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食评 | 酸而甜的它

2020-09-14 03:38:43






从山楂锅盔说起



记得是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第一次正式靠打工赚取了工资。

但不同于很多名人那样,能清晰地记住了这第一桶金的详细用途。我的第一桶金数目较小且琐碎,以至于实在记不清它的个位数了。尽管数目小,但却分多条途径散尽了,只依稀记得个中两笔的去处,一笔是书店,另一笔是糕点房。

那是第一次在北京稻香村给父母买了山楂锅盔。

这道点心特简单,用山楂和冰糖作馅子,绵柔沙口,馅中掺上些碎瓜仁便又增了脆生的口感。其外皮和月饼皮一样硬道,但更干薄。

新鲜的山楂锅盔吃起来酸甜微咸,最能配清茶。

小时候对点心的要求不大,因我总吃不到称心的,索性把兴趣转到了其它零嘴儿上。其实,不只是我这个北方孩子在点心上不能尽兴,前辈周作人先生也有类似的惆怅(“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北京的茶食》)。但我不是周先生这样的南方客,他自小零用软腻温婉的南式糕点,心细嘴刁。我既然是世纪末生人,没赶上京津圈食品业的黄金时代,也就无从抚今追昔了,也就不必强说愁了,去门面窄小,户型逼仄的稻香村分店买些点心,便也满意了。

补充一句,老北京人不太说“点心”这个词,而将面食、糕点统称为“饽饽”。因为“点心”这词这和帝王时代磔刑中刺心刀字面称呼一样,所以老人不愿用此称呼。至民国废去此刑,才逐渐有称面食为饽饽,糕点为点心的日常称谓,而点心的“心”仍是要用北京话中的轻音。传统太平歌词中有一段《饽饽阵》很有趣,是以几百种糕点名目用拟人的方法编成的沙场故事,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听一听。

其实稻香村也是南路糕点的铺子,相传是乾隆下江南品尝后才引入京城的,这也肇始了南路糕点北伐历史。据资料记载,当时的北方糕点被这些南路糕点冲了个措手不及。其后行业领军稻香村的内部又有人才自立门户,像“桂香村”“稻香春”这些新南式糕点铺的成立,更是开启了新一次糕点业“南店北开”的大潮。别看这些资料的言辞中隐隐有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架势,但食品行业内有了市场竞争,委实是老饕的福音。

爱吃零食的鲁迅也常光顾稻香村,于日记中多有记述,看得出鲁迅先生似乎对这家饽饽铺颇为喜爱。在这点上,他与其弟周作人可真有些出入。

但也无妨,毕竟周氏兄弟二人间格格不入的地方太多了,哪怕是在这无用的装点上。

 


2017年2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