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沈嘉柯看电影:舌尖3的失败,因为没有她

2020-10-28 19:39:32


舌尖3的失败,因为没有她

《舌尖3》的崩盘理所当然。

电影电视纪录片小说戏剧等等等等,一切属于创作行当的工种,想出好东西,都只有一个最核心的天条:才华

才华是一切创作的源头,是皇冠上的明珠。

没有才华搞出来的玩意,砸再多的资金,放再好的平台,铺天盖地搞宣传,都没法让观众真心被感动。


评分“感人”

《舌尖上的中国》的核心灵魂就是任长箴。

陈晓卿起了个头,但他本来只不过是想拍一部美食记录片。

按照纪录片的通常套路,找几个市面上的名流 ,每集来两个影视明星名人弄点噱头,比如陈晓卿一开始就想把小沈阳放到系列一里面。

再把有钱人吃吃喝喝的精细奢华说一下 ,再弄几个市井民间的小吃表达一下民间情怀,让自己手下的兄弟们执行出活,嘿,哥们儿就攒局成功,齐活了。

那会是啥玩意?两个字,平庸。


只要998,皇家铁锅,你值得拥有(设计台词)

平庸之人,做梦都做不出有才华的梦。

陈晓卿根本没有拍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才华,他的构思也就是做成一个美食片而已。

我们的感动,来自于执行总导演任长箴。

我特意去问得过国际纪录片奖的业内导演,他说了一句大实话:

如果《舌尖1》是陈晓卿主创,那为什么《舌尖2》照抄都不行呢,说白了,就是不行呗。

《舌尖1》最终出来的样子,活色生香,细致入微,克制干净,又动人心魄。

任长箴把整个纪录片的基调都脱胎换骨了。

任长箴和她的才华,就是一把暗藏锋芒的锥子放在布囊中,只要有机会,总会脱颖而出。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里面,有一集“自然的馈赠”,讲的是圣武茂荣兄弟挖莲藕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湖北。


我就是湖北人,我在江汉平原长大,吃着排骨藕汤,也站在池塘边,亲眼看着亲戚在寒冷天气里挖藕,从淤泥里,摸索抽出胖胖大大的莲藕。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在水里,在湿哒哒的藕塘淤泥里呆上几个小时,甚至近十个小时,人会冻成什么样。

人在这样环境下工作,会得风湿病关节炎。

即便穿了塑胶衣,仍然冷。

藕汤温暖鲜美,香气四溢。

挖藕人寒冷彻骨,但他们卖了藕,得了钱,又格外喜悦,笑得畅快。

作为男人,作为劳动力,他们劳作,养活一家子。

那是生活最本质的面貌。没有怜悯,不必煽情,如实如常

我们怎么能不被感动?

这就是无与伦比的才华啊!

平凡不起眼,众目睽睽无数人,都没去这样表达。

她主创的纪录片却出现了。这样的细节就出现在《舌尖1》里,这就是任长箴的才华。


而《舌尖3》,跑到几十年历史的回坊,就想当然,当成古老的传统文化习俗去拍。

我印象特别深,看任长箴谈她的创作念头,她喜欢干净的,生活本身有力量的细节。

她会去拍重症病房的护士,在清晨,打开窗户透光透气。

哪怕病房里都是死神逼近的患者,也应该让新鲜的风吹向他们,让阳光照射进来。

技术、设备、时间、资金,都必须依附在创作核心人物的灵魂上。

她的灵魂,就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最有意思的是,你会发现,观众在骂,网友在骂,美食顾问在骂,各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在骂,陈晓卿站出来打圆场了。


《舌尖上的中国》的确是陈晓卿牵头,但是备受好评的第一季,不是他的创作理念。

到了《舌尖2》,任长箴走掉了,陈晓卿自己披挂上阵,结果《舌尖2》就开始品质下滑,气质味道也变了,完全不如《舌尖1》。

《舌尖1》的情节,我闭上眼睛还能回忆起来,《舌尖2》的记忆,模糊了。

陈晓卿毕竟还是老江湖,没有任长箴的才华,但还算完成项目,不至于彻底荒腔走板。

到了《舌尖3》,就是我们都看到的——彻底崩盘。

陈晓卿一般都回避提这个事儿,《舌尖3》被骂成这样,他站出来说的那几句片汤儿套话,无非是不得罪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意思。

不好意思,这帮人赶鸭子上架 ,制作周期乱七八糟,软硬植入遍地都是。跟食物没关的内容都要硬塞进去。

《舌尖1》调研了一年,然后才慢慢去拍。他们这就基本上没什么时间调研,除了瞎糊弄,还能怎么样?

当然了,他们对此解释为创新。

央视就算不是最大,但也几乎是国内最靠谱的纪录片平台。

在一个庞大的平台上,好的作品会让更多人感动,因为那是独一无二的国家电视台。

同样,糟糕的作品也会让更多人生气和厌恶。


《舌尖2》的家常故事中,就有:

网友吐槽上海红烧肉做法不正宗,而这位河南母亲为了女儿学琴一心在上海陪读,竟然五年不见丈夫、连家人病危都不回去看一下(《华商报》)

真实的生活细节感动没了,变成了煽情的知音类故事。

真是连抄都不会抄。照着《舌尖1》依葫芦画瓢都做不到,可见同样工作,人与人的才华差距有多大。

《舌尖3》的失败在于——从创作变成了宣传

纪录片和任何其他的文化产品创作都是一样的,好的文化产品,充满探索的乐趣、未知的好奇,还有大量的知识密集的判断。

那是中国的底色,是广袤大地上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第一季深入到社会的肌底,看清楚皮肤下的血脉运行。

食物材料的选择,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人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

喜欢吃咸,喜欢吃鲜还是喜欢腌制品。

而第三季彻头彻尾就变成了宣传,不靠谱的中医理念,跟美食根本没关系的口红制作,大量的知识错误,还有很多江湖骗子的忽悠,全部都集中到一起了。


甚至《舌尖3》节目里还出现了“犯”。

犯罪人改造成功回归社会没问题,但是在一档公开的电视节目里宣称为爱情放下手术刀,这分明是公然撒谎。

这从侧面说明节目的漏洞之多,实在是太不严谨。

一旦从还原生活,转变为强行挖掘人物的感人故事,直接采用当事人自称的情况,缺失了调研部分,那谁也没法做到控制全盘真相,可谓自作自受。

要么就别渲染为爱放弃医生职业去卖麻辣烫,至少还能避开一个大雷点。

(图为因《舌尖3》走红的牛华八婆麻辣烫)

归根结底,创作源自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内心深处喜欢一样事,把这种喜欢深挖到极致。

而宣传注定了,只是拿一大堆的资料,找一大堆的所谓专家,同时还要满足各种广告,迎合档期的赶急,最后诞生的一定是一个大杂烩四不像,而且毫无灵气和人情味。

是《舌尖上的中国》遇到了任长箴,才有了值得珍藏和重温的第一季。

所谓才华,就是一个人内心的敏感与温度

才华这种东西,抢不走,偷不掉,山寨不了。

没有任长箴的才华,《舌尖上的中国》什么都不是。


- END - 

图文来源签约作家或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关注三味评谈

思想丨态度丨价值

本平台文章版权归「三味评谈」所有

联系转载  欢迎投稿

邮箱:1217456822@qq.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