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乡忆乡情】父亲

2020-10-01 22:54:45

编者按:本文为原创文章,系《单州古今》授权发表。

作者:檀卓群 檀翠军


  时间定格在2014年4月10日(农历3月11日),父亲的生命在这一天终止了。我们怎么也不能让自己相信父亲会以这样方式走完他平凡而辉煌的一生。终日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思念、痛苦、无奈、空虚。父亲一生虽然没有声名显赫的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谦逊的品格,宽阔的胸博和治学的严谨,却在这一片土地上传为口碑,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父亲檀兴民,1943年出生于山东单县时楼镇檀庄一个农民家庭。1958年考取单县一中初中部,因家境贫寒和地主出身,读到初二就中途辍学了。然而,父亲并没有放弃学业,一直在追梦前行,听奶奶说,父亲自幼酷爱读书,真是到了嗜书如命的地步。为了买书,他不顾身单力薄,到二百多里外的济宁拉煤;为了买书,他不怕蚊虫叮咬,去南阳湖打草;为了买书,他不畏严寒和危险,去东北伐木;为了买书,节衣缩食,烟酒不沾……。父亲常说:“有了书读,什么都不用愁了。”他没黑没白、没完没了地读,亲戚朋友说他中了邪,奶奶也劝他:孩子,咱不想好了,你也别受那个罪了。可是,父亲仍然是一个“愿意带着花岗岩的头脑,去见上帝的人”。书对父亲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牵着他的身心,使他陶醉,激他奋发,催他前进。父亲坚持自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书改变了父亲的命运,同时也拯救了我们的家庭。


  1977年12月9日,。当时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父亲激情难抑,奋笔疾书写下一首150行的长诗《难忘的一天》。据说当时阅卷老师争议很大,但最后竟然得了99分。长诗很快被传抄出来,师生竞诵,老少争讲,沸沸扬扬,广为流传。后来越传越神奇,说父亲被录取到北大了,成为一段佳话。然而父亲终因数学“0”分而未被高等院校录取。接着父亲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拜访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单籍包备五教授。当他知道父亲的来意后,连声说:“你的诗写得好,真好!传达出了一代考生的心声。”“这样的人才,不能录取,真是太可惜了!你这么有才气,这么有见地,难得啊!”“录取工作已经结束,我劝你明年再干一场吧。你能行!”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次挫折并没有使父亲止步,父亲坚信“走过去前面是片天”,“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父亲立志沿自学之路继续迈进。


  父亲后来做了乡村民办教师,他不管家务是多么的沉重和繁忙,也不管民办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多么的辛苦和劳累,始终以书为伴。1980年8月,父亲终于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在函授学习期间,由于种种困难,父亲不能正常地坚持面授学习,然而,每年的两次考试,父亲的成绩都遥遥领先,毕业成绩更是优异。1985年5月父亲和他的同学一起到曲阜师范大学领取了本科毕业证。1993年曲阜师范大学建校四十周年,父亲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庆典,这对父亲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同年,单县一中推荐他去菏泽地区、山东省参加“我为教育做贡献” 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其讲话稿《让闪光的路在足下延伸》于翌年被收入《烛光颂》一书,作为曲阜师范大学本科函授学习材料。


  成功的花儿,从来都为勤奋者绽开。1984年暑假,经领导的推荐和父亲的自荐,父亲被破格录用为单县一中高中语文教师。刚到单县一中时,一部分人怀疑这个乡间来的“”、“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既没有全日制正规大学学历,也没有高中语文教学的经验,能胜任工作吗?父亲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不论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秀率,都名列全市第一。“一石击起千层浪”,从此,父亲便成了受欢迎的老师,多年教高三语文,硕果累累。在此后几年里,父亲继续拓宽视野,重点抓阅读和写作,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强调自学, 激发兴趣,以读促写,精讲巧练,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进行“大语文”教学改革,所教班级的语文高考成绩数次荣获全市第一名。父亲不仅是教学“能手”,而且也是种棉“高手”。所种的棉花连年丰收,一时间成了传奇人物,报纸上发表了关于父亲的长篇报导《一从教学辟新路,又上种棉一层楼》。在全县推广父亲“科学种棉,发家致富”的经验。教师表彰会上父亲作了《尊重科学大胆创新——从种棉花说到教语文》的典型发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1986年9月荣获“山东省优秀园丁奖”,并把奖金捐献单县一中工会,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8年1月当选为山东省第九届代表,3月当选为单县政协副主席。


  父亲常说:“要教育好孩子,多做孩子的表率,为孩子们创造好的学习条件;不与他人比吃穿,摒弃一切社会陋习,多交益友,学会做人。如果不抓好孩子的教育,晚年没有幸福可言。"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好,我们有时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父亲的爱给了我们自信与快乐。而从父亲那里,我们学到了坚强,学会了处世,学会了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必不可少的。我们感谢父亲,是他带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他为我们打开了世界,是他教会我们如何认识和闯荡社会。


  “爷爷奶奶疼孙子,葫芦头里攒金子”,父亲疼爱培养孙子首先从起名字开始,《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许父亲想让他的孙子成为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大孙子取名为一鸣、二孙子取名为一飞。一鸣可真争气,快成了小作家小明星了;曾在《中国儿童报》、《东方少年》、《少年文艺》等报到杂志上发表《我没笑》、《捉天牛》、《香椿芽和土豆苗》,二孙子一飞也不示弱,父亲平时教他古诗文诵读、写日记,上小学一年级绘画、讲故事、歌唱比赛都获得了奖项。


  父亲于2001年11月办理了退休手续,并辞去了县政协副主席职务。他继续发挥余热,先后到曹县三桐中学、菏泽一中、河南虞城春来高中、上海建平职业高中等学校任教。父亲晚年喜爱外出旅游,每次都开心地背回来厚厚的一摞书。最值得父亲回忆的还数菏泽一中,他的文章《并非遥远的从前》以及《回雁旧踪》足见对这个学校的热爱和难舍。


  父亲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林业报》、《山东省考试报》、《中国写作报》、《语文教学通讯》、《菏泽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心存老屋忆读书》、《洋槐扁担柏木筲》、《诗人例穷蹇 秀句出饥寒》、《让闪光的路在足下延伸》、《人间重晚晴》等六十余篇文章,教育教学论文三次荣获全国一等奖。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他的学生也在报刊上发表习作数十篇,在全国性写作竞赛中数人获奖。退休后,他又发表了《啊,名人》、《回雁旧踪》、《夕拾朝花绣<乐龄>》、《梦绕魂牵唱单城》等数十篇诗文。


  这就是父亲的一生,在平凡中不甘平庸,在繁华中保有本真,在喧闹中自得宁静。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们恍如做梦,来不及尽孝,来不及说再见,甚至来不及和父亲好好说说话。父亲一生坎坷、为事业一生操劳,也曾经为儿孙东跑西奔,不辞劳苦……本该儿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却撒手人寰!他眷念着孩子们和他挚爱的家,父亲不该走!父亲走得太匆忙。在痛苦之余,我们很知足很感恩,父亲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良好的家风、勤学的孩子们、融融的亲情……我们要擦干眼泪,积极地面对生活,把对父亲的思念转变为对母亲的爱以及对孩子们的培养和关心,把好的家风继续传承下去,我们一定会沿着父亲指引的路更好地走下去,这也是父亲的心愿!他在天国一定会凝望着我们,和我们心灵互应。


  愿父亲在天堂里快乐、幸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