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往事悠悠】王苏元:锅盔山下酒飘香

2021-02-23 05:22:00


       文者其人:王苏元,男,北京知青。1969年8月到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44团(8510农场)机炮连,先后任炮排战士,连司号员,随机炮连转战四营,一营,东海团部,三营锅盔山,后随连队到三营建设焦化厂,干过电工,开过胶轮拖拉机。1977年7月返城,2012年退休。

         


东北人性格豪爽,尤其体现在喝酒上,我来东北兵团后第一次喝酒是贾培义指导员带我去参加永安粮库的一次宴请,屋里的大炕上两张小炕桌拼在一起,上面摆着几个炒菜,无非是韭菜炒鸡蛋、蘑菇炖小鸡和干豆腐卷大葱蘸酱等家常菜,但喝酒的家伙事儿却让我目瞪口呆。

这是一只底小口大的黑瓷大海碗,一斤酒倒进去还装不满,十一二个人围着炕桌盘腿坐在火炕上,每人一口转圈轮着喝酒,一圈下来碗里的酒就见了底,然后倒满再喝,可能这就是当地喝酒的风俗习惯,但对我来说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脑子里留下的只有新奇和震撼。

北大荒盛产好酒,特别是咱们兵团自己生产的“北大荒”牌白酒,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白绿色的玻璃瓶装60度白酒,标签背后打着本团代号的红戳,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团酒厂生产的,探亲回家带上两瓶就是最好的礼物。

机炮连到锅盔山建点以后,各项工作都很繁重,除了脱坯烧砖、打井盖房,还要种两千多亩土地的庄稼,同时军事训练也不能放松,战友们的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很大。迟云宝副连长为了改善连队的伙食,提高大伙的生活质量,指导着连队后勤的战友们种菜、养猪、做豆腐、搞副食,付出了很大努力,连里还有几位头脑灵活善于钻研的战友也多次尝试着自己做酱油,用甜菜疙瘩制糖,甚至还建起了酒坊自己烧酒。

酒坊就建在营区后边那幢陈旧的土房里,土房一共三间,西边是库房,中间作了曲子房,东边这间作了发酵池和烧酒房,曲子房的屋子被隔成里外两间,煤炉子盘在外间,里间三面都是火墙,沿墙放着木架,架子上摆放着一块块的酒曲子,酒曲子像豆腐块般儿大小,淡褐色的颜色,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色茸毛,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又酸又甜的香味,曲子房要求温度很高,需要不断地捅火添煤保持炉火旺盛,大概两个小时左右还需要把酒曲子翻动一次,让它受热均匀,我也和大家轮流着照看了两夜的曲子房,虽然一宿都不能休息,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做酒成功的第一步,因此都尽心尽力,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发酵池是一个将近一人深的池子,池底铺着水曲柳木板,酒料是经过加工的高粱和麦子,酒曲制作完了以后就和酒料掺杂在一起堆在发酵池里发酵,发酵池占了房间的一半,另一半安放做酒的烧锅,在房间的一角挖一个深坑,在坑底用砖盘一个炉灶,灶上安放着一口一百印的大铁锅,锅上放着一个一米多高的大木桶,木桶上方也吊装着一口大铁锅,这就是简易的烧酒设施了。

出酒那天好多战友都前来看热闹,有的人帮着往大木桶里装填酒料。有的人帮着烧火的人递柴送煤,还有人站在旁边一边观看一边议论着。很快坑底的炉灶已经点着了火,大木桶里也装满了酒料,随着灶火越烧越旺,铁锅里的水很快就被烧开了。发出一阵阵沸腾滚锅的声音,随后大木桶里酒料的温度也开始慢慢地上升。这时大家都停下了七嘴八舌的议论,安静地期盼着奇迹出现。又过了好一会儿,木桶里酒料的温度越来越高,终于达到了出酒的温度。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有人打来几大桶冰凉的井水倒在木桶上方的铁锅里。还有人从井台搬来了几大块厚厚的冰坨子也一起放了进去,大木桶的盖子被打开了。酒料中的蒸汽像火山喷发的岩浆直冲而上,扑向了吊在上方的铁锅的锅底。热腾腾的蒸汽遇到了冷冰冰的锅底,刹那间就凝结成一颗颗小小的水珠,无数的小水珠又快速地相互凝聚成大一点的水珠,水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一股股细小的水流,沿着铁锅锅底的弧度慢慢地向锅底的中心流动。铁锅锅底的中心部位下边有一个铁皮制作的漏斗承接着流淌下来的水流,漏斗连接着一段细细的铁管,水流顺着铁管汨汨地流进了水桶里。屋子里立刻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酒香,这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白酒。围观的人们骚动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这刚出锅的酒有多少度。

            

这时有人拿来一个酒度计放进了水桶里,酒度计是一个透明的下粗上细的玻璃管,粗的部位有拇指粗细像个空心坠子,里面装满了一颗颗铅黑色的小珠子,细的部位大概有二十厘米长,上面标刻着由低到高的数字,酒度计放进水桶后像钓鱼的浮漂一样在酒中漂浮着,水平线停到哪个刻度就表示酒有多少度。

谁也没想到,我们这第一茬白酒的度数竟然达到了70多度,引发了现场一阵轰动。又过了一个多小时,第二茬白酒也出锅了,酒的度数也达到了60多度,我用茶缸接了点刚出锅的酒浆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立刻感到那白酒似一股微甜的热流悠然划过了我的舌尖,继而又缓润地流过了咽喉,最后终于沁入了肠胃温暖了胸腹,品酒过后好长时间,我的唇齿间还久久地弥漫着那醇厚馥郁的酒香。

自那以后我们机炮连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白酒,它既无品牌,也无包装,看上去是那么普通平庸,但它代表了机炮连不断进取的精神,凝聚了战友们的心血,也融入了战友们的感情。七零年冬天我被借调到师部警通连,参加了四师组织的千里大拉练,临行前我用军用水壶装了满满一壶酒,在一个多月的行军拉练中,或顶风冒雪百里急行军,或爬冰卧雪餐风露宿,渴了就抿上一口解解渴,累了就喝上一口解解乏,一路上这醇香厚酿的美酒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坚韧,给了我顽强,让我时时感受到战友们的鼓励,帮助我战胜了困难勇敢前行。

  


2007年我回到东北,特地到锅盔山探寻连队旧址,这里已经变成了八五一零农场豪天酒业的酒厂,听说我们是机炮连的老战士,酒厂的主人还特地送给我一瓶他们酒厂生产的酒留作纪念。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见过了太多的各种品牌的白酒,但还是忘不了机炮连自己生产的酒,那简陋的酒坊,那香醇的酒浆,那战友的情谊,像一股股暖流永远在我心中流淌。

        

本栏编辑:马才锐 微信:mcr1201

公共邮箱:m15146925852@163.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