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游园惊梦之箫与良人

2020-10-14 01:18:08

仓东演出后,返程的路上选择了一处农庄歇脚,湖光山色,微风习习,翠绿萦绕,跟外面车水马龙的世界形成了强烈对比,看到这怡人的风景,郭家班的女箫友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愉悦,纷纷走去拍美照、摘野果、看风景。

 

由于跟好些箫友阔别已久,他们新添置的“家伙”还没细细品味,趁着她们各玩各的时间,我不想到处逛,坐坐吹吹风,吹吹箫算了。

试了试箫友的红豆杉制F调洞箫,材料非常老,材质不算有分量,但是丝毫不影响音质,音色圆润而不现聒噪,共鸣适中而不乏张力,确实是好箫,虽然不能收入囊中,不过偶尔可以摸几下,吹个曲子什么的亦能满足。


也试了下郭老师的新作,外表全生漆的GUV口桂竹南箫,我可以说见证了这支南箫的“成长”,言之“蜕变”也毫不夸张。最初的遇见可谓“其貌不扬”,没什么引人注目的亮点,虽然竹材很好,但是饱经沧桑,已经有些裂纹,一般人估计不会相中它,按照郭老师所说,这支材料够老,材质够好,制作出来也必定有不断提升的空间,加之手头上没有自用的G调南箫,所以这支南箫可以作为自己今后的装备。

经过数番精雕细琢,由竹而打造成箫,“初露峥嵘”,不过没多久再次出现裂痕……我的印象停留这里,自那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再没见到过这支箫。

 

原来这段时间,郭老师把它拿给了一位做漆画的朋友“金雕玉砌”


众所周知,古琴的漆面都是由生漆工艺加工而成,工艺复杂、繁琐、条件苛刻。经过数番“洗礼”,“脱胎换骨”,这支南箫已然从乐器升华至一件艺术品,外观黑底红花,温润如玉,不言音色性能,足以让我爱不释手。

在鉴赏音乐会上的压轴节目,也是由郭老师用这支新作演奏的《寒雨曲》,由于天气的原因,我的节目完了之后我一直在祠堂里面叹空调,后面的节目都基本没有看,唯独郭老师吹这个曲子的时候,听到箫声,有种“勾魂”的感觉,不由自主地就走出来了。

 


有时候觉得箫,乃至世界万物,也跟人一样,有脾气,会认主人,前文所言为什么我见证着这支箫的“成长”,因为它的每一次调试,我都试过,也有郭家班其他成员试过,毫不夸张地说这支箫也就郭老师吹得好。

 

郭老师说这支南箫还没算最终成品,还要不断磨合不断调试,所谓天降大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乐器亦如人,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得以“蜕变”。


分享会,除了在农庄的短暂的交流,一直延伸到晚饭之后,郭老师也分别指出了一些箫友潜在的问题,还有改进的方向:

 

我稍微概括一下,例如高音的问题,除了腹部支持力不足够之外,还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口风,风门太松则容易导致声音比较散,而且会有吹泡泡的那种感觉;

 

吹好箫,除了要有功力之外,还要有鉴赏水平,何为鉴赏水平?你的乐感只是一部分,还有你的情感和审美,同一个曲子,不同人的吹奏可能有不同的演奏风格,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如果可以融入你更多的情感,才能有更完美的演绎,这个因素有时候会跟个人的阅历和年龄挂钩,只能在往后的学习时光中慢慢领悟;

 

郭老师也指出当下的箫的教学方面,应该做出些改革,学院派的风格可能略显枯燥,据闻有部分年长一点的学生去上课,一看到“1234567”就晕了,他们内心只想箫给墨守成规的枯燥生活带来一丝色彩,要从头学习乐理,就难以接受。所以教学也应该因材施教,继而循序渐进,然后相得益彰;

 

关于箫的传承,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古琴和洞箫都是高雅的艺术形式,只有上流社会的士大夫之流才能接触到。其实所谓“传承”,创新不离宗,继承不离古,靠的不是站在最顶峰的大师在苦心经营,更不是那些个浪得虚名的人在自吹自擂,接地气的推广与传播,才是最好的传承,多少年后回头看看郭家班的发展,可能就能更能够认识到,何为“传承”。


匠心,予器物以灵,以美

时光,予追求以恒,以专

 

专心,专注,专一,笛箫之传承不外于此。


郭氏粤声 与您同行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