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绛州锅盔王”背后的故事

2023-05-25 17:04:50

“我和锅盔老王就是亲戚!”每每听到有人质疑我和街头打锅盔的老王关系时,我总是这样回答,是的,锅盔老王也这样说我们的关系。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干部的我和老王其实以前素不相识,但因为贫困,因为坚守,因为责任,我们结缘了。

那是在去年10月份,我下乡检查扶贫工作返回到县城,一天的忙碌没有顾上吃饭,车到汾河湾时,我去买我们新绛特色小吃锅盔时发现了老王的铺子,一小间透风漏雨的篷布搭的狭小作坊,年过六旬满脸沧桑的老王及老伴在案板和炉子间忙碌着。“三块钱一个!”我惊讶,因为大街上是一块五。不同之处必有不凡之因,我静下心来仔细端详了解老王和他的锅盔。


 原来锅盔老王叫王俊明,朴朴实实农村手艺人,家无一房片瓦,一儿一女正在上学,加上老伴年老多病,外债累累经济非常拮据。“不是听人说这打锅盔挺赚钱的嘛,何况他还卖的贵?”带着疑问在长谈中我才知道,老王的锅盔坚守我们老绛州传统的手工技法,不仅个大量足而且坚持硬面劲揉,蛋清抹面,木炭烘烤,完全不同于大街上那种。“打锅盔打的就是人心、良心、静心和匠心!”说起他的锅盔,老王兴趣然。“打锅盔和做人一样得讲规矩!”工序虽多但他绝不偷工,用料虽贵但他绝不减料,在追求最好品质的同时绝不允许有丝毫的添加剂掺入。“我要对自己的每一块锅盔负责!”老王这种对传统工艺的虔诚、对食品安全的负责和对诚信理念的坚守,让我肃然起敬!是啊,在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今天,这样坚守传统笃定诚信的锅盔工匠艺人少之又少,以至于绛州锅盔已趋于消失边缘,我对他顿觉肃然起敬!



但是曲高和寡,老王的锅盔因知音太少以至于生意寥落窘迫无奈,但是他依然谨守本分诚实守信决然坚守,我被一个普通手艺人的这种精神彻底震撼了!一路上我内心极不平静,一个念头死死萦绕着我:帮老王!帮老王一个,不仅仅是帮老王自力更生“造血”脱贫,更是帮老王做大自己的锅盔产业,实现自己的锅盔梦想。从全县来说,如果扶持老王一把,就是挽救重整了一个锅盔产业,竖起了一个榜样标杆,推崇了一种工匠精神,带动了一种社会风气!想着想着我心情澎湃不已,当晚我写下了《老王的坚守和地道的绛州锅盔》一文配发图片通过绛州廉政微信平台发了出去。



从此每天下班后我必先到老王的锅盔铺,给老王设计制作铺面牌匾,搭建新的帐篷,请书法家给老王书写“绛州锅盔王”牌号,分析研究市场,联系印刷包装袋,请文化名人品尝著文……。记得那个星期天我去100公里外的运城给老王联系包装袋,等样式设计完成交给印刷厂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外面下着小雪,路面结冰,等自己小心翼翼赶回到家时,女儿气的说我“拼死拼活的认了一个干爹”。我的付出赢得了社会上很多好心人的支持,电视台、报社、网站纷纷报道老王的锅盔手艺,锅盔老王一时间成了小县城的名人,老王的锅盔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但是我却承受着更多的争议和误解:“多管闲事,不干正事”“有股份”“是亲戚”等等,我非常委屈,幸好县委,县纪委的领导和同志们了解我的初衷后给我出点子想主意一起加入到了老王锅盔的扶持中。我时常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心里一定要装着老百姓,带着感情和爱心去做对待群众。给贫困农民办实事,既是党的执政宗旨所在、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群众的朴素感情所在。

如今,在众多热心人的扶持下,老王的锅盔供不应求,成了本地有影响的特色小吃,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快递到了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还获得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其他打锅盔的手艺人也从中受到了启示,看到了商机,新绛锅盔终于走上了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与人良善,终得福报,一路走来,我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辛劳、不屑和非议。但是当我接到老王夫妻春节时大老远给我送来的一箱奶,听到他们说“你们纪委干部真的是我的亲戚”,看到他们高高兴兴推着自行车离去的背影后,我感觉到了一份十足的幸福,这幸福或许就是一个干部纯朴的为民情怀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