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孩提时代,我们的父辈们一般都是汽车28自行车、赶公共汽车上班,那时候进入一个工厂,当起工人阶级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在工厂里聚集在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忙碌半天、一天后的中午饭、晚饭也成为当时成都人最放松的时刻。
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很多工厂不是倒闭就是转型了,而那些卖中午饭、晚饭的餐厅却还屹立不倒,一直在征服着老成都人的味蕾。
今天,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来探访一下那些老厂区里的“霸道”美食。
追忆成都 经典味道
说起工人村这一片的美食,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牛气哄哄的陆记蛋烘糕!大老远就可以看到排起队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潮人些。
大家对它的传闻已经不陌生,外脆内嫩馅儿丰富的蛋烘糕和抿抿甜的冰粉以及超速清场的销量实在让人咋舌!
只有工作日下午3点到5点前才有比较空闲的时候,他家的蛋烘糕有好出名呐,开了25年,上过央视、湖南卫视;介绍成都美食的书籍必有它;外国人还专门跑来拍过纪录片;李宇春张靓颖都要排队买起吃...
名气这么大了店面依旧是个烂摊摊,味道也是没变过的巴适,还是老成都最传统的做法,蛋和面做成的面糊,没有添加剂和色素。
人均:13元
营业时间:老板特别强调下雨天是不会摆摊的,所以只要是下雨天,就不要过去了哈。
地址:内曹家巷工人村2栋(近太升桥)
甘记肥肠粉是成都人的情怀,蓝底白字的简朴招牌,小小的一家店面,说不上特别干净整洁,也没什么服务,大多靠自助,一开开了三十年。
排队点了菜后,老板会给你一双筷子,等粉做好了自己端过去,这么一想跟肯德基还有点像~
粉有韧劲,用料不含糊,酸和辣的比例恰到好处,顾客大多会选择加个节子,两块一个,耙活,软糯。这时候再来个锅盔,这才叫人生乐事。
人均:13元
地址:马鞍北路18号
花牌坊的美食集中在交通巷和王家巷,交通巷里面有几个小区,每到下午4点,第一个小区门口就开始围堆堆了。婆婆嬢嬢、大爷,其中还不乏有好多年轻人。
老板每天推着小车车准时准点就出来卖卤肉,卖完就收工。这一摆就是十多年,卤肉又耙又糯,交通巷的人都晓得。
人均:12元
营业时间:下午4点开始 卖完收摊哈
地址:金牛区交通巷 第一个小区门口
创立于1914年的韩包子,前身叫“玉隆园面食店”。每天外卖窗口都会排起长队,十个二十个的买。
韩包子皮厚馅儿大。吃过一次,感觉没有说的那么好,这个看个人口味。阿公阿婆比较多,慢悠悠吃着。
人均:20元
地址:成华区建设路2号国光大厦附楼1楼(近伊藤洋华堂)
说到建设路老一辈都晓得,为了保密,当时许多厂有特殊的信箱编号:6号信箱、7号信箱、69信箱、82信箱...
现在好多人觉得82信箱听起很耳熟,那是因为这里是那个八二钟水饺的所在地。
就是住家的房子改的,四五张桌子,一看就是藏起来做生意的。老板就坐到旁边包饺子。
端上来是典型的钟水饺式简洁,淋的红油亮闪闪的。
他家的水饺是不封边的,肉馅儿大小正好。huo匀净之后每一个都是最靓的饺子,调了四十多年的甜辣比例真的是每口都舒服,找到了和钟水饺初恋的感觉。
人均:13元
地址:猛追湾东街82号金桂苑21栋2单元一楼
溢香土味就是王家巷居民的隐藏食堂,专做自贡菜,味道香辣带劲还不用排队,所以好多附近的人其实不想声张这儿有个这么地道的馆子的~
招牌美蛙,所有的蛙都是当场刮皮,蛙肉厚实鲜美,分量足~ 里面有泡椒,仔姜比起传统的香辣味就多了一丝丝爽口在里头,连配菜都超级下饭!
火爆鸭肠,才推出的新菜,终于可以体验一口一把鸭肠的美妙了!只要一口,鸭肠全部都是在嘴巴里头爆开,自己都可以感受到咀嚼的快感~
自贡菜除了香辣,还可以爽口!酸菜鱼很嫩,里面加了一点点炒制猪油超香!每桌标配长条馒头,淀粉酶跟唾液产生的回甜味,让人每次吃了都会很开心,不怕辣的还可以沾汤吃嘛哈~
这家店即便搬了几次地方,依旧是排队届的扛把子,4点正是人少的时候都还是要等,师傅做锅魁的手一直没停过。
小编一直觉得吃过他们家的锅魁其他就再也入不了眼!你看这扎实的分量,满满的全是肉嘎嘎,但是烤得刚刚好一点也不油腻,吃起来就是满嘴脆香。
人均:牛肉锅魁7元/个、猪肉锅魁6元/个
营业时间:早7点--晚7点
地址:马鞍路100号(外曹家巷口)
成都映象·东郊食堂是以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企业食堂为情景原创,浓缩融入了”三线建设”时期成都东郊工厂的典型元素,置身其间恍若时光已然回到热火朝天的“成都东郊”时代。
店里还有老式铝皮饭盒系列,就是那个年代的职工食堂排队买饭的用到的饭盒,也是小编这一代人小时候学校吃饭用到的,满满的都是回忆。
一盅盅酱油饭,看着就很有小时候的感觉有木有,口味不咸不淡的,太赞了!
人均:45元
地址:成华区 建设南路91号东区音乐公园北街11号
这些餐厅,或许不是现在最火爆的美食,但是其中滋味一定是老成都人特别怀念的味道,对于年轻人来说,尝尝父辈们推崇的美食,体验老成都的味道,或许会让你发现成都美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