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河津地名录】刘村:战神白起在此曾驻军|明日预告:葫芦滩记

2022-07-14 01:24:34


    刘村东傍国道,北临汾河,历史悠久,人文积厚,是河津古老村庄之一。村周边发现有大量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和远久部落民居遗址。民间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期的生动故事,其中,白起在刘村养兵的故事,2000 多年来口口相传,家喻户晓。

养兵

    白起,秦国大将,封为“武安君”,誉称“战神”,是优秀的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统帅。史称白起“言能抚军养士,攻必克,战必胜,用军神速”,为战国时期四大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之首。

    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 296 年),封白起为大将,向中原各国宣战。白起采取避实就虚、避强击弱的战略战术,绕过魏国先取韩国,因黄河渡口的潼关和风陵渡距魏国都城太近,白起就选择在魏国北陲黄河出口开阔地带,即今河津市与万荣县西滩交界的地方渡河,选中当时汾南坡上最大古村刘村一带,养兵。

    白起领兵最大战役是攻赵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62 年,秦国派大将王齕攻赵,赵国有大将廉颇领兵对抗布阵,战争二年秦军不能取胜,秦昭王便派白起代替王齕任帅。白起兵贵神速,暗渡黄河到刘村,集结军队,封锁一切消息,突袭赵军。由于赵国大将廉颇采用坚守不出战略,时间拖长对秦军不利,白起便利用离间计,说廉颇年老胆怯,不敢应战,赵王中计,撤换廉颇,改派年轻气盛的赵括为将,结果,赵括轻谋浅虑,急于接战,中了白起的计谋,领兵五十万,被领兵两万的白起打败。

“大堡”传说

    堡是王城周边驻集军队之地,专保王土,当时建制国都旁都有的堡,保护首都安全。凡以堡字命名的村镇,其起源大都与军事团体或战争有关,多数又是以姓氏或地名、山名、水名贯其名前,惟独刘村北边的堡叫“大堡”。刘村“大堡”是级别最大的国堡之地,东临国库“仓” (今寨上村与苍底村间处),再东便是耿国之都,今山王村一带,是通过反复测选的宝地。

    刘村“大堡”向西可直观陕西韩城,面东可远眺山西绛州,向北可俯视黄汾平原滩地,直指禹门口,是理想的军事要地。这里上居坡垣,下临汾水,是理想的居住之地,也是保养军需的最佳地带。当时由于遍地原始森林和很好的植被,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沟壑,白起就选择在这个地方长期养兵,操练兵马,以这里为基地,多次发兵攻韩国,掠赵国,最后攻占韩国,打败魏韩联军,给秦国统治全国打下良好基础,史称白起也是秦统一中国的第一战功名将。

    白起死后,各地有惜其军事才能,立秦有功,纷纷立坟建庙,常年祭拜。刘村现有白起坟,可能也是在那个时期建立的,流传专制铁棺,埋有白起用过的兵符和衣物帽盔、战袍。

锣鼓演变

    锣鼓是古代军事征战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鼓乐则是军队在庆祝、娱乐活动中不断得到改进、丰富的军事艺术。刘村锣鼓的产生就与古代战争有关。刘村现今遗存的锣鼓点,相传产生于公元前 260 年,为秦国大将白起所创。白起用兵以锣鼓造势壮威,后来便从军队流传到民间,并经后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单纯的民间文化艺术。

    白起练兵时,发明了采用锣鼓纳入指挥军队的战术,击鼓是进军、冲锋陷阵之令,鸣锣是收兵回营。现在刘村西南一块平地,相传是当年白起操练锣鼓场地。正北为一大土台,明代改建观门,用以观看锣鼓操练,后称西观门,前面地方至今还叫锣鼓地。南边有一道长三里东西向的壕道,称“跑马壕”,相传是唐朝秦琼和敬德练兵场所。

    刘村锣鼓的发展、演变与最终成型,据说与唐朝的两位名将有关。相传,,太原总兵叛乱,唐王于公元 619 年发兵平叛,以李世民、徐茂功为主队,秦琼、敬德为副队,东跨黄河沿汾河两岸进兵东征。李世民驻扎在汾北,秦琼、敬德在汾南刘村屯兵操练,二人练武之地就选在白起用武之地“刘村”,秦琼、敬德还经常到世称“战神”的白起墓前祭拜,并学习白起的军事谋略和用兵风格。二人后来被誉为“神将”,民间还把秦琼、敬德作为门神,祈望永保百姓平安。现在刘村地面还存在“点兵将台”、 “跑马壕”等地,刘村的地名中还有“大旗”、 “小旗”(也称“大集”、 “小集”),据说是当时招兵买马设立集会和义仓之地。秦琼、敬德两位唐将在刘村驻扎期间,使得刘村原有的锣鼓音乐在唐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军民欢庆的锣鼓点与小曲段,并使锣鼓传入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下期预告

葫芦滩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