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专题|培育阳光教师文化,塑造教师队伍新风貌

2023-05-25 17:04:50

请点击上方的“基础教育课程”关注我们。



 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在新优质学校创建的过程中,以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为重点,探索“阳光教师文化”的培育。通过学校课程、文化提炼、管理制度以及研训方式等多方面探索,提升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品质。


课程建设呼唤教师专业提升


 学校不仅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伊甸园,也是教师职业成长的主阵地。近年来,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以“寻阳”(追寻阳光般的事业,追寻阳光般的人生)为学校文化,构建包含课程目标、教材、教法、评价、管理等五大板块的“润泽生命,洵美且异”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推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改革从研究教学的“内容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风格;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探索学科的“深井”转向研究学生的“丰富和多元”,这给学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需要重新建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重新定义师生关系,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才能适应并推动“洵美课程”的建设。

 为顺应学校文化价值转型,促进洵美课程建设,学校以教师阳光文化培育为抓手,提出打造一支具有“四度”精神气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即有温度(温暖有爱,融洽相处)、有高度(厚德谦恭,淡泊名利)、有深度(精益求精,创新进取)、有风度(举止文雅,心态阳光)。


简政赋权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具有“四度”精神气质的教师阳光文化建设,有赖于学校管理理念的变革、学校内部组织形态的顺应以及专业活动的创新,为此,学校开启了教师阳光文化培育的一系列适应性改革行动。

1
变革管理架构——去行政化,实现专业自治

 学校管理组织的变革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我们以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为目标。为加大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将教研训融为一体,学校合并了原来的教导处和科研室,成立了“课程管理研究室”;为深度研究学生成长和学生活动,又将教导处中的德育工作抽离出来,与大队部、心理咨询室等合并为“学生发展研究室”,集中力量研究教学、研究学生。

 为发挥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主体作用,提升组织与个人的发展需求和能力,学校进一步减少管理层级,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将原来的“校长室—中层组织—年级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校长室—年级组(教研组)”二级管理模式,由校长室直接面对各年级组,实现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级部管理模式。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均由年级组和教研组自主策划、全局统筹和管理,并赋予基层组织更多自主决策权。中层职能部门的功能也由原先的教育教学管理执行,逐步转向为“咨询服务系统”,成立“课程教学研究咨询中心”,为教师的课程改革研究提供教育信息和物质资料,如咨询、研究、培训和评价等服务项目。

 经过学校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组室管理为主的上下交叉、互补互动型模式,逐步建立层次与系统之间积极、双向、有效互动,学校整体呈现出创造、生成和内在发展活力。

2
创生专业组织——重专业化,实现专业自主

 学校组织结构的变革,使教师的专业得到尊重,使个体和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非行政化的专业组织也应运而生。

 首先,非行政化专业组织的形成,打破了学校原有的组织结构,使学校管理机制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同时又带来了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各个层面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学科专业委员会”就是这种变化的产物。它是以部分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为成员,自发成立的非行政性组织。这一组织从事专业研究活动,在申报课题、职称评定、新教师培养、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中发挥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

 其次,非行政化专业组织的建立,激发了教师内在的职业自豪和职业尊严,唤醒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促进了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例如,基于课程改革项目的驱动,产生了“项目合作组”,由有共同研究兴趣和发展需求的教师组成,不分专业、年级、学科,不计活动时间长短,项目完成即告解散,如有需求,再立项目重设合作组。项目合作组的成立在推动学校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按需组合,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再次,非行政化专业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与行政性组织的互补互动,激发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唤醒了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形成了自觉发展的文化,进而形成了学校内部自组织的生态圈。

3
探索制度张力——激发内驱,持续发展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寻阳文化”的提出,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力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学校未来发展的需求,需要重新调整、创生。例如,学校实行“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竞聘负责制”,改变以往论资排辈的做法,为青年人、为有能力有作为的教师搭建舞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责权下放,重在激励。学科教研组组长竞聘上岗后,即负责校本研修活动,教研组长拥有主动策划教研组发展的权利,以及对团队成员的管理和评价权。学校根据《教研组长工作职责及考评要求》对教研组长进行考核。如此一来,教研组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激发,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明显增强,教学研究能力逐步提高。

 学校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动态生成性,它生于学校文化背景之上,融于价值意识之中,考虑系统整体,做到刚柔并举。


优化研训增强专业活动实效


 要为学生提供完满的教育生活,首先需要让教师获得完满的教育体验和感受。作为教学管理者,要发现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和特长,为他们创造机会,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有效的途径和展示的舞台。基于此,学校积极创建适合教师自主需要的校本培训模式,创设富有实效的培训机制,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培训成为一种对话、互动的过程,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1
了解教师的成长需求,设计“菜单式”教师培训课程

 学校通过解读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设计“教师发展需求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发展的不同需要,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及各阶段重点工作,设计和策划不同的教师教育课程,经过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论证后,制定校本研训“菜单”,教师可根据自身需要选定专题项目进行研修。按需施训的新型培训模式,以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领域及主观能动性。培训是双向选择,教师可以是受训者,也可以成为培训者。其实质在于从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针对不同教师的需要实施培训,使教师的求知欲望转化为培训的有用资源。

2
加强研修的促进作用,探索“前移后续”研修模式

 学校在实践与分析中发现,一些校本研修方式会因时间的局限而无法对聚焦的内容展开深度研究,也会因过程中缺乏对教师个性化的关注而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差异化发展。

 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堂教学研讨”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研修方式在我校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与完善,形成了“前移后续”式研修机制,大大推动了教研团队和教师个体的成长。

“前移后续”校本研修方式中,“前移”是指正式研究之前进行的相关性、预备性、铺垫性研究,“后续”是指正式研究之后进行的延伸性、拓展性和提升性研究。其在研修的具体内容与时间安排上,既有“前移”,又有“后续”,构成一个螺旋向上的回路,形成一种连续性的事件以保证教师专业知识扩充和专业能力提升,以及专业情感的培养与陶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前移后续”将教研活动的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研究人的发展,以群体的多元多向互动实现了教研方式的变革和教研团队文化的形成,提升了校本研修的品质。但是,任何一种校本研修方式都不应该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目前我们正在尝试打通学科,进行跨学科之间的教研,将不同学科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并逐步形成把单科知识迁移、转化、运用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去的意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触类旁通。


孵化社团增进职业幸福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抛开其主题之一——教师的精神面貌和生存方式。教师应该是一个精神的富有者,除了课堂、反思、备课外,还应该有音乐、艺术,以及很多美好的东西。教师在生活充裕、精神丰裕的前提下,才能创造其职业生涯的美妙时刻,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基于此,学校成立了“文化工作坊”。

1
用国学滋养人生

 如何满足教师内心全人发展的需求?学校“文化工作坊”每年提供教师去“秦汉胡同”学习书法、国画、古筝、葫芦丝、茶艺等各项国学的机会,教师可以自愿报名、自愿选择学习门类、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文化工作坊成为教师学习国学、提高修养、展示才艺、丰富人生的重要社团,国学也成为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环境、一种生活。

2
用文化创生文化

 学校的文化工作坊使教师获益匪浅。教师除了让自己成为一道风景,更希望将自己的特长创生出一种文化,以此滋养学生。于是,这些“文化工作坊”的成员活跃在学校的“阳光课程”中。教师纷纷申报了“书法课程”“葫芦丝课程”“古筝课程”“茶艺课程”等,将自己的所学所见传授给感兴趣的学生。

 一所学校的成长过程也是学校文化不断形成的过程。“寻阳文化”滋润下的“阳光教师文化”是学校“寻阳文化”的基因在教师群体中的萌生和彰显,具有“四度”精神气质的教师团队也将使学校“寻阳文化”更好地呵护每一位走进洵阳路小学的学生,滋养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阳光教师文化,使教师更美丽,使学生更幸福,使洵阳路小学更精彩。

(朱乃楣,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

版权声明

文章与图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第11期(下),转载需注明出处。

往期精选


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地位和育人价值

允漷: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活得精彩”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品读统编语文教材,心朗花开

构建四维评价体系 助推教育质量提升

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观念转变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改进

随笔|思源 :从“找妈妈”看教育怪象

基础教育课程

      《、。本刊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旨,解读新政策、推广新成果、宣传好经验,为基础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权威专业服务。

       杂志上期聚焦:课程、教学、教材、评价,下期关注:学校、学科、教师、资源及教育随笔等。欢迎订阅、投稿(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及编辑费)。

投稿邮箱:kecheng@ncct.gov.cn     

订阅电话:010-5855677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