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擀了50多年面,宝鸡这碗臊子面不简单

2021-07-15 01:02:48

点击上方“宝鸡青年” 可以订阅

今天聊聊臊子面
传说一
古时,周人由豳(bīn)(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之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在渭河边和北原上繁衍生息。后渭河有一恶龙为祸,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周氏族人不忍离开经过数代开拓出的家园,奋起反击,大战七日才将恶龙杀死,饥饿的人们为庆祝胜利,将龙杀了和面群体食之,觉得鲜美无比。于是在以后庆祝这次胜利时,便用猪代替龙和面集体食之。后来扩展至其他节日和祭祀。这臊子面也渐渐传开,而其做法也渐渐流传中得到了发展。
传说二
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面条一类的食品,在唐代称作“汤饼”,是款待客人的佳点。
关于“长命面”所以会改称“臊子面”的事,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因为这种“嫂子面”上必须加臊子为浇头。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的地方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臊子面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九个字:薄、筋、光(这是指面条),酸、辣、香(这是指味道),煎、稀、汪(这是指汤)。
其中对面条的要求是:面条长细,厚薄均匀。一是薄,极端要求是“薄如纸”;二是细,极端要求是“细如线”,这是对擀面技术水平的最高要求。其实,从实用角度来说,厚薄要有度,不能太薄;粗细也要有度,太细也不行。

有这样一个人,将臊子面“薄如纸、细如线”的极端要求发挥到了极致......
臊子面品种多样,除岐山臊子面外,宝鸡市郊区农村的臊子面也很有特色。党群英所做的就是宝鸡臊子面。党群英女士现年64岁,是土生土长的宝鸡市渭滨区峪泉村人。她受母亲熏陶,从小就对擀面条情有独钟。从12岁起,母亲就手把手的教她擀面条,至今她擀面条的历史已经有五十余年了。
老党对擀面条的认识已经不是一般做一顿饭那么简单,而是把擀好面条,擀出“薄如纸、细如线”的面条作为自己的追求。她擀出的面条现在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真的做到了面条细到可以穿针,面薄到可以透过看报纸的地步。
薄如纸
细如线
是不是很厉害呢?看起来就很好吃吧!团团......饿了
别流口水啦,快!吃了这碗刚出锅的臊子面!

新浪微博:@宝鸡团市委
青少年服务热线:12355
青少年网上综合服务平台:青年之声.宝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