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美食背后,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

2022-05-15 20:23:19

点击上方蓝字“印象古西安”一起玩耍

西安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它不仅是一座旅游名城

同时还是一座美食名城

知道嘛

西安的美食的背后

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想听吗

讲给你听啦 ..

1
羊肉泡馍

传说当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他穷困到怀里只剩下一个干馍,饥肠辘辘的他,在路过一家买牛羊肉的小店时,掌柜的见其可怜,遂将他的干馍掰碎后用一勺羊肉汤在火上煮透与之充饥。饿坏了的他狼吞虎咽,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赵匡胤后,一日出巡长安,同文武大臣专程来到这家小店,让店主再做一碗羊肉泡馍。出了宫的他仍感到其味鲜美无比,于是龙心大悦,当即赏银百两。此事很快传遍长安,羊肉泡从此誉满古都。




2
葫芦头

大医学家孙思邈曾住在长安城光德坊。他经常拄着一根龙头拐杖,上面悬挂着一个药葫芦,悬壶济世。长安城的许多百姓都认得他和他的药葫芦。


孙思邈的住宅旁有一家小饭馆。主要经营玉肠汤(以猪肠和猪肚为主料),可生意清淡,孙思邈却是这里的常客,有时出诊回来便在这里吃,而掌柜的从不收他的钱。有一天,孙思邈在这里吃过饭后,掏出了长长的一串铜钱,放在桌子上说,这一次无论如何也得收下。掌柜的把钱塞回给孙思邈说:您老人家给穷人治病时从来不收诊金,您的钱我不能要,一是表达我的一点敬意,二是权当替穷人感谢您。第二天,孙思邈又来到饭馆,问掌柜的:为什么你的玉肠汤卖的不好呢?掌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顾客都嫌腥味大,油腻啊!孙思邈走进后厨,询看之后解下药葫芦,向锅里添置了一些中药,并向掌柜的叮嘱一番,临走时还把药葫芦悬挂在店前。经孙思邈这一调配,玉肠汤不仅祛了腥,除了腻,而且香飘四溢。再加上药王的药葫芦做招牌,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掌柜的为了感激孙思邈,索性把玉肠汤改名为“葫芦头”。




3
水晶饼

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有一年,寇准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陕西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


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


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晶饼” 。从此,水晶饼便成了一道名点和馈赠佳品。




4
腊汁肉

腊汁肉,早在战国时期就很有名气。《周礼》、《齐民要术》都有记载。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百年老汤来煨煮。其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人口即化。素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含油”的赞语。而腊汁肉的由来,伴随着一段源远流长的感恩故事。


相传,唐朝时期,长安城东有位姓樊的官宦人家,为人正直。那年陕南遭受水灾,不少人逃至长安。樊家开仓放粮,救济难民。一天,樊老爷拜朝回府,行至东门外,看见一个衣衫槛楼的小伙跪在一个尸体旁放声痛哭。经打问,才知随母逃难至此,不幸母亲身亡,无法安葬。樊老爷十分同情,命家人帮助安葬了老母,并赠银百两,让其谋生。


后来,樊老爷冒犯了朝廷,被削职为民,满腹怨恨,一病离开了人世。没过几年,家产也变卖一空,樊家生活日趋艰难。这时,家人禀告老夫人,柴房内有一棺木,可变卖度日。不料几个人去抬棺木却抬不动。樊夫人有些诧异,命人打开察看。原来是满满一棺木腊汁肉。香气四溢,色泽鲜嫩。她让家人拿一些上街去卖,很快便卖完了,吃到的人都交口称赞。后来登门买肉的人越来越多。樊家就在门口开了门面,生意兴隆。但眼看棺木中的腊汁肉即将卖完,樊夫人出了个主意:买些鲜肉,用棺木中的肉汁(汤)煮成新的腊汁肉,仍然保持着原味。原来,当年被樊老爷顺手救助的小伙子为报樊府之恩,借樊老爷80寿辰之机,用百株花椒树木料制成棺木。再从10头生猪身上剔下500斤精肉,烹制成上等腊汁肉放进棺内,密封后送进樊府。樊老爷寿辰吉日,客人甚多,对棺木没有在意。由家人抬入后院柴房,一放就是几年。


自此樊家便长期开起了腊汁肉铺,名气也越来越大。时光流逝,历经沧桑。1925年,樊家后代樊凤祥父子在西安竹笆市街南端挂起“樊记腊汁肉”的牌子,继承祖业相传至今。





5
柿子饼

李自成率军攻打西安时,路过临潼,粮食不够了,老百姓想援军却也没有更多粮食,正好当地特产的柿子熟了,就想用它来援军。可熟柿子很软,不好大量携带,且不耐久存。有聪明女子用少量面粉与柿子酱和在一起,加白糖与鸡蛋过油煎成油饼,解决了问题。




6
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又称嫂子面,古时有一个穷书生,父母早亡,只得跟着哥嫂度日。嫂子精于烹饪,常做一种酸汤面给他吃。后来弟弟学有所成,当了大官,衣锦还乡。有日,邀请同僚到家里作客,嫂子以酸汤面相待,众人尝后均赞不绝口。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嫂子面”便有了名气。由于“嫂”、“臊”谐音,天长日久,“嫂子面”变成了“臊子面”,一直延续至今。




7
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油塌"。相传,唐代段文昌丞相家里一老女仆擅长制作此品。据《清异录》记载,唐穆宗时,宰相段文昌家里有一号称"膳祖"的老女仆擅长制作这种油塔,且技艺精湛。在40多年的时间里,她曾将此技艺传授给100多名女婢。据说,得其真传的只有9个女仆。西安民间传说,真正能够继承段丞相家老女仆制作"油塌"技艺的,只有一人,足见其此制作技艺不易掌握。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市肆。唐天授年间,长安城里就有这种"油塌"。《朝野佥载》说,当时有一位名叫张衡的官员,位至四品。武则天决定加一品,升他为三品官。一日退朝归来,路过街市,忽觉香气扑鼻,下马一看,原来是刚出笼的热"油塌"。张衡垂涎欲滴,便悄悄地买了一个在马背上就食,被御史弹劾,因而丢了乌纱帽。可见这种"油塌"吸引力之大,已经到了"闻香下马"的程度。





系不系

很神奇呢

美食都有故事

那我们呢

应该也有故事

只不过故事太多

说不完吧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