终保令名者,千古唯郭汾阳(郭子仪)一人而已。”

在家天下的语境里,“代理人问题”永远是横在君臣之间的一道鸿沟。皇帝不能保证圣君基因代代相传,可寒窗十年爬上皇榜的读书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君臣之间如同最虐恋的情侣,互相试探挑逗,情到浓时山盟海誓共王天下,分手之时冷血异常杀伐决绝。

今天要讲的,便是一个分手的故事。

2

清朝是一个奇特的朝代:以异邦入主中原却有最高的明君比例,达到封建专制的巅峰却迅速走向终结。

君臣关系,也在一场场文字狱后,从曾经的亦师亦友、东家掌柜,彻底沦为了主人与奴才。要注意,“奴才”只有跟皇帝关系密切的满族大臣才能自称。比如和大人就可以说:“奴才和珅”。 更多的汉族读书人,比如纪大烟袋,就只能说“臣纪晓岚”。

欲为奴而不可得,就是清朝官场的常态。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是规则中的特例。就像无论你觉得多难的卷子,总会有人考满分。张廷玉就是其中的一位。

聊牛人的时候问一下他爹,往往是没有错的。张廷玉的爹是康熙朝著名大臣张英,为一朝“宰辅”,屹立朝堂几十年。张家在康雍乾三朝权赫喧天。张廷玉的两个弟弟分别是礼部侍郎(副部级)和内阁学士(中央委员),两个儿子也都入职机要部门(南书房和军机处),长子张若霭亦曾高中探花。

张廷玉本人,更是不世出的天才,智商情商“双一流”。他将其父的言传身教融会贯通,发扬光大。他29岁中进士,45岁成为礼部侍郎,后更出任首席军机大臣,。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到乾隆十三年(1748),任凭风云流转,岿然不动,毫无疏漏。张氏文思敏捷,皇帝口拟旨意,他伏地写作,须臾而就。全国各地风物出产,官吏的姓名籍贯,他皆了然于心。雍正帝曾经称赞他:“尔一日所办,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张廷玉深谙为官之道。他深知皇帝高坐龙庭,孤独无依,只会喜欢比他更光杆的人。因此他为官非常清廉,也从不结党营私。每天回到家中,他都会把当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细细梳理一遍,看看有无纰漏。他也从来不将任何稿件放在家里,这一习惯后来救了他的命。

更让人佩服的是,张廷玉虽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却从来不追求名声,一切功劳归领导。虽然经手了无数军国大事,《清史稿》中提到张廷玉的功绩,却只有给守节妇女加以表彰这样的鸡毛蒜皮。能力强,无私心,又不抢领导风头,这样的员工不升值加薪没天理了。

雍正就是那个最赏识他的领导。有一次,张廷玉请了一段时间病假。雍正就对左右发感慨,说自己胳膊疼。左右慌忙问原因,雍正说,大学士(张廷玉)就如我的手臂一样;他患病了,我胳膊能不痛吗?

,但在雍正的身上并不令人意外。他写给年羹尧的奏章批注更加夸张,比如:“朕此生若负了你,从开辟以来未有如朕之负心之人也”;“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肉麻到让人怀疑性取向。不过他最后还是杀了这位好基友。

作秀归作秀,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大大滴。雍正驾崩前特地留下遗嘱,命张廷玉配享太庙,跟皇帝一起享受香火。,就好比今天可以在诞辰一百周年专门开个研讨会。有清二百年,他是唯一享受到的汉臣。

乾隆继位后,更是对这位三朝老臣优宠备至。他封张廷玉为三等伯爵,打破了文臣不能封伯的先例;上朝时专门安排太监搀扶;专门为他作诗一首,称赞道:“潞国晚年尤矍铄,吕端大事不糊涂。”

3

恩宠等身,满门显赫,该有的都有了。

是时候激流勇退了,张廷玉想。

这个念头不是突然就有的。七十多岁的他已经感到精力不足,头眼昏花。长子的去世更给了他深切的打击。乾隆十年,皇帝起用年仅三十多岁的讷亲为首席军机大臣取代了他的位置,更让他悲哀地感到,皇帝已经不再那么需要他了。

不过也无所谓,因为在他之前跟他一样级别的人,鳌拜,年羹尧被勒令自尽,索额图饿死在边关,,鄂尔泰被杀。他之后还有被赐白绫的和大人。平安混到这一步,实在够本。

乾隆十三年(1748),在一次皇帝为近臣举行的新年宴会后,趁着皇帝心情不错,张廷玉向乾隆提出了退休。

万万没想到,皇帝拒绝了他。乾隆说,爱卿,我爹那么喜欢你要让你配享太庙。那么你就要为我爱新觉罗家贡献到死,怎么能贪图田园之乐呢?

张廷玉愣了愣,赶紧引经据典作答,说老子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况且有过让配享太庙的大臣退休的先例啊,比如朱元璋就让刘伯温回老家了。

乾隆一下来了辩兴:刘伯温又不是主动退休而是被朱元璋罢斥的;更何况为臣之道当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忠一生嘛!

张廷玉抖起机灵来也是快:诸葛亮那是遇到了乱世,迫不得已鞠躬尽瘁;我遇到的是太平明君,不可同日而语。

乾隆的逻辑更加犀利:真正的忠臣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境遇而改变初心。你看人家比干,就算是纣王无道,也是不改忠诚啊!我爹在位的时候你努力工作,到我这里你就想退休。我们给你一样的爱,你却为何厚此薄彼呢?

张廷玉的冷汗瞬间就下来了,皇帝是在影射自己不够忠诚啊!他吓的魂飞魄散,立马趴在地上,“呜咽不能自胜”。

第二天,争强好胜的乾隆就把这番君臣之辩公布天下。他评价到,日日相处的朋友,一旦分开尚且于心不忍。君臣友谊这么多年,怎么能说分手就分手?一旦形势不利就企图退官避祸保全名声,这样的大臣,“臣节”在哪里?思想觉悟在哪里?

圣旨到处,噤若寒蝉。得,这下全国的官员都没法儿退休了。

4

第一次分手失败的张廷玉,只得夹起尾巴,继续为皇帝卖命。

一生如履薄冰从未出错的张廷玉,在被皇帝训斥一番后,思想压力更大了。加之年近八旬,愈发老态龙钟,牙齿掉光,连宫门到殿内那段路都得人扶着才能走完。也许是上天眷顾吧,张廷玉等来了他的第二次机会。

乾隆十四年(1749)年11月,在一次君臣谈话中,张廷玉再次小心翼翼地向皇帝提起了退休的请求。看着面前为自己家族服务了四十余年的老臣,乾隆动了恻隐之心。这个人虽然有着汉人讨厌的圆滑,但是不失兢兢业业,就放了他吧。

于是皇帝发布谕旨:“(张廷玉)乃自今年秋冬以来,精神矍铄,视前大减。召见之顷,细加体察,良用恻然。强留转似不请,而去之一字,实又不忍出诸口。”他派人把谕旨送到张府,说究竟退不退休,由他自行抉择。

乾隆是个典型的强迫症加完美主义者,这一点从他自封“十全老人”就可以看出来。他觉得自己是完美的皇帝,臣子也应当是完美的大臣,君臣之间就算分手也应该如陆游唐婉般千古流芳回味无穷。

按照他此时精彩的内心戏,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

张廷玉(看到谕旨后):陛下~臣虽然垂垂老矣,但是怎能舍得与你分离。就让我像一条老狗一样陪伴在你身边,直到长眠在你的怀里。

乾隆(十分感动):爱卿,你对我的爱天地可鉴。不过万水千山总是情,哪怕你在江南我在京。你好好养老,我会常call你。

史官(泪如雨下):千古佳话,赶紧记下来,男男couple,多好的IP。

可是张廷玉真的是老了,。他看到皇帝的谕旨后大喜过望,直接上表谢恩,说明年春天启程回老家。

乾隆的脸有点疼。他陷入了深深的憋屈:你他娘的真一点感情都没有啊~

不要低头,王冠会掉。都到这一步了,还是优雅一点吧,所谓有始有终。

于是他下旨褒奖张廷玉,而且充满感情地说:等十年之后,朕五十岁生日,那时爱卿你也九十了。到时你驾着一叶轻舟来,咱们好好唠嗑。

5

张廷玉期待已久的happy ending终于来临。

放眼历朝历代,前朝托孤之臣,在新朝得以善终,运气简直堪比中彩票。君不见霍光灭族,长孙无忌,张居正抄家,顾命八大臣人头落地。

他开始满心欢喜的收拾行装准备衣锦还乡。

德州扑克玩久了,我会逐渐发现自己人性的诸多弱点,“得陇望蜀”贪心不改就是其中一例。明知道别人可能是葫芦还拿着双二硬怼,生怕没吃到旁边all in 的那个傻X的现席。

牌场老手张廷玉也终于犯下了这个致命的错误。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张廷玉这时候又折腾一番为了啥呢?

四个字:配享太庙。

虽然平安落地,可是深夜里老张依然辗转反侧。他想起乾隆上一次下旨骂他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从祀元臣,岂有归田终老之理?”

这岂不是说,如果我退休回老家了,就不给我配享太庙了?

碰巧此时朝廷中有一些政敌,开始借他退休说事儿。说张廷玉一生什么丰功伟绩都没有(都让给领导了),凭什么配享太庙啊?皇帝对自己退休本来就不太高兴,万一耳根子一软,不给他开研讨会了怎么办?

在家中徘徊多日,张廷玉终于腆着老脸,进了宫,想跟皇帝要个保证。

张廷玉为官近半个世纪,素以淡泊名利为人称道。他一生从未主动向自己请求过任何褒奖。相反,他越是谦让,皇帝越是把他内心想要的东西给他。

这一回,张廷玉真是老糊涂了,一个死后虚名,值吗?

值!没看过《寻梦环游记》嘛?死不可怕,怕的是死之后没人把你照片供起来拜啊。就算离辛亥革命也还有一百多年可以光宗耀祖。到时候乾隆来给他老爹上香,自己的牌位就在雍正边上。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自己给三代皇帝磕了多少头,爱新觉罗家的子孙都要还上。他美滋滋地想。

可是皇帝不高兴了,他有点委屈:我说过不给你了吗?

但是望着殿下打着哆嗦的老张,乾隆难得地保持了自己的耐心。谁让之前的分手搞得那么轰轰烈烈世人皆知呢?干脆送佛送到西吧。于是他破例开恩,赏赐给了张廷玉一道铁劵,保证他可以配享太庙。

这世界上最没用的话有四种:券商的分析报告,老师的高考押题,男人上床前的甜言蜜语,和皇帝发的某某券。

朱元璋发给功臣们的免死铁劵,还有一个名称叫做阴曹地府一日游门票,还是家族团体票。就连唐太宗魏征这样的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在老魏死后李世民把人家的墓碑都给掀了。

可是老张却很当回事儿,这下终于可以抱着铁劵睡个踏实安稳觉了。

这一睡,就睡过头了。

按照清代惯例,张廷玉第二天应该亲自到宫门给皇帝谢恩的。

可能是老张太老了,也有可能是手机没电了,他没能起床。于是他的二儿子(大儿子已经去世)代他到宫门谢恩。

6

乾隆暴怒了。

嘿你个老没良心的,你真的是对我一点感情都没有啊!我屡次破例开恩给你放绿灯,你得了好处连声招呼都不给我打。这不是白眼狼是什么!

他发下谕旨,要求张廷玉“明白回奏”,给个说法!

当时在军机处值班的大臣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学生。他明白此事儿非同小可,赶紧派人到张府,让张廷玉抓紧准备应对。

可能是张廷玉流着哈喇子刚睡醒,脑子没反应过来。他得到消息,惊吓之余做出了一个极为幼稚的举动。他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宫中,向皇帝磕头请罪。

这下可捅了天大的篓子,因为此刻谕旨还没有送到张府。

你不想干了,没关系;你图名求利,也好说;,那就杀你没商量。

谕旨还没有送到,皇帝身边就有人提前向外边通消息。乾隆打击大臣结党十多年,无数人头落地,搞了半天最大的朋党就在自己身边。

皇帝的怒火爆发到了极点。他当面把张廷玉臭骂一通。把他赶走之后,又写了一篇长长的上谕:第一,你想退休本来就是给你脸了;第二,你又来找我要配享的保证明显是信不过我,但我也忍了;第三,你不来谢恩,分明是冷血无情;第四,你竟然敢在我身边安插亲信,真是活腻歪了。

张廷玉吓的魂飞天外,他赶紧回复:“臣福薄神迷,事皆错谬,致于严谴,请交吏部严加议处。”

可是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再一次降临到了老张身上。

结党营私的罪名,要搁朱元璋手里,张廷玉的人皮都晾干了。他的家族门生故吏也势必一扫而空。放在打击朋党的乾隆手里,按理来说是没什么好果子吃的。

乾隆再一次表现出自己的宽容。他发下旨意,说结党是大罪,但老张你要退休,我就再放你一马。你这个人一辈子并没有什么功绩,本来不该配享太庙。但是这个荣誉是我老爹雍正给你的,我为人孝顺,就不剥夺了。不过我要褫夺你的伯爵封号以示惩罚。我为人仁至义尽,其他已经赏赐给你的东西,比如按照大学士的品级退休以及其他的赏赐,就留给你。

事情到了这一步,老张真的无fuck说。他一生的颜面至此付诸东流,只得回头土脸地准备回老家。摸了一把老虎屁股全身而退,已经用光了他一辈子积攒的所有人品。要知道乾隆如果想借此杀的朝廷上下血流成河也不是不可以。

7

在很多人以为这场戏自此落幕的时候,精彩的人生告诉他们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

乾隆十五年三月,张廷玉已经打点好一切,卖了房子产业,装了车准备出发了。一个天大的消息从宫中传来:皇长子永璜去世了。

张廷玉曾经做过永璜的老师,按照道理要参加葬礼。没办法,老张又熬了好几个月。好容易等到初祭结束,张廷玉再次向皇帝上奏,说要启程回老家。

皇帝疯了。

本来就深处丧子之痛的乾隆认为,初祭刚过,你就闹着回老家。你作为皇长子曾经的老师,内心真是一点留恋都没有啊。合着以前都是装出来的?

既然这样,就不怕撕破脸了吧。

乾隆又一次降下谕旨,老调重弹,说你丫就是个顺手的秘书,毫无贡献,怎么配得上开研讨会呢?他还列了个历代配享之臣的名单发给张廷玉,让他自己掂量掂量。

被折腾地没有脾气的老张只能回奏:“臣如此负恩,必加严谴,岂容更侍庙廷。”

为官一生,视名声如性命的张廷玉,到头来一无所获,灰溜溜地回了老家。地方官为了避嫌,竟无一人出面迎接。

唉,这又有什么呢?故乡,远方的游子终于回来了。老屋老树春常在,少年少时不复存。

可就在身心俱疲的老张终于得以寄情山水,安享晚年的时候,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降临了。

事情的起源在于张廷玉的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在母亲去世之后,朱荃本应守孝三年。但是他却隐瞒母亲的丧情去赶考了。这一事情被人挖了出来,狠狠奏了一本。

乾隆一向自诩孝悌治国,对于这种事情异常反感。他再次想起了张廷玉。朱荃当时是你举荐的,也是你的儿女亲家。,究竟是何等居心?

皇帝终于对张廷玉露出了獠牙。他决定收回以往三代皇帝对张廷玉的一切封赏,并且派自己的亲信,内务大臣德保前往张廷玉的老家,收缴回这些赏赐。

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德保来到张家的时候,张廷玉率领全家跪在门口,并且把所有赏赐全部装好,准备交给钦差大臣。

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德保一声令下,随从的几百个士兵立刻冲入张家,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折腾了个底儿掉。这下说好的追缴,变成了抄家。

抄家在古代可是非常严重的事件,它代表了皇帝对大臣彻底的抛弃。一旦找出些金银财宝盔甲兵器,那什么都别说了,上路吧您吶。

可谁知张廷玉清廉异常,家中并没有什么财产。

别急,乾隆可是玩过文字狱的人。

张廷玉家中,所有的书籍、字画、信件、乃至纸片,都被德保查抄一空,带回去严加审查。

乾隆心想,我折腾你这么久,你作为一个读书人,难免会写点小诗发发牢骚。你亲家这事儿整不死你,但是如果让我抓住只言片语,那就别怪我绝情了。

可是德保却一无所获。张廷玉毕生的好习惯终于挽救了自己。

张廷玉确实写过一本年谱,但是里面全都是记录皇帝哪一年在什么场合赏赐过自己,或者说过什么夸赞自己的话。除此之外,无丝毫对朝政的品评。这位老臣,真是成了精。

皇帝也有些尴尬,毕竟抄家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他赶紧声明这个事情都是德保错误地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推锅了事。

但张廷玉自此名誉扫地。此后的五年中,他终日独自坐在家中,不发一言,像一尊雕塑。

乾隆二十年(1755),张廷玉去世,他终于得到了安宁。

主角死了,可是编剧乾隆还意犹未尽。他给这个故事续写了一个反转的结尾:宣布宽恕张廷玉的一切过错,仍然允许他配享太庙。

于是满朝称颂皇帝的宽容大度,体恤臣子。乾隆也被自己的善良感动了。他给自己大大地记了一笔,还写了首诗说:“斯人而有知,犹应感九京。”

真不知九泉之下的张廷玉,应当作何感想。

参考资料: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张宏杰

2018-03-15

HKU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