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也说开水泡馍

2022-05-04 18:16:22

 也说开水泡馍


   开水泡馍,要说爱你不容易!要说恨你恨不起!    一一题记            

 

(一)

   对于地道的陕西特别是关中人来说,诸如羊肉泡馍、胡芦头泡馍等,一定是耳熟能详,且经常享用的美食了,但对于“开水泡馍”可能知之者不多,食用者更少了。特别是八零九零后及不少城里人恐怕更为陌生。然而,对于五零六零后的农村人,对开水泡馍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曾经在外乡上过学的,更对开水泡馍有着一种特殊的“爱恨交集”的感情。是的,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那“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年月,开水泡馍伴随着一大批农村学子度过了发奋求学的高中生活和青少年时代。

   把馍掰碎用开水泡着吃,是一种最简单不过的烹调和食用方法。正因如此,开水泡馍才成了特定条件下的“宠儿”。做为五零后的农村人,记得那时农村人时常吃开水泡馍:或是特别贫困的人家因缺油少米无从做饭时聊以果腹;或是懒于做饭时估且凑合;或是农活忙碌来不及做饭时赖以应急。而到外乡上学特别是上高中的学生,开水泡馍则是上学其间的家常便饭。对开水泡馍的情愫,正是产生于二年的高中生活。虽说开水泡馍清汤寡水,馍无劲道,毫无口味可言,但习惯成自然,吃多了也上瘾,以至到现在每隔一些时日,有意无意间还会泡一碗馍,就着咸菜或生葱洋葱美美的咥一顿,过过开水泡馍之“瘾”不说,还常止不住地向并不以为然的孩子们说道说道。毫无疑问,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开水泡馍不但少有营养价值,据说常吃还会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开水泡馍或许永远上不了现代人的食谱和宴席餐桌。然而,开水泡馍却也是一个“历史产物”,曾经发挥了最基本的充饥功能,在特定的年代维持了不少青少年学生上学期间和农村人的日常生活,从这个角度讲,开水泡馍也是有特殊的历史贡献的。


(二)

   从上初中起,就与开水泡馍结缘了。初中距家三、四里地,上学是走读。早晨上学校前一般来不及在家里吃饭,通常是带点干馍,边走边吃到学校,依次早操、早读、上课。三节课毕后到了正午,便连走带跑的回家吃饭,饭后再去学校,下午课毕后再走回家,一天往返两个来回。有时嫌中午回家时间太紧,便多带些馍,中午在教师灶上接点开水泡碗馍做午饭。如果说上初中吃开水泡馍是偶尔为之,而上了高中后,开水泡馍就是家常便饭了。

   上高中是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学校所在地比较偏僻,既不着乡也不靠县。学校也是按学区招生,一校管四乡,除了学校所在地附近村子的同学是“通生”,可以享受在家吃住的便利条件外,其他家远离学校的同学都是住校生,吃住都在学校。我家距学校二十华里有余,也是离学校最远的村子,自然是住校生了。

   高中条件比较简陋。住校生在学校住的是用木桩搭架支起木板铺麦秸的通铺,我们班三十多名男生住在一个支有通铺的大教室内。学校设有简单的稀饭炊和开水灶,解决学生的吃饭喝水问题。所谓稀饭灶和开水灶就是支了两口口径很大的铁锅,用来煮稀饭或烧开水。两个姓石的大师傅都是学校邻村人,因为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很有特点,故大家都称其为大石和小石,是两位十分敬业和令人尊敬的好人。开水灶傍设有四、五个日常涮洗用的自来水龙头,平时洗衣洗脸洗碗都在这里。记得一次我在洗一双布鞋时,可能是鞋太破旧或用水有点多,一位管总务的老师上前一句“看你的鞋值得了水钱不”令我大失颜面,无地自容。此事至今仍不能忘,这当是另话了。

    住校生一日三餐基本上吃的都是开水泡馍。除了少数家境好点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都上不起灶,只是偶尔从家里背些糁子或面粉交到炊上,付点加工费,换些饭票,和从家里背来的馍打间着吃。为此,通常每周需要从家里背一、二次馍。那时正是“学制要缩短、教育要命”、“社队挂钩、学工学农学军”和“分专业班”教学的时期,高中是春季招生,两年学制,每周五天半学习时间。学校管理很严,学习风气良好,旷课和迟到早退之类的事少有发生,学生每周坚持到周六中午上完课后方可回家,而回家的主要意义在于背馍。


(三)

   家里兄弟姊妹六个,大姐以下五个男孩。在弟兄中我排行老三。农村有“偏大的,向碎的,中间夹个受罪的”一说,常有长辈们以此戏耍于我,其实我可能只是平时帮家长干家务和农活多了一点而已。父母是基本农民,家里全靠父母种地维持生计,生活条件自然十分艰苦。父亲勤劳善良,艰苦朴素,正直敦厚,与世无争,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同时又精通农活,掌握芦蓆编织手艺。为了多挣工分,他总是不知疲倦的承担生产队各种苦活累活;为了补贴家用,他总是抽空编织芦蓆赚取零钱,而他自己却从不乱化一分钱。母亲精明能干,善于筹划,勤朴节俭,里外在行,尤其是特别重视孩子们念书,是远近闻名的“能人”。虽然是小脚,但在农活上从不输他人,还常年养猪养羊养鸡换取零钱置办油盐酱醋。在家庭收入甚微的情况下,她总是通过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维持家计。虽然孩子多生活难免艰苦,但相较之下却要稍强于类似家庭,少有挨饿的时候,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还记得曾发生过一个“拿馍换枪”的笑话——大约是上小学时,我背着家长用家里的小豆粑粑向本村一个复员军人换枪,粑粑馍是给人吃了,但枪自然是子虚乌有的了。母亲教育孩子的理念很超前,虽然父亲有时候不以为然,但她一直坚持着,再穷也要让娃念书,所以弟兄虽多但却无一辍学。而由于父母的辛勤劳作和省吃俭用,使得我们上学时还能吃上两搅锅盔馍,这在当时也算是比较“高档”的了。

   开水泡貌似简单,但那时的馍却来之不易,从家长做馍到学生背馍吃馍,无不包含着太多的酸甜苦辣。

 (四)

   凡家有学生的家长们,每到周六就谋划着给娃做馍的事儿。由于食粮紧张,缺米少面不知难倒过多少家长。有粮自然从容以对,无粮时心里空空,只能或阶段性借吃打还,或临时东借西凑,千方百计赶在周六把做馍的原料(无论是麦面还是玉米面)准备好,再“按铁打镰”,或烙锅盔或蒸窝窝头了。如果有足够的麦面自然是烙锅盔,锅盔馍水份含量小,能久放而不发霉。如是玉米面也只能蒸窝窝头或玉米面粑粑了。平时家里人省吃俭用,多吃窝窝头等粗粮甚或以野菜充饥,把麦面省下来,给我们烙的却是麦面和玉米面“两搅”的锅盔馍。家里有一口尺八大黑锅,烙成的锅盔直径尺二有余,活省省象个大锅盖。有时起面时母亲会放些菜油、盐和椒叶等,烙成的锅盔不仅耐存放,而且香味很浓,显得有点高大上。在农活不太忙的时候,母亲有时也会变换花样,爱心爱意烙些不但精致而且更耐存放的小“坨坨”馍。母亲在做馍时总是要给够给足火候,以便馍能存放更长时间。

   做馍的时间一般都集中在周日上午。这天母亲会早早起床,先“起面”,待面发好后便开始烙馍。烙馍用麦秸文火慢烧,把馍反复翻倒,直至两面发黄发脆,“触一处而动全身”时即可出锅。如果是蒸馍,架起硬柴大火烧约四十分钟左右就蒸好了。母亲在做馍时总是要给够给足火候,以便馍能存放更长时间。锅盔烙好后,放凉一切为二成两个半月形,然后用包袱包起来,等到下午两三点我们就背着馍上学去了。


(五)

   冬天一般每周回家背一次馍。春末夏初因气温高馍存放时间短,一周常需背两次馍。第二次背馍一般在周三下午,学校准假回家,但当晚或第二天一大早必须赶到学校以免耽误上课。那时农村自行车还没普及,绝大多数同学只能安步当车,有自行车的只是个别同学,有时候无车同学也会蹭自行车坐坐。每到周六和周日下午,乡间小路上常形成了一道道特殊风景:周六下午,同村或临村的同学三三两两结伴同行,差不多都背着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色军用挎包,里面装着空包袱和空菜瓶子,匆匆忙忙的赶路回家;周日下午,又会有三五成群的学生,一肩挎着包有半月形锅盔的包袱,一肩挎着装有咸菜或辣椒瓶子的鼓鼓囊囊的挎包,抄着小道耍耍打打的去学校。周末回家背馍并不轻松,离学校近点的同学,两天往返也有十五二十里地,远点的如我村的学生往返则达四十多里路了。如果是周三下午往返家里背馍,那就更辛苦了,走的急了脚上常会磨出小水泡来。

   馍背到学校后,通常都会用包袱包着,挂在宿舍土墙的木头橛橛上,如果是蒸馍则装在网兜里挂起来,保持通风以防很快发霉。碗筷无桌柜可放,也是装在挎包里和馍一起挂起来。周一周二,馍还比较湿软,过后便会变干,每到饭时,总会掰一块馍下来用开水泡着吃。每晌最后一节课毕,同学们便会蜂拥到开水灶上,用马勺给电壶灌满开水提回宿舍,把馍掰碎放到洋瓷碗里,倒上开水泡开后,三三两两地或座在床头,或端在宿舍外头站的站、蹲的蹲,津津有味的咥起来。从口感上讲,开水泡锅盔比开水泡蒸馍要好的多了,前者吃起来有点劲道,这自然是因为锅盔麦面的成份居多了。如果带有简单调料,有时也会变换花样,象调面条一样,用盐、醋、辣椒面调一下开水泡馍,以刺激味觉,增进食欲。带有咸菜、酱辣、油泼辣子的同学则以其佐餐,其他同学无不暗自羡慕。当然,关系要好的同学有时也会资源共用共享。还有在初春季节,同学们常会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到校外的水渠边或地里挖些小蒜回来,洗净后或直接就着馍吃,或切短放在大口的灌头瓶子里,用盐淹一下当菜就。如果高温季节一周背一次馍,那到了一周的最后两天就比较难熬了,这时馍常会长毛发霉,一股“死气”了的味道,无耐只能擦去毛霉硬着头皮吃,而周六中午则往往忍饿不吃,空着肚子走数十里回家吃饭。如此坚持下来,两年高中生活很快就过去了。

(六)

   虽说高中时节早已远去,但对开水泡馍却依然记忆犹新;虽然当今人们的餐桌日益丰盛,但农村仍然存在还吃开水泡馍的特困群众。因而,回味开水泡馍,既可以说是忆苦思甜,也可以说是老来怀旧。联系到目前农村大力推行的精准扶贫,当然也可以说是对当下农村贫困者和在上学期间仍然把开水泡馍当家常便饭的农家子弟的声援和对社会关注贫困者的呼吁。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会更加富裕,贫困者也会逐渐脱贫,开水泡馍的“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小。但不同的人,偶尔品味一下开水泡馍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是曾与开水泡馍为伴的过来人,感受到的是今非昔比和苍桑巨变;如果是老板大款,享受的是吃腻了山珍海味之后对简约生活的体验;如果是肥胖症患者,收获的是民间减肥妙汤和去脂方笺;如果是低碳生活的倡导者,践行的是营造绿色低碳环境的宣言……。而我作为过来人,时常吃开水泡馍,除了以上诸多情结外,更是寄寓着对千辛万苦养育我们兄弟成人、千方百计供养我们上学的已经故父母亲的无限怀念!这正是:

往日高中读两年,开水泡馍是常餐。

丁多粮欠家贫困,抵砺岁月万事艰。

烙细蒸粗皆不易斗麦升面筹借难

追昔抚今常感念,父母恩德重如山!


           


                                                                     (图片来自网络 .201706)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