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海岱电台:网红为什么爱葫芦宝宝

2022-03-19 00:53:11





网红为什么爱葫芦宝宝

 

最近铺天盖地的词就是“网红”,网红们大多凭借着像是被复制的脸蛋红的发紫,大眼睛、尖下巴,每张脸都美的像极了蛇精姐姐。可惜了多年前的《葫芦兄弟》中的蛇美人,一心想着抓葫芦宝宝,还不知道用美貌一统天下。我想很多人提到葫芦娃们,满满的都是爱啊。大家当年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看着挂在藤条上的葫芦,想着二娃你快出来,救救爷爷,三娃你快出来呀,帮帮哥哥们呢?而话说这葫芦娃们的老家在哪里呢,我想啊,一定在咱山东的聊城东昌,您要是纳闷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小葫芦的故事吧。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音近“福禄”,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著名的马颊河在东昌府区西部,蜿蜒三十多公里,充足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土壤、气候,使东昌府区在历史上就以盛产质量上乘的葫芦而闻名。东昌府区从汉代就开始种植葫芦,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人们在葫芦的使用价值以外,也发现和创造了它的审美价值,一种在葫芦上雕刻绘画的民间工艺逐步形成和光大。这就是葫芦雕刻。



东昌府的葫芦表面光洁、润滑、色泽优雅,肉质肥厚,非常适宜进行雕刻加工。岁月匆匆,时光荏苒。我们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东昌种植雕刻葫芦确切的起源,但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蓄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


东昌雕刻葫芦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地区特色和艺术风格。东昌葫芦雕刻艺术经历了三个时期,宋代为简单性雕刻的稚形期,明代、清代至民国为取材广泛、技法多变、精雕细刻的成熟期,近代、当代为继承发展期。东昌葫芦的制作工艺主要有:烙花、砑花、刻花、片花、绘花、范制、拼接等。东昌雕刻葫芦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雕刻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雕刻题材以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最多的是戏葫芦,表现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戏剧故事与戏剧人物。


雕刻葫芦一般要经过选“胚子”、绘制、着色成品三个工序。秋熟下架后,品相端正、光滑无斑的葫芦为多数雕刻者所钟情,当然,异形的葫芦也能找到自己的下家,以契合他们构图的需要。采摘下的葫芦经刮皮、醋洗、暴晒至表面颜色近于古董画纸张的土黄色后,“胚子”就算“出炉”了。葫芦不可长得太老才去采摘,否则皮质易于发皱,也不能太嫩,否则不利于雕刻线描。作雕刻的葫芦一定要陈年的,当年的葫芦往往外部干燥,内部却是潮湿的,不宜使用。



雕刻各种图案后,再用锅底灰或麦秸灰同棉油或豆油搅拌均匀(或加入色料),深抹在雕有图案的葫芦上,最后用布把葫芦表面的灰擦拭干净,留在图案凹槽的油灰会使图案更加清晰逼真,久不褪色。


东昌葫芦雕刻在技法上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借鉴雕刻工艺的镂雕技法,不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能,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看艺人下刀雕刻,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艺术享受。以葫芦面为画纸,以特制刀具为画笔,技艺高超的艺人在创作时多是不打稿的,只是将葫芦细细凝神把玩,便能心中有数。先是用圆规在葫芦上、下或者腹部划出若干圆线用于固定刻画空间,而后用铁笔在葫芦上直接勾勒线条,但见手中的铁笔运用自如,一会儿细刻精画,一会儿率笔了了。用笔下刀时紧时慢,时疾时徐,线条、刻痕多稳健沉着,轻则如游丝,隐约含蓄,重则如高山坠石,触目心惊。或片、或刻、或镂,手法多变,运用自如,恰到好处。所到之处,人物栩栩如生,禽鸟展翅欲飞,一枝一叶雅致清丽,山山水水满目苍翠。少则半日,多则数天,一件佳作便跃然而出,真可谓铁笔走龙蛇,妙手雕神奇。食用的葫芦市场零售价不过每公斤两三元,制作成艺术葫芦后,最高售价可达上万元,艺术葫芦的效益可见一斑。



东昌葫芦雕刻的价值主要有三点:一是文化价值。其内容在神话、民俗、工艺美术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寓意与仙道、富贵、长寿、子孙繁盛等有密切相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二是学术价值。其地域的适宜性,质地的独有性,题材的广泛性,技法的独特性,风格的多样性,在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实不多见。三是社会价值。发掘、抢救、保护东昌葫芦雕刻,对丰富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文化积淀,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至名归。





主播:GR 文:GR  版式:海岱兄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