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天涯之吃遍天下
谢山的春天(安徽)
某年腊月,我跟结拜兄弟去他山顶上的家。早晨,我们从市里搭车动身,至岳西县城转车,在一座山腰路边下车,步行绕过几座山,天黑时分,爬上白雪皑皑的山顶。我站在他家门口眺望西边巍峨的山脉,仿佛临近天边,可以拂云摘星。
那天晚上,凑巧他家办杀猪宴。山间人烟稀少,我上桌围坐时,不知从何处,很快就汇集一桌人。第一盘上桌的是糯米圆子,灰白色,有些粗糙,客人们都像梁山好汉,夹起圆子,大嚼,十分有味的样子。我入乡随俗(我们家一般上好老六盘才能动筷子),夹了一个,嚼了嚼,嗯!还别说,虽然看相不咋地,吃起来倒是有味,有点嚼头。
一盘圆子剩两个,有人催促把它吃掉,吃光,再上粉丝;吃光粉丝,上粉蒸肉;就这样,吃光一盘,上一盘。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流水席。我家乡的风俗是一股脑把菜上齐,主人站在一桌丰盛的菜肴前,客气地说:“没菜啊!你们多包涵!多喝几杯。”然后,客人们纷纷称赞,菜如何多、桌子都放不下了、破费了什么的之类的话,然后,皆大欢喜,举杯畅饮。流水席省去了这些俗套。山里天气冷的时间长,流水席好处是让客人从始至终吃到热乎乎的菜。或许它有其他的文化内涵,我不得而知。
这次山间的经历让我知道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开阔了眼界。
多年后,我做起汽配生意,开着面包车走南闯北,深入不同省份,不同地域,品尝不同的美食,接触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每次驶入江西,看着起伏的丘陵和田野上一簇簇村庄,我有一种亲切感,或许因为皖西南和江西地貌相似;也或许是因为我的祖先曾经生活在这里,所有的印象遗传下来。
皖西南一般的酒家,客人一到,马上泡茶,端上一盘瓜子。一日,我夜宿南昌县城,乘着夜色走进一家小酒店。老板娘笑盈盈地泡茶,端上一碟豌豆。我嚼着清脆的豌豆,品着茶,欣赏窗外夜色撩人的街头,人来人往,倒也有点情趣。忽然间,,他打仗谋划时,一边不紧不慢地嚼家乡的豌豆,一边思考作战计划。故此人们戏称豌豆为“聪明豆”。由于地域相近,我对江西没有什么特别深的记忆,只有那天晚上喝的“南昌”啤酒,觉得与众不同,仿佛是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特别鲜美爽口,有种麦芽的香味。
我在江西基本是穿过,而在湖南我的车轮几乎遍布湘南湘北大街小巷。湘江两岸,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抢菜馆,其他地方鲜见。那天中午,我们在湘北某县推销活动结束,开车离开,行至老城区,有一家门头上挂着“××抢菜馆”,我觉得希奇,立刻停车,和妻弟一起走进饭馆。饭馆不大,还是八十年代末的建筑,有些陈旧,店里摆着七八张木桌,每张桌子都坐满了食客。那架势个个都在吃什么人间美味,大快朵颐。我们站了半天,好不容易等有人结账走人。老板赶忙收拾,请我们入座。我们坐了一会,没见老板过来搭腔,只见炒好的菜从小窗口递过来,服务员接过放在窗下的桌上,很快就被人抢走。于是,我学着他们,见菜从窗口伸出来,立马起身,一盘菜还没落稳,我就抢过来,问老板盘菜多少钱,老板“嘘”了一声。就这样,我抢了两盘菜,面对不确定的价格,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被宰。吃饭时,我仔细观察,看同样的蒜薹炒肉收多少钱,有一位食客结账付了十块。对于走遍湘北各县的我来说,这个价格比较公道。我像结束一场刺激的游戏般吃完饭,喊老板买单,老板说:“这个蒜薹是自家地的,收你八块。”
我们走出饭店,临近两点,还有客人到来。我们回望“××抢菜馆”,不由地笑出声来。
对江西和湖南的印象都是一个字——辣,赣妹子和湘妹子大约都是喜欢吃辣的缘故,身材都很妖娆,就连中年女人都鲜有五大三粗的。 赣湘的辣味比较柔和,不同川渝的辣——火辣刺激,难以入口。
我第二次入川,妻子的堂弟已大学毕业、留在成都工作近一年,听说我们途径成都,驾车到临近的县城接我们。
他说到成都必须吃闻名天下的火锅。我喜欢小炒,荤素搭配、味道清淡,对于川菜的辣早有耳闻,但来到远隔千里的天府之国,实属难得,珍惜机会,客随主便。他带我们走进一家古典雅致酒楼,店内整洁安静,给人一种舒适恬静的感觉。
堂弟思乡之情甚浓,见到我们有些激动。他非常客气,点了羊肉、牛肉、金针菇、鱼片……一大桌配菜。火锅底料端上来,我一看锅里的汤料红得发紫,飘着辣子,不由地口中生津,馋涎欲滴,但心里有些发怵。羊肉是我的最爱。我先夹起一卷羊肉放入沸腾火锅里,接着讲述入川的见闻,赞叹四川人的生活闲适,他诉说在成都生活的心里历程,疏解思乡之情。我们一边激情洋溢地谈论,一边往火锅里加菜。言谈间,我夹起一片羊肉,尝了尝,入口棉柔、麻辣,嚼起来有味。吃第二块肉时,辣味在我口腔里像火焰燃烧起来,心跳加速,我只得不停地喝茶,冲淡辣味。
妻弟吃辣比我好的多,但这次也辣的够呛。后来,我们夹起菜,在开水里荡一荡,仍觉得难以入口,辣的汗流如雨,擦汗的纸巾都成堆。
走出酒店,我感觉嘴巴要烧着,担心第二天早上起来,嘴巴肿成茄子。
川渝火锅之辣可谓天下之最,但重庆还有一道特色菜,至清至淡,那就是豆腐蹄花。初次看到这个名字,我觉得非常新鲜。川渝地区有些饭店门口,放着一个煤炉,上面架着一口大铁锅。招牌上写着“豆腐蹄花”。由于在其他地方未曾见过,于是我打定主意尝一尝。
一天晚上,我们夜宿重庆合川,找到一家专卖豆腐蹄花的店。走进一看,店家并不提供米饭,有五块钱一碗的豆腐蹄花和各种配菜。无奈之下,入乡随俗,我们各自端着一碗豆腐花,不知道如何调配才适合自己的口味。我们胡乱地点了菜。我在豆腐蹄花加了麻油,放点盐,还有黄豆,吃起来味道怪怪的,说不出一个所以然。豆腐蹄花是用豆腐脑和猪蹄制作而成,富含胶原蛋白,是美容养颜的佳品,可惜我们这些外地人暴殄天物了。
我们从剑门关出川进入陕西。陕西面食品种很多,我吃过几种,现在叫不上名。陕西在全国最有名的估计是“羊肉泡馍”和“肉夹馍”。我对这两种没有胃口。有一次,妻子吃过一次肉夹馍。我问为咋样,她只是淡然一笑。
陕西和河南大多地方都以面食为主,北方人实在,我第一次去河南,点一碗西红柿鸡蛋面,老板端上来时,我有些吃惊。面碗大的像我们家火锅,我把图片拍下发给妻子,戏说:“这里的一碗面,大碗撑死一家,小碗撑死一人”。
说到湖北,我不得不说当阳,因为我常夜宿长坂坡下的旅馆。晚上吃饭的饭店,就在赵子龙挑枪勒马的雕像旁边。每次等候饭菜上桌时,我仰望赵子龙英俊神武的身躯,感觉有一种横扫千军的气势穿越袭来,引我遐想,仿佛三国风起云涌的战争烟火还在眼前,战马嘶鸣、战鼓雷鸣还在耳畔。或因历史的缘故,当阳人有种独特的习惯,别的地方早点是包子馒头、油条豆浆之类的,当阳人早餐吃蛋炒饭,而且还来两口烧酒,给人一种古风古韵的感觉。
湖北还有一个地方——崇阳县,值得一提。有种特色我在其他地方未曾见过,就是洋锅蒸饭。这种饭是用米和水放在陶制的碗里,摆在蒸笼蒸熟。这种饭保持了原有的饭香,粒粒如珠,吃起来有劲道,好看好吃。
关于地方上特色小吃,说起来还有很多,比如说北京的猪肝汤、天津狗不理包子、重庆糍粑、新疆馕饼……这样说下去两万字也难言尽,下面讲讲勾引我写此文的美食——韩式铁板烧。
铁板烧,是一种菜的吃法。先将铁板烧热,旋即在上面放置鲜肉和蔬菜,盖一下就吃。铁板烧是在十五、六世纪时西班牙所发明,当时因为西班牙航运发达,经常扬帆遨游殖民于世界各地,由于船员终日与大海为伍,海上生活枯燥乏味,只好以钓鱼取乐,再将鱼炙烤得皮香肉熟,这种烹调法,后来再由西班牙人传到美洲大陆的墨西哥及美国加州等地,直到二十世纪初由一位日裔美国人将这种铁板烧熟食物的烹调技术引进日本加以改良成为今日名燥一时的日式铁板烧。
铁板烧有日式、法式、韩式多种,我要说的是韩式铁板烧。
某年暑气蒸人的夏天,为避暑计,我将面包车装满汽车配件,带着妻子从高河镇出发,沿着海岸线绕到辽宁。丹东与朝鲜隔江相望,对异国好奇的我决定带妻子到中朝边境——鸭绿江看看。
那天到达丹东市时,已近黄昏,我和妻子一起行动,挨家拜访,做完几笔生意,天色已晚,华灯初上,街头通明。
安顿完毕,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上街头,在一灯火辉煌处,有几家联排的排挡,里面宽敞明亮,生意红火,三三两两青年男女面面相对,桌上摆着长方形的铁板锅,烧烤着各种菜,热气腾腾,有的在轻松的交谈;有的在惬意地添加作料;有的在津津有味地品尝……
见此情景,我对妻子说:“我们就吃这个吧!”妻子欣然赞同。 吩咐完妻子点菜,我找座位坐下。一会儿,妻子喊我过去。
妻子指着极其丰富菜品,不知作何选择,问我想吃啥?我向菜摊一看,“呵!”真是不少,光肉类就有鸡肉、培根卷、猪颈肉、羔羊肉、羔羊肉卷、肥牛肉、肥牛卷等等,蔬菜类如芦笋、白灵菇、卷心菜、蘑菇、青椒等,海鲜类如凤尾虾、明虾、鱿鱼圈等。我一下子看花了眼,回头看别的食客,有一桌客人烤牛肉,从客人的馋相可以看出,味道一定不错,还有一位客人烤豆腐,焦黄诱人,于是我妻子点了牛肉、豆腐和一些素菜。
买好菜,我们欣然面对面落座。
桌上已预备着芝麻酱、鲜味汁、豉油汁、海鲜酱油、辣椒粉、孜然、芝麻等多味调料,它们根据个人的口味适当添加。
铁板烧热,妻子浇上油,滋滋作响时,陆续把牛肉片夹入锅中,掌握好火候,适当地翻动。也许,女人在美食方面是天才。妻子并没弄过铁板烧,不一会功夫,色香俱全的牛肉烹制成功,我夹起一块牛肉,放入碟中芝麻酱里搅拌,放入口中,味蕾全开,细嚼慢咽,感觉“滑、嫩、筋、韧”,回味悠长,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美味。
我们一边吃,一边加菜,说笑着,偶尔眺望街上的夜景,一天的烦躁和疲惫,在夜色里消融,美味入口生出一种愉悦,扩散到每一个细胞。在异乡祥和的夜晚,和自己最亲爱的人一起烹制从未品尝过的美味,享受做人的福气,言谈间,人生之乐洋溢在脸上,这种美好历经岁月长河终难忘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食一种美味,走遍天下,尝尽美味,是人之大福。
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样能开阔眼界,启发智慧。我觉得:“行万里路吃百家饭”,是一种有滋有味的完美人生!做汽配生意几年,我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如今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国门,周游世界,尝一尝他国的美食。
作者简介
谢山的春天,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目前经营一家宾馆。生于1975/9/27。 2001年在《安庆日报·下午版》发表一篇《金钱只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虫子》,2015年在《怀宁青年》上发表两篇文章:《一件美丽的衣裙》和《天堂》。
微信公众号《山溪水》征集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诗歌、弹奏、演唱、舞蹈等作品。稿费按8天阅读量计发。赞赏70%奖励作者,其余用于稿费支付,10天内结算。
诗歌80行以内,10行以内3—5首;散文10000字以内;图片20张以内为宜。
稿件必须为原创、首发,拒绝已发表过的作品。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后果由作者自负。
稿件统一用五号字打印,标题、作者、正文一律靠左顶格书写。文章图片用附件发送。稿件附一份作者简介(200字以内),近照一张。
投稿邮箱:2892050435 @qq.com
其它不明事项可与微信zb159249联系。
《山溪水》公众号shanxishui88
手机微信扫一扫,关注《山溪水》
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公众号,每天阅读最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