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探秘银元(墨戳)画的究竟是什么?

2020-10-08 03:23:25

1
用途


从笔者见过的银元墨戳来看,其加盖者主要是官府(及其指定机构)、商号、民间老百姓。


(一)官方


官方使用的墨戳所见极罕,笔者目前仅见过两类。


(1)征税墨戳


这枚墨戳可能是在浙江一泉友手里。“民国十一年,遂昌县署,征收处印”,各要素交代得很完整。



(2)公估墨戳


这四枚“天章公估”墨戳,是太平天国占领嘉兴一带实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证物。



(二)商业


目前存世银元墨戳中,以商用墨戳数量最多,尤其是各类钱庄、商号借用这一小小的方寸之地,或许以诚信,或大作广告,或立为字据,使得各色墨戳精彩纷呈、相映成趣。目前所见墨戳显示的商家类型主要有钱庄、米行、肉行、丝行、布行、麻行、酱行、杂货、盐栈、叶行、油坊、公司等。


“怡大钱庄”



“信源米行”


其中钱庄墨戳,是商用墨戳中最常见的一种。浙江金华有一群墨友特别喜欢收藏钱庄墨戳;而米行墨戳亦是常见的商用墨戳。江南诸省平原辽阔,水源丰富,盛产大米,米市林立。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描绘了当时的这一盛况。这个“信源米行”,相信就是当年众多米行中的一家。有趣的是,左下角的“商”字内里,居然用一个金钱图案来取代笔画,实乃独具匠心。


(三)民俗


芸芸众戳中,有不少用于民间交流。银元,因其属性贵重,是那时人们作为礼金的钟爱之选。有人办喜事、设寿宴、摆满月酒,客人赠送礼金时,往往会在银元上批写“囍”、“寿”等字样,或盖上吉语墨戳,表达心意。从这类墨戳的内容看,大致有诗文、吉语、图案、。



“百事翻从阙陷好”(出自龚自清之诗)



“喜物思美”



财神墨戳,嵇仁怡泉友藏



“双旗墨印”


2
地域


真正喜欢墨戳的泉友,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哪些地区有银元墨戳?哪些地区没有?据笔者十余年的观察,银元主币墨戳主要产自华东地区(浙江、江苏、上海)。江西仅玉山一地发现有各式钱庄墨戳,印章设计非常精美。安徽也有个别地区发现有记地墨戳。福建版大头上曾见有些有墨迹留存,但至今未见清晰墨戳。其他省份均从未见过本地出产的主币墨戳。由此可见,银元主币墨戳的产地集中在浙苏沪,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到山东、安徽、江西等部分地区。


浙江金华


这是金华兰溪的晋昌钱庄墨戳,上边的记地信息为“南门内”,下为“城衖”。


江苏苏州



苏州墨戳的种类较多,犹以同里镇为甚。下面这个同里墨戳,当初笔者辩识印文时费了好大劲,大功告成时颇有一番成就感。(中间“瑞”,左环“瑞和凤记”,右环“同里南荒圩”)


广东


“吉祥之花”


研究墨戳产地,不能不提广东。银元主币上虽未发现有记地广东的墨戳,但这里是五彩绚丽的小毫墨戳的发祥地。


3
年代


银元墨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只能从已面世的墨戳印文中加以判断。


(一)清朝中晚期


目前,经过考证可以确定具体时期的年代最早的墨戳,是太平天国占领嘉兴期间(1860-1863)所盖。


(二)清朝末年


清末,主要指光绪、宣统年间。这个时期的墨戳,主要盖在鹰洋、龙洋之上。



“丁酉”1897年


(三)民国中早期


清末和民国中早期是墨戳盛行时期,各类款式层出不穷。



“丁巳”1917年


(四)民国后期



可能是因为战乱原因,墨戳至民国后期,图文艺术性大大削减,字体逐渐转向印刷体,墨色也由黑发展成紫、红、蓝、绿等颜色。

4
文字


文字是印章的灵魂,墨戳也不例外。墨友们每每遇到一方墨印,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印文作一番探究、品评,一时难辨的,四处请教,力求其解。印文书法亦有高低之别,有些墨戳,一眼过去就知是治印能人之作,书法隽秀,刀法利落;而有些墨戳则书法拙劣,运刀粗糙,一看就知道是仓促之作或低级学徒产品(民国后期这类墨戳颇多)。甚至有的墨戳还出现文字排序失误,这种“错版”让人忍俊不禁。


辩识墨戳新老,除了看包浆墨色(这一招现在已经不保险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文字风格。如今有些人炮制墨印赚钱,墨色做旧已经基本过关了,但文字、刀功还未能过关。希望这些人不要再进步了,不要为了一己之私阻碍墨戳收藏的健康发展。


墨戳文字,目前所见有汉、英、满等;字体,则以楷、篆居多,其中又各有变体;内容,除商家名号、纪年记地信息外,很多墨戳还镌有格言警句,显示出那个时代的商人争做诚商、儒商的风骨。前人风范,令人仰止。


(一)汉字


在这部分,列举一堆汉字墨戳没有太大意义,还是重点看看印文中的经典词句吧。


"去印不换" 四字词语中出现率最高


"川流不息" 《千字文》中的这一句在墨戳印文中使用最多,唯独此款设计精绝,篆法奇特,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聆音察理"出自《千字文》,意为听到声音即明事理,要培养和提高敏锐的判断力


"云腾致雨" 出自《千字文》,意为云气上升,以至降雨


"楼观飞惊" 出自《千字文》,意为楼宇高耸入云,让人触目惊心



"履顺安常" 顺利平安之意


"国宝源流" 花钱、银锭上常见此语


"秧针柳线" 正所谓"藕笔盈池,竹简蕉书安可写;苔衣满地,秧针柳线不能缝"


"超群轶类"


(二)英文


中国篆刻历史绵延数千年,历来不纳番邦文字,直至清末国门被破,洋文得以长驱直入,变成钱文,走进印章,形成这类中西杂交的混血墨戳。至于这些墨戳是哪些洋行洋商发行的,因手头缺乏资料,无从查考。


(三)满文


满文墨戳主要出现在清朝时期,以下墨戳两个满文居左右两边。本人不懂满文,无法查考其意,还望有能力有条件的墨友不吝赐教。



(四)异体字


泉友建德小王在墨印群里发了下面这组图片,给奇异的墨戳文化增添了新的一笔。这类合体、异体字本不足为奇,但出现在墨戳上实在难得。下图门楣上方四字为“天长地久”,没想到墨戳印文也能顶“天”立“地”。


"靝" 即"天"


"埊" 即"地"


5
形制


墨戳的形制,和其文字一样种类多样。除常见的方、圆墨戳,还有许多形状各异的品种,如三角形、多边形、扇形、太极形、元宝形、葫芦形、日月形等。



虽然之前讲了众多墨戳的形状和颜色,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种颜色此前未曾涉及——白墨戳。这种墨戳,盖在银元表面颇有隐蔽性,直视往往不易发现,侧视方显“庐山真面目”。


为什么会有白墨戳?我判断,可能是当时有部分商家觉得,大家都往雪白的银元上盖黑印,黑压压的一片有碍观瞻;盖上白印,一则没有破坏银元的美观,二则即便盖在已有的黑色墨戳上,白墨由于色差明显,照样清晰可见。


"如意"


讲完白墨,顺便让朱砂“盈余”也亮亮相吧。朱砂用在银币上,常见于手写墨批,完整清晰印章非常少见。

6
后记


墨戳种类初探告一段落,算是藏墨一个时期以来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吧。其实墨戳的梳理研究还有很多领域,如其印章材质、年代风格、艺术价值、真伪鉴别,等等。哪怕是已经写过的种类,每一种都还可以独立成篇,继续丰富内容……


笔者曾经是一个银币收藏的发烧友,尤其热衷于追求江南、四川币的版别、状态。最早喜欢墨戳时,是因为它能给银币增添陈年韵味。但逐渐恋上此物后,我越来越不看重承载墨戳的银币种类及品相,只在意墨戳是否完整和清晰。


有时,当自己遇上一方好墨印,而墨印是盖在一枚名贵、绝品的币上,我会非常纠结,盘算着花那么多钱买一个墨戳值不值当,花的这笔钱是不是可以买更多墨戳。抱着这种心思,久而久之,我手里攒了一大堆品种非常普通、品相极其垃圾的银币,如果不是上面有墨印,很多人都会对我的藏品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有些泉友甚至笑指我“走火入魔”。在收藏路上,我是不是跑偏了?有时,我会疑惑,特别是在看到泉友斩获一些品、味俱佳的好银元的时候,内心会受到冲击。


不管怎么样,我专注于墨戳收藏已逾十载,原来一些关系密切的银币泉友,因与我共同话题少了而变得逐渐生疏。而我,似乎还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正如《红楼梦》开篇所说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