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点赞|杨昌芹:逐梦竹乡的一颗匠心

2021-07-31 00:52:50



3月5日,,现场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她亲手制作的竹编水杯,讲述了她带动了周边20多位乡亲脱贫致富的故事,受到了全社会的称赞。今天我们带你探寻杨昌琴的竹编之路。


伟大的诗人郑燮曾赞叹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若是一个人长久住于竹乡,每一天都在与竹打交道,那他(她)的性格,是否也会受到竹的影响呢?

四月,风温柔地吹着,细雨洒在花前。遵义赤水竹乡有一位阿姐,一根根细软的竹条在她的指尖跳舞,不等你品味珍藏,一曲毕,竹条便有了一副崭新的姿态。阿姐是一个年轻的竹编工匠,她吃住在竹乡,也靠着竹谋生。多年与竹相濡以沫的生活,不仅炼就了一身竹编好功夫,国人口中那股竹的“劲儿”也镌刻在她的灵魂深处。

她叫杨昌芹,1990年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县。15岁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庭贫寒辍学外出打工。一年后,她重返学校进入黔东印江民族职业学校。期间,她曾作为该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指派到赤水市学习竹编工艺技术。也就因这个经历,让她有机会师从贵州竹编工艺创始人、贵州省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 从此,她与竹编工艺结下不解之缘。

林间选择竹

种类 生长周期 外观等

最好的原材料


将直立的竹竿

经过打磨 染色等工序

变成柔软的竹条


在赤水学习期间,陈文兰领杨昌芹在大同镇万亩竹林里,从认竹开始学起。慈竹高大、筒长、叶葱浓;楠竹秆高直,坚硬。突然吹来一阵大风,这漫山遍野竹海荡漾开来。当时她就问师傅陈文兰,赤水怎么那么多竹子呢?

据《赤水县志》记载,黎理泰,福建省上杭县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在仁怀厅经商的族人黎作尧邀请黎理泰来仁怀厅境谋生。乾隆三十四年(1769)秋,黎理泰返回福建老家动员母亲来黔。由于黎理泰的父亲已经去世,兄弟多(6个),其母不愿离家远赴他乡,黎理泰只得辞别母亲,带上三个弟弟,在当地挖取楠竹苗4株回黔栽种,象征黎家4弟兄在异地安家落户、生根发芽。 200多年后,特别是经过近年的不断扩种,全市竹林面积超过130万亩,竹林已为该市旅游业的一道靓丽风景。黎理泰住地葫市一带,竹林发展为30多万亩,金沙沟成为“竹海国家公园”,赤水市两次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竹子之乡”。  

听着师傅讲诉竹的故事,再看眼前这片一年四季都保持鲜活旺盛状态的竹海,杨昌芹想起了自己印江的爷爷。她突然明白了爷爷为什么最喜欢竹。于是暗下决心,就算远离家乡,就算技艺难学,她也一定要像竹子一样,坚韧不屈。


说起来容易,做才能见真章。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编制......刚开始学的时候,一天也做不了几个步奏,常常一个不小心,就把手指划破皮,十个手指都被竹条勒得生疼。等到一天能做好几个步奏了,身边的师姐妹却越来越少了。“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学工艺非常枯燥,每天都要不断重复十遍二十遍甚至一百遍,越做越烦躁。但我却觉得正是这种重复会让我的技艺越来越好,心情越来越平静。”杨昌芹说。

其实,世界上每一个工匠的成长之路都是一个修行、修心、修技、修身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彷徨、迷惘、退缩,甚至想要放弃,但最终要不要选择坚持,决定了一切。一念之差,造就了平庸和卓越的差别。杨昌芹留在赤水了。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个憨厚善良的苗族姑娘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依瓢画葫芦的生手了。不疯魔不成活,日复一日地坚持和付出,让她的竹编作品“通灵”起来。每当你细细品位她的作品时,你都会感受到她所投注的心血变幻成一股不可言状的生命力。匠心,匠是技艺,心是态度,是值得敬仰的品质。


她的“竹编梅雀图”在“金沙回沙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案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荣获贵州省三等奖;“竹编系列”作品获贵州省二等奖。在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青年组中荣获贵州省一等奖。她还被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学会中心授予竹编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获得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能工巧匠一等奖和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博览会“精品奖”证书。


在发展中,杨昌芹还针对竹编产品的性能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将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意融为一体,设计了新产品“竹编茶壶”等系列。


最后用《天工传》中提到的一句话作结:匠心 应具备贵族的精神 应拥有骑士的使命 专注 挑战 品质 传承。

来源:赤水市委宣传部


编辑:王家星    蔡乾军    夏太永

审核:冉世勇    赵应聪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