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拆车节目怪现状:常识错误不断还轻易“宣判”某车好坏

2020-11-29 03:50:50


本文由车动力原创,作者罗伊,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位机械制造行业的朋友向我愤愤不平抱怨:你们汽车自媒体圈真乱!我看到一个拆车节目,很多地方简直是瞎说!这也太误导消费者了吧!


我说消消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没想到这位较真的朋友还洋洋洒洒写了几大千字,说是不吐不快,强烈要求我们刊发。



这引起了我的深思。这年头自媒体满大街都是,作为个中人,其实我们也感到巨大的无奈和压力。既要保持对媒体的敬畏战战兢兢,、发扬风格,既要不忘初心又要节操碎地,要说没有人格分裂那是假的。


对拆车节目来说,首先其内容形式在汽车媒体里,虽然不算新颖,但也属一个偏支或者说细分,这就避开了同质化的窠臼;其二,拆车的成本不菲,比纸上谈兵显得更加严肃和专业;加上类似“扒光底裤”的“揭秘曝光”更能满足好奇心理,这大概是拆车类内容能够制造话题,吸引关注,同时极大影响产品评价及消费者决策的原因。


当然,只要传播有价值的内容,更多元的形式是好事,但前提是保证内容专业有料。如果内容本身就不够严谨专业,或者是为了黑而黑,以此博眼球甚至要挟盈利,那就很需要受众和消费者擦亮眼睛了。就像司法诉讼里,如果连程序正义都做不到,甚至还作伪证,那以此出来的“判决”无疑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往大了说也是破坏了司法公正。

 


类似案例不少,以前的《小强实验室》,一把尺子,一块磁铁,或者仅仅凭局部片面信息,就能给出类似“宝马XX车还不如XX车的”结论;又像某电视节目主持人,在4S按了两下雷克萨斯LX570引擎盖,就得出日本车铁皮薄不安全的结论。虽然这些“媒体”当时就引起了强烈争议,甚至被引为笑谈,但对连安全带都不系还整天说这车那车不安全的,很多不够成熟的汽车消费者来说,这样的“负面”内容同样起到了极大的传(误)播(导)效果。反而是全球著名的,以“戏说”、“调侃”闻名的英国《Top Gear》,主持人虽然看似满嘴跑火车、但实际上更多是夸张表达主观感受,节目本身也主打娱乐化而不是专业测评,更没有观众质疑主持人的专业性。




笔者仔细看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得出“不安全、黑心棉、线束乱”结论的拆车节目,的确有失片面和偏颇,先看所谓的“不安全”:


比如该节目有一期里说过,“这个价位的车,怎么说也得是个铝合金材质的防撞梁,最次也应该是一根厚度较厚的热成型钢材。结果没想到的是,前防撞梁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辊压工艺,并且厚度只有X.X毫米(行业标准最低为1.2毫米)……”


但实际上,行业规定里根本没有防撞梁具体多少毫米的说法。前后防撞梁的整体强度主要由三大因素决定,分别是材料的强度,横截面的形状设计和制造工艺。厚度并不是强度的唯一因素,因为据了解,节目中提到车辆前防撞梁使用了进口高强度钢材,其材料强度高于普通钢材。只要能达到足够的强度提供保护,肉眼所见的是否硕大粗壮厚实并不重要。也就是说,疗效才是关键。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那么如何判断强度?也就是前面说的“疗效”,最简单的办法,查专业机构的安全碰撞测试成绩即可,特别是公认最权威的美国IIHS成绩。但问题是IIHS也从来没有把防撞梁厚薄作为评判指标,如果一款车的安全性能,随便一个媒体肉眼加游尺就能轻易判定,那么这些安全碰撞测试也没有多大价值了。


实际上铝合金材质防撞梁主要优点是更好为车身减重,但因为强度不高,就得增加厚度来保证强度;仅仅以防撞梁的厚薄就评判车辆安全,无疑是不科学的。这和键盘车身只是因为关门声音是否厚重,就到处宣扬“德系车安全”、“日系车偷工减料不安全”没有本质区别;或者是看见梅甘娜RS不是独立后悬架,就说那车操控不行;又或者是“档位越多越好”的想当然论调……我又想起不久前的电影《战狼2》,吴京用床垫弹簧卡主,其实这和坦克装甲车辆上的格栅护栏原理异曲同工,很多人却因为无知,嘲笑说电影那一幕简直瞎扯淡。  


此外,该节目还有一处明显错误,其提到车型的后防撞钢梁是辊压成形,并非冷冲成形。

 

再看“黑心棉”:首先节目把黑心棉跟回收棉混为一谈。岂不知回收棉经过高温消毒以后是国家认可的隔音材料填充物。其次,该拆车节目自己都承认,“只是定性测试,只能判断甲醛含量的有无,以及大概的区间范围。并不能精准确定甲醛含量的数值……这台车内部空气质量以及甲醛含量具体多少,还是需要到国家质检部门进行严格的实验测试。”,也就是说,测量方法本自己的没把握,那么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如何就要打个问号了。


关于这个部分的质疑和反驳,文末附上的读者来信里有隆重提到,不但是测量方法的随意,还包括很多常识的“误读”,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还有“线束乱”:这位的节目主持人似乎以主观的“审美”来评判一部车的好坏,因为只看到了显眼的黄色胶带,并没注意到地板线黑色胶带,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用不同颜色的胶带,就扣上“偷工减料”和“生产线品控有欠缺”的帽子。


其实汽车的线束摆布,用料,研发和工程团队应该最有发言权。作为一个隐性工程,所有的一切是为了实用和适用,而和美观、爽朗等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仅仅因为看起来乱、不高级,就轻易否定,这绝对是不严谨的。原厂的设计肯定有其道理,如果拆了觉得人家不好,要不你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



综上,拆车节目也好,其他形式也罢,最重要的是内容的专业严谨,内核是否有营养。虽然如今人群里随便丢块砖头下去都能砸到做自媒体的,但不管如何,有价值的内容才是王道,滥竽充数和胡编乱造的终究难以长久。


 拆车类内容的流行本是好事,但我们反对不负责任误导消费者的不良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些媒体的遮羞布同样需要拆开。

 

最后:附上我们粉丝读者来信,其中列举了本文提到的拆车节目里大量的错误和“胡说八道”。现节选部分刊发,不代表车动力观点,仅供参考。



……看了第一期,就忍不住吐槽了,现在的网络门槛让一些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因为啥情况的人都可以出来做自媒体了。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机械结构工程师,且对车有那么一丢丢见解,决定吐槽一下这位“哥”(guo)。

 

1.“加强筋的作用就是让这么大的一个门,在你轻轻一推的时候不会憋下去”


这位主持人当时说的是门板内的金属加强件。厂家没这么无聊,不会为了“手感”加装那么多加强筋。从汽车设计来说,这类加强筋主要是抑制金属振动,也就是降低行车噪音的。其实隔音材料主要的目的也就是粘附在上面减少空气流过时的钢板的震动,从而起到隔音的作用。



2.“如果说真是侧面发生碰撞加强筋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这是我必须写这篇文字吐槽这个视频的原因,媒体人在没有数据和真实知识的情况下,妄下结论其实跟骗子没啥区别。实际情况是,加强筋和钢板之间固定连接后对于钢板防止刺穿和变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视频中一直强调大锤子敲击不如拿装沙袋的推车撞击有实际效果,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大锤子能够提供更多的压强,装满沙袋的推车是压力更大,压强更小,大的压强就是我所谓的涉及到的类似于穿刺的作用。在纸板、钢板等国家标准中都是有对防穿刺的试验要求的,钢板的实验是使用一个类似于炮弹头样式的一个标准尺寸件,通过导管,在指定高度垂直自由落体撞击的。因为所有的平面物体所谓的强度都是在没有被刺穿的前提下标定的。一旦破损,所有参数都不足以作为参考值。



3.原生棉测试甲醛?


搞笑吧这是?如果要测试车内空气空气质量,非常支持,请密闭车辆24小时在乘坐位置进行测试。棉花本身是对甲醛有吸附性的,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不是想测试原生棉本身是不是有甲醛,也并非要求实验室条件,就在空旷处放置24小时,确保棉花吸附物质流散出去后,再将原生棉放置在有密闭舱内24小时,对密封仓内的空间进行测试。



手拿着一个没有计量监督局标定(后文会提到)的便携式仪器测试原生棉的甲醛含量?我非常迫切的吐槽此视频是因为怀疑是对的,但是请用科学方法。再科普一个小细节,甲醛为什么会被添加在衣物等布料里面,简单的说就是甲醛可以让布料垂感更好,更不容易起皱,原生棉去添加甲醛?你跟我说添加漂白粉我可能信的。


此外,该主持人节目中认定的原生棉其实是PET化纤而不是棉花,也就是说主持人连自己说的是什么东西都没搞清楚,然而他就是敢到处点评和下结论。


4.“但是甲醛的发源地一定是这些棉质材料”


无力吐槽。压根就是完全不懂,皮革制品、油漆,塑料件都可能释放甲醛的。车内饰件特别是皮质座椅才是甲醛的重灾区,天然棉花不会自己生成甲醛。



看完甲醛测试的我,自己车味道很大(那是浓浓的德味啊)咨询了环保部门的亲友,得到的答案是车内甲醛指标环保不管,也没有授权于环保的法律法规。而我也想测一下自己车里面的甲醛。于是让亲友推荐一下“性价比高”的便携式甲醛测试仪,结果得到的答复是,市面上所谓的甲醛测试仪基本上都没办法通过计量监督局标定,因为不准。且受多重情况影响测试值,比如传感器头的清洁度,环境湿度温度大气压,部分其他物质也可能会被判断为甲醛超标。


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开始找寻资料,找到了一份《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年 1月第 17卷第 1期中刊登的《电化学原理便携式甲醛分析仪对居室甲醛浓度测定准确性的研究》这个论文,全文大概总结就是一句话:原理是电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种更简单说法...)....准确度取决于测试环境的条件,结果浮动偏大,低浓度时结果准确度不高,但是可以作为参考。突然回去看到前面测试棉花的时候直接拿手隔着棉花啊捂着传感器头,手心出汗会改变湿度(难怪视频中一直捂着,数值在不断变化)。



5.“护板是类似纤维板的一种材料,所以非常非常的薄,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

 

说台词时不屑的表情,让我觉得很诧异,一个媒体人,怎么才会说出这种话来?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是用实验数据说的,不是看厚薄来说的。真想一本《材料力学》丢你脸上。


话说回来,我个人对下护板的定义是这样的,最关键最常用的作用是扰流,更好的空气动力学让风阻更小,减少乱流对车的阻力(效果自然是降低风噪和油耗);其次防止溅起的小石子跳起来击伤发动机变速箱等零件,再次,如果发生事故时,发动机下沉必须不能被下护板阻碍,所以视频中表扬那个小的铝合金护板我也诧异,为什么绝大部分车厂原厂都不会用金属下护板呢?难道这么多工程技术人员这么多专业人士不如你一句金属的好?况且一个铁板的成本真不一定比“你说的纤维”材料贵啊。



6.槽点太多无力吐槽。什么排气管挂钩少了咯,什么地毯材料甲醛高咯(跟原生棉差不多不重复了),不管材料工艺就吐槽防撞梁厚度薄咯,还拿出了根本没有的行规1.2 mm……真不想一点一点吐槽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