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上班第一天,来西安回民街回味“过年”的味道

2022-02-20 01:11:56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在外奔波的游子回乡,免不了要和亲戚朋友一道,领略家乡的风物美景,品尝地道的风味美馔。今年过年回乡,编辑部的同仁说:西安是先民沿丝绸之路入居中国之后的世居之地,春节时“回民街”会是什么样的?趁回乡过年,要不发回点现场报道吧。


弘扬家乡文化,那真是再乐于效劳不过的事了。说起西安城内世代居住的回回,西安市民如数家珍,几乎人人都能道出典故。回民衣着鲜明,相貌易识,见证和参与了古都千余年的风云历史。在西安,不了解回民的历史文化,便很难理解这座创造了辉煌历史的“长安”城。


历史厚重的地方,人们往往会沾染些“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处变不惊,这种慵懒和粗犷,有时会化作莽原高漠上从心底喷薄而出的秦腔,有时也不过一转念,变身在古城墙根最不起眼的棋局、书法、太极、瞌睡中。而要说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中华传统文化,“舌尖上的味道”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善商,在西安他们尤以烹制美食而闻名。古城内西起西大街桥梓口,东至广济街的回民街区,家家户户几乎都能做出可口的小吃,生活于此的回民每日伴着晨钟暮鼓悠哉生活,可以说就是这座城市中最鲜活、最市井的一抹历史遗存。

 

▲鼓楼,不足六百米的回民街就坐落在它的北侧 图/王睿        


吸引八方食客的回民街


西安人常将寓居在古城西北一隅擅长小吃制作的回民亲切地称为“坊上人”。这里的回民以教坊(以清真寺为中心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居住区)为单位聚族而居,形成了独特的“七寺十三坊”居住格局。每一条街巷,都有相当多的饮食餐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要数游客老饕均耳熟能详的北院门回民一条街。坐落在西安城中心鼓楼北侧,全长不足600米的回民街,是“坊上人”迎接中外来客的门面,也是一条开发成功的旅游休闲步道。由于清代与此街相连的竹笆市以西,有被称为“南院”的陕甘总督部院衙门,此街北口的巡抚部院衙门相应地也就被称为“北院”,因此回民街又名“北院门”。回民注重洁净,食材讲究,童叟无欺,因此回民街不仅是八方游客慕名而来的美食街区,也是在地老饕常去的老字号圣地。如果赶着人流量并不大的时候漫步于此,会发现这里因美食而得名,却并不只有美食:雕梁画栋的明清古建,巧夺天工的手艺绝活,漫卷诗书的书法绘画,深宅大院的经书济世,几乎每一次移步换景,都会让人生发不少的思古幽情。


▲人头攒动的回民街 图/王睿        


若是逢年过节,场面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用在华灯初上人头攒动的回民街,真的再恰切不过。烟火气夹杂着叫卖声,大快朵颐之后呼朋引伴的雀跃酣畅,常常会让人生出很难解释的感动。不足15米宽的青石街道两旁,树立着各色老字号的牌坊,行人往往只能两两错开而行,因为许多店面门口也都坐满了食客。戴着白帽抑或盖着纱巾的店家不必招呼客人,越是得真章的老饕,越是最干脆利索地点出招牌。每年过年来回民街感受拥挤,已说不清到底是为了美食,还是为了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氛围。虽说回民自己的节日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为主,但在回汉共居的西安古城,春节也早已成为回民们不是节日的节日。


▲排队购买腊牛羊肉的西安市民 图/王睿        


赶在年三十前,西安市民便会抓紧到回民街采购腊牛羊肉。以前物资匮乏,西安人常有“左手火车票,右手刘纪孝”的顺口溜,意思是谁家过年能排队购买到刘纪孝家的腊牛羊肉,这年便过得上了档次。牛羊肉是回民钟爱的美食,除了用料考究卤煮而出的腊牛羊肉,水盆羊肉、牛羊肉泡馍也是广受欢迎的回民美食。很多人初听到水盆羊肉的名号,常常误以为是道需要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胡人硬菜,其实不然。它有点类似于上海人常吃的牛肉粉丝汤,一般也是作为早餐,虽然略显油腻,但回民非常钟爱。一碗连汤带水的吃食下肚,一天的元气便满满当当。而要说到牛羊肉泡馍,则几乎已经成为西安的美食文化符号,凡是到过西安的人,如果没有亲自掰一碗象征自己脾性的白吉馍,不去品尝浇上汤头混着辣酱糖蒜的牛羊肉泡馍,那可能是来了一趟假西安。

 

古今多少事,都付泡馍中

 

回民街以牛羊肉泡馍著称的老字号饭店非常多,同盛祥、老孙家都是名店,现在不仅店面大、分店多,囊括的吃食也越来越丰富。但我还是更愿意走进那些不扩张店面的老字号,谁家的汤头鲜,哪家的肉酥烂、馍硬气,没有在这条街上吃过三五载,怎能品出其中滋味。徜徉在这条古街巷,许多老字号的当家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讲好一个道理:饭好吃,是因为遵循了祖上传下的规矩,只要按规矩调味,味道就对头,有保障。回民街百年来只做一样吃食的店家非常多,有的名气在外,有的却依然隐匿在深巷中。如今的牛羊肉泡馍和凉皮,可以说是西安的地方美食符号,但如果要二选一,我还是会选牛羊肉泡馍。这道据说源自西周“牛羊羹”的美食,经世代传承,已经有了许多攀龙附凤的典故。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的发明,慈禧太后困居西安时也曾大加赞赏等等。也有许多人认为牛羊肉泡馍很早就在关中地区存在,寓居此地的回民将这种饮食进行了改良创新,用他们特有的经商头脑让这道小吃享誉全国。西安回民中普遍流传关于大食骑兵帮助唐王平定安史之乱的传说,据说当时的“大食”兵随身携带一种类似“馕”的食品“饦尔木”,行军打仗旷日持久,这种食物变得很难直接食用,“大食”兵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冲泡而食,竟意外发现特别地好吃。这就是“泡馍”的雏形。很多人认为这些大食兵后来定居长安,成为了西安回族人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过代代传承,坊上人(西安人对于回民的称呼)也逐渐将这道美食发展创新为烹制精细、料重味醇的小吃。单走、干拔、口汤、水围城的烹制方法,黄豆、花生、蚕豆大小的掰馍讲究,木耳、粉丝、葱花、红肉的交相辉映,样样都有说道,也样样都能体现这种简单纯朴的美食中所蕴含的精致复杂。历史并未远去,有的也不过一转念,隐藏在了食物悠远绵长的回味中。


▲羊肉泡馍 图/王睿


西安的俗语有说“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虽然略显夸张,但却着实生动。回民街的美食不止牛羊肉,麻酱凉皮、黄桂柿子饼、贾三灌汤包、biangbiang面……每一种饮食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回民历史。记得高中地理课曾有一道考题,问:西安人为什么爱吃牛羊肉泡馍?答案是“位于农牧混合带”。当时许多同学诟病,认为这道题太富于想象力了。现在想来,一碗牛羊羹背后的地理知识,可能这是最好的概括。而如果不那么本本主义,一碗牛羊肉泡馍又何尝不是华夏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碰撞的产物呢?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航海时代并未到来的年代,一直是西域、中亚与华夏文明交流融合的中心,坊上人的祖先也多从那时起便从中亚迁徙定居长安。回民街“七寺十三坊”的地理区块中,同样有着道教的城隍庙、的喇嘛寺,它们在古城西安热闹繁华的市井生活转角,同样为人们的精神安放着静谧的空间。

 

精神的皈依就在热闹的市井转角处


▲化觉巷正门牌楼 图/王睿        


就在距北院门回民街不足百米的地方,化觉巷敞开着大门。据寺内现存碑文记载,创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重修和扩建,逐步形成现在规模宏大壮观、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庄严肃穆的古建筑群。春节期间来到化觉巷参观,会发现这里古朴的青石路旁插满了鲜艳的彩旗。回民爱洁净,下午四时进入,一位正在给园内的松柏冬青浇水,北方干旱的土壤遇到洁净的清水,会散发出一种特有的味道。伴着这缕清甜气漫步在四进的院落中,一下子就好像将回民街的热闹甩在身后。寺院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不少敕赐重修的匾额。走进第三进的院落时,会发现院落正中矗立着一座二层三檐八角攒顶的“省心楼”,高耸稳固,巍然挺立,极为壮观,为宣礼者呼唤教徒礼拜之所。


▲省心楼 图/王睿        


跨过饰有雕镂精美的砖刻的连三门,就是寺院的最后一进院落。首先看到的“一真”亭是一座集牌楼和亭阁于一体的独特建筑。,飞檐尖顶,两侧三角形似牌楼,左右翘翼,三亭相连,貌似凤凰展翅,栩栩如生,又称凤凰亭。“一真”亭南北各有面宽七间的厢房,南厅原为接待历代朝廷文武官员宣谕皇帝圣旨而修建,现陈设有鱼骨镶嵌的黄杨屏风十二扇等文物。北厅存放着唐天宝元年敕赐进士、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王鋐所撰《创建清真寺碑记》,明嘉靖年重修清真寺碑各一通以及清官石、日晷等。

▲礼拜大殿 图/王睿        


走出南北厅,跨上广阔的月台,巍峨壮观的礼拜大殿就呈现在眼前。殿宽七间,进深九间,屋顶覆以蓝色琉璃瓦,飞檐斗拱宏大,殿内天棚藻井彩绘蔓草花纹,套刻经文600余幅,四周镶嵌着大型木版雕刻中、阿文《古兰经》经文各30幅,是目前世界伊斯兰教寺院中极为罕见的巨型《古兰经》雕刻。大殿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做礼拜。一日五次例行的礼拜,下午四时一刻的这次正好碰到。礼拜持续将近20分钟,虽然不让非进入,但宣礼邦克声还是令人一下子肃穆庄严起来。是和平的传播者,他们每逢见面都要互相祝福“愿真主赐予你们和平、仁爱和吉祥”,热闹过后的宁静安详,就这样不经意间在化觉巷清真寺偶得。如今春节的年味,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