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从豚皮饼到猪肠粉

2022-07-25 18:42:00

撰文•孟晖



广东人常吃的陈村粉,跟肠粉一样,把米粉浆隔水而蒸,再推成幼滑层叠的粉皮。


我有位大学同学的先生是印度裔美国学者,她的公公婆婆当年来华拜访亲家,曾感叹:中国烹饪方法的花样真多,感觉每天吃的饭菜都不重样的。确实,许多堪称奇思妙想的中华美食,让人惊讶,怎么前人竟能想出这些点子。


成书于西元七世纪上半叶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一款“豚皮饼”,也叫“拨饼”,制法颇为独特:以热水匀拌米粉,制成像稀粥一样的米浆。拿一口大锅架在灶上,煮一锅沸水。用小勺舀起米浆,倒在一个铜盘里,然后将铜盘轻巧放到锅中沸水上,令其漂浮在水面。伸手指拨弄铜盘快速旋转,如此让米浆均匀铺满在盘底,形成一张薄圆饼。饼经隔盘沸水的加热而定型后,拿起铜盘,将饼倾倒在沸水之内煮熟,再捞起浸到冷水中。因为成品的样子与口感都像猪皮,所以叫豚皮饼,又由于靠快速拨动成型,也得名拨饼。北朝人民吃豚皮饼时会浇肉卤,或者用调味料拌匀,甚至以乳酪当浇头──这倒有点像今日的奶油意面。


精采的是,这做法竟一直流传到近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出版过一套《中国小吃》丛书,不同分册分别展示各地的特色小吃,其中,北京分册中记录的“旋粉”、四川分册中的“片粉”,制作过程与《齐民要术》的豚皮饼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以金属圆盘置于沸水锅上,倾入粉浆,烫成薄饼皮的做法,竟至少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并且流布四方。在风土完全不同的北京与四川绵阳,彼此相隔千里,居然同时拥有自北朝时代传下来的美食做法,而且都以为是各自的地方特色,传统就是如此的顽强且富有活力。


不过,还要看到的是,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都是将古老的豚皮饼加以改进,工艺变得更为简便,提高了效率。如北方陕西、山西等地的米皮、凉皮,大致是把特制的竹编蒸屉放在沸水锅上,再铺一层屉布,均匀摊上粉浆,靠屉下的水气蒸熟。同理还有广东蒸肠粉,以米浆为原料,铺在金属盘(盘下架蒸格)或者带湿布的蒸屉上,隔水而蒸。也就是说,仍是以粉浆做轻、软、绵、糯的薄饼,但却由隔水烫变为热气快速蒸熟。


北朝时,豚皮饼主要是以小米粉、粱米粉烫制,但今天米皮已改为大米与糯米的混合粉。此外,凉皮、北京旋粉改用淀粉,四川绵阳的片粉则用绿豆粉,可谓各具风味。最精采的是广东肠粉,会向粉浆上洒肉末、鸡蛋,或者用熟粉皮裹卷肉肠、虾仁乃至香菇丝、笋丁等馅料,这就加倍的美味了。其实,肠粉盛盘之后浇卤汁或调料汁的食用方法,却与《齐民要术》时代并无二致。


孟晖


女,达斡尔族,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曾任职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三联书店《读书》杂志编辑。著作有《潘金莲的发型》、《唇间的美色》与《花点的春天》等。





今日的,明日风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