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河南文苑每日原创||邂逅新野板面||丁建忠

2021-07-17 21:04:16


 

    当时光的记忆有些泛黄,当悬挂的风铃不再唱响,我在静默中等待。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说:“却道天凉好个秋”。是的,秋天是个美丽而又多情的季节,秋天,扬起了我思念的风帆。


俗话说,友情之中唯有战友情最真,最深,最珍贵!


这是个周末,听说老战友转业回来了,我准备去看望多年未见面的老战友。


清晨我驱车上路了,大街上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流在我追思梦萦的心里。一路上心情特别激动,心也在画中漾动。


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便到了战友的家,这位战友是我在武威第五航校一起学飞行的战友,我们已经20多年没有见面了,那激动的心情就像平静的湖面打破了沉寂,扬起了涟漪。



久别的战友相见,分外激动,除了拥抱和握手,便是一串串的问话,向机关枪式的打出来。战友爱人眼噙热泪在一旁激动地说:“这么多年没有见面了,老了,快,快,还不请老战友坐下,快去沏茶”。老战友猛地一拍后脑说:“你看我只顾亲热,忘记了泡茶”。


老战友夫妇俩忙着去沏茶、洗水果。在静侯之时,我随手从他家的茶几上拿出一张南阳日报,看着有些陈旧了,我随手一翻,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舌尖上的中国 —南阳新野板面”。哦,怀着好奇之心,注目往下阅读。一口气把这篇文章读完,良思片刻,心生赞叹:我常吃的新野板面竟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美食呀,真是了不起!


老战友看见我一脸的惊愕,我连忙向他们讲述我与新野板面的故事。


说起邂逅新野板面,那还得从六十年代初说起。那是个记忆犹新的年代和刻骨铭心的日子。


 记得我父亲说,1959年,他作为高级农艺师受聘到湖北江陵县八岭山工作,因此,我们一家在此生活多年。小时候常听父亲讲老家的故事,什么火烧新野、三请诸葛、关羽植桑等典故不能忘怀,特别是讲到新野板面的故事令我肃然起敬。


 这种享誉中外的新野板面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而它与三国名将张飞有着一段轶文趣事。



相传公元201年刘备屯兵新野,责令张飞演练部队,准备打仗。随着训练的艰苦,张飞每顿食一桶面食而还感觉饥饿。于是,张飞叫来火头军士,令他想办法做出耐饥饿的饭。


 一个多月过去了,军士还是缩手无策。有一天,张将军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抓在手里,使劲甩在青石板上,面越摔越结实,将军顿时感到奇怪,又重新将面在石头上摔,然后拉成条,丢进开水锅里煮,捞出来以后兑以佐料和青菜,将军品尝后顿感可口。从此,火头军士便仿照将军的方式为将军做饭,将军吃后感觉面揉、有筋骨,吃了两大碗后,半天也不感觉饿,后成为张将军每顿必食的“美味佳肴”。凡将军打仗之时,必定要饱吃一顿,战场上将军勇猛顽强屡战屡胜,成为传奇式的人物。


从此,我常常想,一定要尝尝父亲讲的“新野板面”。


记得那是一个秋色正浓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时值高二那年,年方18岁,正是心高气傲的年代。那时,我家住在农村,离学校还有5公里的路程,那个年代没有自行车,上学全都是步行。


清晨,我吃过早饭,从乡下跑5公里去上学,风雨无阻,所以练就了一幅好身体。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我一路小跑来到了学校,刚到学校门口,就看见一群人在围着墙上的一张海报议论着。我怀着好奇也挤进人群看了个究竟。“哦,原来是一张招飞行员的告示”。我简单地看了一眼便抽出身子回到了教室。心想,与我没有半点关系。


上课的铃声响了,班主任来了,对大家说“有个好消息,空军来咱们市招飞行员了,作为高中生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让祖国挑选,为祖国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班主任的一席话令人十分振奋,下课后,我在报名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子。


过了几日学校通知去特招办体检,当时的江陵县八岭中学一共去了9名政审合格的学生。次日,我们在学校教导处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荆州区体检中心,经过十几项的体检,最后只留下了六个人。虽然我们的身体过了初检关,但过一周后还得去武汉空军医院复检。后来又经过离心动力试验、低压舱运动试验等,复检只剩下了两个人,这意味着我通过了层层体检,合格了。那激动地心啊,没法形容。。。。。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收获金黄,收获火红,收获翠绿,收获希望……


秋日,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秋风吹过田野,吹黄了稻子,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人们这才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地里的农民,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出了笑容,不知淌了多少汗,如今丰收在望,能不叫人开心吗?我的心情就像农民丰收一样甜蜜而又激动着。


就在我决定入伍时,父亲给我讲了许多,其中他讲到了新野的老乡唐朝边塞诗人岑参,他的经历同我一样,也是小时候随父母来到了江陵县岑河镇,而后通过勤奋努力,报孝国家,成为名垂千古的边塞大诗人。而岑参在甘肃武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这些我一一记在了心里。



就在1980年10月18日的那天,我们到沙市换上了空军军装,同战友们一起乘船来到了武汉,又从武汉军供站坐上火车一路向北,到了洛阳后再往西行,一路走一路看,体验到了大西北的广愗和凄凉,感受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


我们坐的大罐车经过了6天7夜才到达了甘肃武威市,这里就是古代凉州,我国空军第五飞行航校就座落在这里。


武威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无数戍边之人与武威割舍不开,众多文人墨客在武威留下足迹,他们创作了许多佳作至今熠熠生辉。


唐朝大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全诗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战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陶醉的场面,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慷慨悲壮之情。


宋朝大诗人陆游也在《凉州词》中写道:“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写出了凉州的荒凉和戍边将士保卫边疆的决心。


武威这个在戈壁滩上的一座古城,蕴藏着多少人间冷暖的画面,记载着多少沙场征战的故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白雪歌送武宣判官归京》诗里最著名的绝名,就是我的老乡岑参在戍边时写下的,描写的是仲秋时节的边关雪景。他在凉州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特别是《武威送刘单》、《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我最为喜欢。


    航校位于市区不远,我们就在飞行员专训楼住下。可想而知,那种训练是多么地辛苦了,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



    初识新野板面,是在新飞行员集训前的日子里。这是一个星期天,教练说:“小飞们,体能和航空原理训练你们已经结业了,为了犒劳大家,今天我特请示校领导同意,带大家到武威大街上去看看古凉州,游玩放松一下,怎么样?”话音刚落,战友们齐声欢呼,“好啊!


出发前,我们检查了着装,整理了军容,30多人上了一辆部队的专用通勤车,不一会我们就到达了武威南大街。这条街是城区繁华的老街了。


北魏诗人温子升在凉州乐歌中写道:“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赞美的是凉州街景和繁荣的景象。


在茫茫的戈壁之中有这么一座美丽的城市,简直令人惊奇,这里有山有水,有大片的林地,有文庙的马踏飞燕和著名的海藏寺。。。。


我走在大街上看到什么都感觉新奇,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瓜果香味。放眼望去大街上琳琅满目,武威大枣、苹果、葡萄、哈蜜瓜等成了瓜果的海洋,充盈着人们的嗅觉,令人垂涎欲滴。


作为南方人真的爱上了这座城市。走着走着,转过一条街,突然映入眼帘的“新野板面”蓝色长条旗上四个白色大字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醒目。虽然面馆在不起眼的街面,但食客们还真不少。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这个店。店老板一见我就大声招呼:“兵哥,里面请!”一口地道的新野话是那么可亲可爱。


老板是个50开外的老头,看我过来便大声地问我:“兵哥,来碗新野板面包你吃着中”。我急忙说:“老乡,来一碗,我看中”。 我们俩相视而笑。


老板急忙揭开案板上的盖布,露出了8寸长短的板面条,只见他左手捏住小面棒的3个头,右手捏住小面棒的另3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板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3根小面棒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3次,总长度达5丈有余,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不一会也围来了几位战友驻足观看,不时地拍手叫好。老乡说:“兵哥,这新野板面是三国时张飞多年来一直爱吃的面食,可筋道了,吃了可有劲儿。。。。


他不住地向我们讲着板面的来历,不一会热气腾腾地一大碗面就端上来了,清白润滑,晶莹透亮,盛在碗内加菠菜垫底,而后浇上沸腾的枣红色臊子,再捏上一些嫩绿的小白菜,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仅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我忍不住吞了两下口水。


一会功夫,一大碗板面就下了肚,胃里美滋滋的,只觉得真好吃,这真是天下美食啊,心中只想还吃一碗。但肚子确实吃不进去了。饭毕,我同老乡拉起了家常。原来他是新野城郊乡人,姓张,因儿子在航校警卫连当兵,不放心,所以他放下了家中的生意,来到了武威,一边开饭店,一边能照看当兵的儿子。因为他老伴去逝了,只有儿子是他唯一的希望,所以他放心不下。张老板说着说着,泪湿了眼眶....


其实,我也是新野人,只是第一次吃板面,并且是在异乡吃到了板面。因为在湖北江陵,那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常吃大米,根本就没有吃过板面,对板面的印象只是听父母讲如何好吃、这张飞是如何做成的板面。今天我从中体会到吃板面不仅是在品尝面食,而是在品尝回味一种三国文化和中国美食文化!


 八十年代那时,在武威街上新野板面仅此一家,但很便宜,不过2元一碗。可那时,我们的津贴不多,但是战友们会轮流请大家小吃一顿。偶尔逢年过节聚在一起,几位战友点几个小菜、几瓶啤酒,来碗板面,喝着,吃着,闹着,那情景比过年还热闹。


每每聚会我总会细细地品味岑参《凉州馆中与武判官夜集》诗,仿佛身临其境。诗写道:“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大诗人他当年与朋友在此聚会,看到武威的繁华与热闹后,禁不住豪气迸发,写下了赞美武威景色的句子,写出了武威多民簇共同生活的情景和一片繁荣昌盛及和平安定的气象,这都是他们当年戍边的功劳。


从那以后,只要是星期天我便约几位战友来老乡的饭店光顾,品尝新野板面。体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滋味。。。。


有一天,我带来了两位外国学飞行的学员,一位是朝鲜的,一位是津巴布韦的。当他们看见老板在案板上啪啪地摔面,眼珠子瞪的老大,惊奇地问我,这是干什么呀,我说是新野板面,我家乡的一道中国美食。


不一会,板面端上来了。视之,粉白、菜青,油红;品尝,肉烂、辣香、味道极佳。两位老外跟着我学吃新野板面,一会儿一大碗见底。津巴布韦的学员眼含热泪地说:“我长这么大也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我真想带一碗回到我的国家....”


那位朝鲜学员望着东方喃喃地说:“妈妈,我真想给您带一碗让您也尝尝....”


两个老外在那热泪盈眶地唠叨着,搞的我也眼泪丝丝的,我说:“没事,以后我经常带你们过来吃就是了,再学学手艺,不必感叹了”。




    从那以后,我便是这个店里的常客,凡是逢年过节或是星期天等时间,我便会约几个战友或老乡来这里海吃一碗新野板面,那个爽劲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一个冬天,我因感冒严重,住进了兰空医院,由于耽误了训练时间,被严厉淘汰。


幸好半年后我考上了西安空军电讯工程学院。临走时,一群战友约我又来到了板面馆要为我送行,我们点了几个小菜,要了几瓶啤酒和一大碗板面,大家默默地吃着,没有过多的语言。因为大家知道这是一次分别饭,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大家吃着默不着声,眼圈红红的......


光阴荏苒。四年后毕业,我被分配到了航空兵六师任飞行调度指挥员,无论多么繁忙,我时常怀念着在凉州的时光。虽然吃过西安的羊肉泡馍、陕西旦旦面、兰州的牛肉拉面、拉条子等风味小吃,但总觉得不如新野板面那样吃着得劲!


    “叶落总有归根时。从军18年了,1998年秋天,我从一位空军通讯营长职位上转业了。因为爱,我选择转业到了三国文化古城新野。


“征雁当惊新野城,海鸥不识旧家乡。”初踏上古老的新野大地,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


“村落黄邮聚,寒林赭水乡。”这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祯对新野的赞美。是的,美丽富庶的新野就象一块美丽的绿宝石镶嵌在南襄盆地中心,异彩纷呈,令人神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转业到了家乡的小城,什么都习惯,惟独不习惯没有了老张的板面味道。于是我像馋猫一样寻遍大街小巷,什么马氏板面、蒋氏板面、三国福临养生板面等我吃了个遍。但一吃总觉得或缺什么的,没有了味口。偶尔和同事一起吃新野最好地板面,也只是一脸的愁怅。


终于有一天,从湖北武汉来了八位当年一起入伍的战友来看望,我真是高兴极了。我订了一桌高档宴席却被战友们拒绝了,他们说:“我们是来看你的,不是来吃宴席的,我们是要一起陪你再吃一碗新野板面”。。。。


恭敬不如从命。我们几位战友沿着城区老街向南走,来到一家不起眼的板面馆落座。


我又发现了腰一样粗的大海碗,还是裤腰带一样粗细的板面条,香气扑鼻,一股熟悉的味道又充盈着我的鼻孔,记忆的味蕾仿佛找回了知觉,一位连喊今晚减肥的战友也要了一大碗。我们吃着、说着、唱着、闹着、拥抱着,仿佛又回到了军营....


我忽然发现,我怀念的不是新野板面,而是一起吃板面的军人和那曾经战斗过的峥嵘岁月!




 


作者简介:


    丁建忠,男,1962年10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10月入伍,军校毕业,在兰州空军服役18年,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98年10月转业到新野电视台历任记者,编辑,2OO2年调任新野县委宣传部负责外宣和网络科工作,2OO8年调任新野县文广新局先后任电视台编辑,局宣传股长,纪委副书记等职,,,香港大公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曰报,科技曰报,河南曰报,南阳曰报等报刊杂志发稿5OOO余篇。




投稿须知  


  1.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微刊平台,不限纸质是否发表过,文责自负。

  2. 投稿时一定要在稿件后直接注明联系方式及作者简介、照片。

  3. 稿费来自赞赏,赞赏的百分之五十为作者稿费(两周内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本人),百分之五十用于平台活动费用(赞赏低于十元不发放稿费)。

  4.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803895976

  5. 名誉主编:乔健   张国领

  6. 主编:郭俊霞

  7.稿件在一个月内未刊登的请自行处理

  




第二百四十七期:丁建忠作品(图片网络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