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壮游日志 | Yuki的流水账

2020-09-08 02:55:33

摄于:泰山

摄影师:迈克


Yuki不喜欢拍照,不过这张回眸肖像照确是我这次壮游中最满意的人物照。希望可以治愈Yuki同学的拍照恐惧症。这次壮游不仅是文化的学习,还有体力的挑战。Yuki同学开始对自己爬山的信心不足。不过,走过来了,证明Yuki同学也是个女汉子。

 

文:袁有晴(Yuki)

 

七月十日

今天是我们开启华夏壮游之旅,上午从上海出发,乘坐火车抵达泰安。刚刚来到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个下马威:泰山登顶。从山脚下抬眼望去,只见泰山宛如隐天蔽日、云雾缭绕。再一问,登顶需过台阶七千级。我顿时脸色煞白,这体力活可不是我的长项。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然而我却无心欣赏此等美景。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甩在队伍的末尾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同行的男生不断好心地提出帮我背包,甚至背我,都被我委婉谢绝。一来我怕自己“庞大”的身躯压垮他们,二来我也想尝试一下这个挑战。这不也是在激发自己的潜能吗?爬泰山我们一共花了六、七个小时,但好歹我是坚持上去了。晚上躺在床上是浑身无力,夜里也因身体酸痛而醒了多次。登顶途中的痛苦更是不言而喻,每每也想过放弃,但抬头望向泰山顶峰上的那一丝曙光时,又有一种意念在鼓励我坚持下去。我虽然体质弱,但意志力可不弱!

 

七月十一日

一早四点就起床爬山是为了观泰山日出。生平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即使身体很冷,也挡不住内心的激动。随后又参观了孔庙,明朝时迁城于曲阜。在这里,我被它厚重的历史气息所震撼。晚上,弘亿老师给我们上了第一课,他的一些观点我很赞同:历史现场与记载往往存在历史落差,比如千年前的开封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但今天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九百年前,开封城破;五百年前,,也难怪它再难恢复往日的繁华了。

 

七月十二日

铁塔非铁,只是颜色似铁,故称铁塔,听了这一解释,我不禁捧腹。虽然起名简单随意了点,但毕竟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所以还是体现了铁塔的珍贵。天气十分炎热,我满头大汗地看着铁塔,不知为何心中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震撼。也许正如弘亿老师昨天所说的历史落差问题吧。随后参观的镇河犀牛反倒让我更感兴趣一些。在午后阳光的炙烤下艰难地穿过砂石地,我触摸了一下这个“四不像”,竟是凉的。传说建它是为了抵御黄河泛滥之灾,为明朝河南巡抚于谦所建,表达了人民要求根除河患的强烈愿望。明明是珍贵的历史遗迹,为何除了我们一行人再无他人?难道是位置太过偏僻?我心里冒出了一连串的疑问。走到石碑背面,更是触目惊心:背后刻满了各种涂鸦。为什么部分游客的素质这样低呢?我的心里充满了不解和惋惜,该如何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我陷入了沉思。

 

七月十三日

才缓了不到两天,就又要开始了面对此次壮游需要挑战的第二座山:中岳嵩山。已经有了前两天登泰山的铺垫,知道该如何控制节奏,保持体力,但不知为何,感觉上少了一份兴奋。嵩阳书院是很值得一去的,这是一所堂堂正正的儒家书院。它十分古朴雅致,大门上挂有一块黑色的匾,上面刻着“高山仰止”四个字。古时只有最优秀的才子才能在此读书,它也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制度的标本。今天我竟能在此随意走动,不禁有点小窃喜。

参观完书院,就是爬“外方”了。它的险、俊在五岳中并不起眼,但它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的重要屏障,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中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不得不说,登嵩山有一个血的教训:千万不要过于相信和依赖地图。原定只爬山体的四分之一,却被地图误导了,一直到了顶峰,整整用了七个多小时,七千多级台阶。唉,看来我是与台阶较上劲了。这次登山的艰苦就不一一描述了,只记得山顶虽然荒凉蜿蜒,但向下俯瞰,景色确实不错,置身其中,有一种在云海中飞翔的感觉。因为没有缆车,只好继续用颤颤巍巍发软的腿走下山来......犹记得到最后,体质羸弱的我是大脑一片空白......

 

七月十四日

终于迎来了比较轻松的一天!最喜欢三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第一眼见它,就有一种魂魄都被吸引进去了的感觉。不知是为它这宏大的规模,线条优美的雕刻还是大佛那慈悲的面容所感动,总之有刹那间,我沦陷于这伟大的石窟中并被深深地感动。据说它有窟龛两千三百多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品。满怀对古人高超技术和智慧的膜拜,我久久不愿离开。

随后参观的白园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墓,墓园景色十分出众。想老白一生清贫,却眷于死后葬于龙门,遗憾的是他生前没有什么人资助过他,过世后了结了他葬于此地的心愿。今天前来白园的人倒是络绎不绝:尊敬他的、学习他的、祭奠他的、前来了解他的……想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洛阳博物馆也很值得一看,去过了大英、大都会、卢浮宫这三个世界级的博物馆,这是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度参观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博物馆,一睹中华文明的历史瑰宝,很是激动和震撼,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如此的丰富美丽,像白玉杯、北魏的泥塑人面像等让我喜不自禁,不愿离开。我为我们拥有如此灿烂文明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

 

七月十五日

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明晃晃的太阳烤得人头昏脑胀,不想思考一丁点的东西。即使今天是参观著名的函谷关,我也还是有些没精打采。和想象中相比,函谷关确实让我小小地失望了一把,虽说它是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不知是不是天气造成的不适,感觉上不太吸引我,反倒是与函谷关相关的老子更让我产生兴趣。一进去,那高达三十三点三米的金色老子像便映入眼帘,传说当年老子就是在这儿的一块石头上作出了著名的《道德经》。

函谷关作为军事要塞,从地形地貌上来看,其易守难攻,在战争中的优势一览无余。在此处发生了许多著名战役,如秦末楚汉战争中,项羽与刘邦曾有过攻守一战;又如唐安史之乱时唐军与叛军之间的“桃林之战”。放眼眺望,函谷古道上仿佛还能看见当时战火的硝烟。对于今天来说,那些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已如云烟,但留给后人的是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PS:今天开始了我们小组的第一次集合开会,但我们组还有一位组员还未报到呢。

 

七月十六日

原本以为登华山会很累,但经过前一周的洗礼,全程下来居然比想象中轻松许多!当然这其中有半程是我们坐索道上下山的缘故。毕竟“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我们在实际攀爬的时候,才体会到的确很险,有些台阶只有半个脚掌的深度,坡度又陡,必须手脚并用才行。华山的景色与前两岳明显不同,泰山是雄,嵩山是峻,华山则是险。登上山顶,再一次置身于云海之中,我望向飘着缕缕轻纱的蓝天,很希望时间就此停留在这一刻。顶部的悬崖边有一块巨石,是观赏华山美景的不二之选。我把身体倚靠在栏杆上,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不会摔下去,但见身边云雾缭绕,阳光普照,阵阵凉风从看不见底的山下迎面吹来,只觉得十分惬意凉爽。就是可惜可怜的Mike,整个队里只有恐高的他没有登上这块巨石,无法全身心地感受华山的无限风光了。

下山的路更觉陡峭,有一段几乎是垂直向下的。平时貌似大大咧咧的我也腿软了,紧紧抓着旁边的铁护栏不敢松手,哆哆嗦嗦地迈不开脚步,可这种时候旁人也无法帮助,只能悲惨地靠自己慢慢挪动,但总算是有惊无险,顺利下山。

七天的行程下来,我的身体似乎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行程,心里有些小小的骄傲:七天之内登上了五岳中三岳,只怕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吧。

 

七月十七日

华夏壮游就是这样,前一天把你的体力消耗到极致,第二天再让你慢慢地缓缓劲儿。从洛阳到西安,从一个古都到另一个古都,不过西安毕竟是繁华的省会城市,相对繁华许多。陕西历史博物馆不愧为省会的名珠,它的外形建筑就非常壮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整体全是仿唐建筑。而西安作为中华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自然是不仅仅于展示唐代文物,它的展品从远古到近代,多角度地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丰富多彩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比如十分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盆、唐代的三彩天王俑……我向来喜爱这些带着厚重历史气息的文物,此刻的心情自然是满心欢悦。唯一的缺点是游客太多,我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挤成了“肉夹馍”,索性偷偷脱离大部队,一个人抢先跑到别处去一饱眼福。

在来西安之前,我还未曾听说过小雁塔,今日方知它是大雁塔的姊妹塔(其实并不觉得有何差别),既然来了,就顺便上去看看吧。只是没有料到仅十一层的塔攀爬起来这么费劲,塔内空间小、暗、楼梯跨度大。顶上那些好看的佛像壁画,只能无缘欣赏了。

 

七月十八日

昨日观赏了小雁塔,今日便来参观大雁塔,西安的酷暑最终击败了我们,匆匆在塔外转了一圈,看了一下它的外形和介绍了事。没办法,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睛。

碑林博物馆却是感觉荫凉了一些。抬眼看到,正碑的“碑”字少了顶上的一撇,说是故意这样写的。我发现古时候的人很喜欢在题字是故意写一些“错字”玩文字游戏,实则是在隐喻一些别的含义,相同的例子还有几天前参观的孔庙出现过。我依旧不太接受这样的做法,在我看来,文字本身就有每一个自身独特的意义,它是一个严肃而美好的符号,应该是规矩正确地运用和表达。绕开这字的问题,碑石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碑林也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从小听到大的昭陵六骏也收藏于此,这之前都还只是在美术书上欣赏过图画,今日,见到实物,算是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只是最喜爱的飒露紫还流失在国外,这里的是一个赝品。想到这,就非常痛恨当年偷盗文物的无知国民和外国强盗,让我们中华文明的许多瑰宝都流失了。

晚上,在古城墙上观看了演出《梦长安》。在古城这样的背景下表演非常有气氛,讲述的是盛唐时大唐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友好贸易往来,大唐盛世如此演绎,当年盛况宛若就在眼前,让我心潮澎湃。

令人遗憾的是,陪伴我们多日的弘亿老师即将与我们告别,剩下的行程他不再和我们一起了。放心吧,弘亿老师授予我们的每一课我都铭记在心了。

 

七月十九日

在西安逗留了三天,今天出发前往甘肃天水。由于路途遥远,所以只参观了伏羲寺,但这儿真的没有令我失望。

顾名思义,伏羲寺就是为了祭奠伏羲而建。从入门开始,壁画、雕像……到处都是伏羲的形象,也不知作者是怎么想的,过去看到的孔子、老子都是身着深色服装,表情肃穆而庄严。而眼前这位老者,衣着草裙,表情丰富生动且动作滑稽,不禁让人心生亲切之感。也许是孔老二人因为是为人师表,所以需要严肃庄重一些吧。出于对伏羲在远古人类史上种种贡献的尊重,也是出于对他第一感觉的喜爱,我买了一个小小的有伏羲形象的钥匙扣,算作对今天行程的一个纪念吧。

 

七月二十日

天水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存在了,虽然名中有水,但缺水是它的常态,这从沿途的地形地貌就可以看出来。麦积山石窟就在这里,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还真没有辱没这一称谓。

石窟看起来又高又险,可不知为何,我们爬上去倒也觉得轻松,因为有栅栏可以扶着,也还是很安全。它建于后秦时期,在唐开元时因地震导致石窟崖面中部塌毁,从而分成了东西两个窟群。非常遗憾,为了防止石窟毁坏、风化,大部分的石窟用门与游客隔离,仅有的开放的洞口还安上了栅栏,即使用灯光往里照也看不出什么东西。然而还是有不少游人把钱想尽办法塞进门缝里,以求佛祖保佑,也许这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吧。对于开放的洞窟,我比较喜欢第142号窟。它于北魏时期被开凿,里面有三生佛及菩萨、弟子,壁面有飞天、供养人等,是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之一。

这些石窟艺术,汇集成了一个大型雕塑馆。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塑像,极富生活情趣,这里的塑像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说明从这一时期开始,这些创作中开始关注人文的东西了。经过今天,我对石窟文化艺术的兴趣又加深了一层。

 

七月二十一日

这几天的行程很赶,昨日从天水到兰州。作为一个西北的省会城市,我还是忍不住要吐槽:这里的交通太太堵了。

计划中的黄河徒步并没有走多久,感觉很轻松。中途有一段我们乘坐了以往从未见过的羊皮筏子。这是由几个灌满了气体的大羊皮袋子和几根粗木桩子组成,看上去十分简陋,上去后的感觉倒也还平稳。坐上去的那么一瞬间,我有一种穿越回了几百年前的恍惚,仿佛自己成为了一名古人,乘着筏子缓缓的漂泊在黄河之上。仗着年少,也没有担心有任何风险,随性就好!用手捧起一捧黄河水,水从指缝中流走,剩下的是一层薄薄的泥沙,不知这里面又沉淀了多少的历史呀。

甘肃省博物馆据说在众多的省会博物馆中也是很出众的。它里面收藏的“马踏飞燕”如今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标志,属于“馆宝”级别。见到真品,做工真是栩栩如生!太精致了!艺术的展馆同样也很吸引我,因为这次壮游我关注的主题是与丝绸之路,正好切合,所以在这里我认真地浏览每件展品及介绍,快速抢记吸收,希望对自己有所帮助。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一路参观下来的各个博物馆,我反倒是对甘肃博物馆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七月二十二日

擂台汉墓进去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大群军队,之前在资料上的图片上看还以为是一座小模型,可没想到它其中的一匹马都比常人高出一大截,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马踏飞燕”便是出土于此。

可能是因为从小就喜欢看探险类的书籍,我有一种特别地爱好,遇到墓室之类的不但不害怕,还特别喜欢转进去考究一番,哪怕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擂台汉墓虽被盗过,但里面的建筑仍保存较好,屋顶是拱形的,墓门呈半圆形,很矮,需弯腰俯身才能通过。我偷偷借此机会在Victoria颈后吹凉气,足把她吓得半死。有一个问题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在墓室里有一口深不见底,上直通地面的枯井?

事实证明Mike的话真不可信。当我们从高速公路下车,偷偷摸摸地穿过铁丝网和大草原徒步汉长城时,我们天真满满地被告之只需走十公里。于是,我凭借打小就不太发达的小脑,踉踉跄跄地在几米高的土堆上面上上下下(我承认上坡基本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下),重要的是还需要保持平衡,古长城因年代久远,风化得厉害,土质很松,稍不注意还会滑落下去。这一路蹭了满身的泥土不说,背着二十多斤的全部行囊不说,还要爬石头山也不说,关键说好的十公里悄悄变成了二十多公里!六个半小时呀!毫无悬念的,我又落到了队伍的末尾,走得昏天黑地,分不清东南西北,最后吃完饭还是被周大哥架回车上的。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天公作美,天气十分凉爽。经历了这一遭,我倒也不后悔,沿途看到夕阳下的塞外草原美不胜收,我的体力和意志力不也得到了又一次的突破吗?嗯,我很骄傲!我行!

PS:最开心的是晚上看到无数划破天际的闪电(但没有下雨),景色太壮观了。

 

七月二十三日

昨天累成了狗,本想睡个懒觉,却不想一早被老妈的一个电话给吵醒了。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行程已经走完了一半多,但恍若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妈妈在电话里问想不想家时,竟是毫不犹豫的回答“不想”,确实,我们的行程内容太丰富多彩了,你根本就不会想到下一秒又会有什么精彩发生。

马蹄寺同我以前参观的寺庙不太一样,大概是因为它包含着浓厚的石窟艺术,祭祀之物也带有西北地区特有的气息。其实与那些著名的石窟本质一样,马蹄寺也是石窟构成的。藏佛殿石窟规格之宏大,千佛洞石窟雕刻之精巧,虽非鬼斧神工,却也有独特的魅力。建在山上的庙群,对于我这个南方孩子,实在是有太多的感动和新奇。

看着吃了多少天的羊肉泡馍和羊肉粉,心情就很郁闷(吐槽:我觉得大西北的菜太难吃了,咸而不辣),但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我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着:可以骑马了!同行的伙伴好多不愧是有丰富课外生活的体制外学生,一个两个的都那么会骑马,我只能愤恨不平地看着他们英姿飒爽地策马狂奔。我的牵马人却一直喊着“小女孩,不放心”之类的话,非要骑马带着我,更别说让我一个人骑马飞奔了。可悲呀!明明我的白马儿那么漂亮,骑马场的草原那么辽阔,我却只能看着自己的马儿一步一步慢悠悠的踱着步。

回到旅馆后才感觉自己快被冻僵了。海拔三千多米的张掖此时的气温只有摄氏7°,而我只是在夏装上加了两件单外套,因为不小心踩进了泥水里,所以用冰水直接洗鞋和脚,也难怪差点感冒了。突然好怀念几天前,因为肚子疼,善良的小伙伴们帮我买的红糖姜水,此刻好想来一杯啊!想着想着,把手裹进衣服里取暖,我竟然对着讲座的老师睡着了……唉,实在是太累了,也就还请老师原谅吧。

 

七月二十四日

本以为独自骑马这件事怕是要抱憾而归了,谁知刚吃完早餐,可爱的Mike又带我们进入了骑马场。天公作美,终于天晴了,我们骑的还是那批跑马。昨天一直盯着我的那个大叔这次不在,我终于可以顺利奔向我的马儿啦!从未有过独自跑马经验的我第一次尝试,心中还是很忐忑的。但是兴奋战胜了恐惧,一等牵马人嘱咐交代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指挥马儿向坡上冲去。刚开始时很害怕被马甩下来,手一直死死拽着缰绳,咬着牙,感受到呼啸的风从耳边刮过,气温不高,但自己的手心全是汗。渐渐地,身体适应了马儿飞奔的节奏,也就放下了恐惧,有心情欣赏周边的风景了,路过一条条藏式经幡,似乎回到了曾经去过的稻城亚丁,它们有着相同的感觉。其实我的这匹马儿非常听话,指挥起来毫不费力,我不想回到大部队去,于是又偷偷让马儿折返奔跑了三次,掌握得也越来越熟练了。若是没有Leo故意让他的马挡住我的路就更完美了!几番下来,我是大汗淋漓,整个人乐得是飘进了云层里。牵马人走来问我“怕不怕?”我连连摇头,都还没骑够呢,怎么会怕?

Mike说得对,其实我们是挺幸运的,到哪儿哪儿的气候就正好,徒步时是天阴,看星星时天晴,更如今天在去嘉峪关的路上,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那么美的彩云。那是语言无法描述的:它淡得让人心疼,仿佛轻轻一拂手就会散开了;但它确实是轻如纱的存在,不同于彩虹,它是“凝”在薄云上的;绿、橙、蓝、粉……足足持续了好几分钟才慢慢散干净。我已把那最美的景象深深印刻在心里了。

嘉峪关更是雄伟壮观。明明已是这么偏远了,游客却还甚多。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这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大要塞。这一路经历了大山大河、平原丘陵、高原上的草原、戈壁和沙漠,我不禁感慨我们国家地貌的丰富壮观。这些天的行程令我觉得自己是一天一个世界。最后还要补充一句:戈壁落日绝对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独一无二的落日景观,从漫天晚霞到最后一缕余晖消失,每一秒钟都有理由被铭记。

 

七月二十五日

   今天绝对是坐车最长时间的一天(好在我向来喜欢在车上睡觉),我却未觉得有任何不适。小伙伴们除了睡觉,也开始着手考虑最后总结报告的事了,小组内进行了讨论,但没有得出什么像样的结果。

爬榆林窟的时候,确实是令人心惊肉跳的。那个石窟简直就是缩小版的攀岩,还没有任何防范措施。我在向下爬时,有一次差点因踩不到落脚点而直接摔下去,有了这一阴影,我对探寻榆林窟就少了份兴致,再加上之前也参观了几个大的石窟,对这里也就见怪不怪了。也因为下雨,我没有走完全部石窟。

累了一天,终于赶到了我最向往之地——敦煌。

 

七月二十六二十七日

我们的落脚之处与鸣沙山只隔着一道铁丝网,离莫高窟也只有二十分钟车程,出行方便,因此也就不在乎旅社条件的艰苦了。作为最最著名的石窟,莫高窟没有让我失望,可惜的是只能参观到其中的八个石窟,绝大多数石窟都进行了封闭式的保存,不对游人开放了。

月牙泉名曰泉,我却未见到一滴水,骑着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确富有“诗情画意”,但我差点被炎炎烈日烤熟,因头天晚上在沙山上看星星和日出,只睡了不到三小时,所以在骆驼背上还差点睡着了。看着没有泉水的月牙泉,我不禁为这片正在消失的沙漠绿洲感到惋惜,感叹人类为何没有能力去保护它们。叹今朝看古事,却只是一沙的荒凉。

沙漠的夜空是我见过最美的星空,辽阔的夜空似乎能包含天地间所有的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银河。

为了迎接客人,沙地上举行了篝火晚会。所有人都手拉手载歌载舞,宛如一家人,我突然意识到:华夏壮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向了尾声。


...七年...

圣诞招募 |黄河壮游:

看见上下五千年


寒假招募 |埃及壮游:

和世界级的专家一起,

行走史诗级的地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