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周村地名故事之:金山

2022-06-27 19:03:26

金山,是与凤凰山、卧虎山、、簸箕山、葫芦山、驮篓山同一山系的一座山峰,位于凤凰山东南、卧虎山西北,处于山系的中间位置。这一山系呈西北东南走向,其西北端,起自白云山主峰东麓下的台头村,止于范阳河西岸驮篓山,逶迤20多里。是与山东长白山系形成于不同年代、不同地质构造的一独立山系。

发源于白云山柳泉口的淦河,紧傍凤凰山脚下蜿蜒南来再东折,环山半周北去。山阴筑有凤凰山水库,形成风景秀丽一处人工湖。山系东南侧,则有源头之一发源于白云山东麓的范阳河,在其余脉明山脚下截流,形成一处中型水库,现在叫做“文昌湖”。“萌山倒影”为旧淄川县“二十四景”之一。金山山系连同其余脉涉及面积30余平方公里,过去横跨淄川、长山二县,现在地属周村、邹平、淄川三区(县),大临池、南郊、王村、萌水、商家五个乡镇。山系周围聚居30余村庄2万余人口。山系之中的凤凰山,旧《长山县志》《淄川县志》均载入,簸箕山、葫芦山、泉子山载旧《淄川县志》。

这是一方人杰地灵山水胜地,自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逐水草而居。在凤凰山西麓淦河二级台地船沟,发现有一处规模较大的龙山文化时期至汉代的古人类遗址。该遗址生活区、生产区、墓葬区分工明确,文化层次分明,最底层属于新石器世代晚期,最上层发现有汉代遗存。其中一处窑址规模巨大,窑炉直径足有三米,炉壁烧结的红色土块厚达30公分,足见使用时间长久。在一平方公里遗址区域内,分布有龙山文化、春秋、西汉时期特征的陶器、瓷器,是一处中等规模古人类遗址。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商周时期,在山系以北的淦河之滨,建立起了於陵城,成为齐国西部早期的一处文化、经济、军事中心。汉代以后,在山系周围形成了若干现代意义上的居民点。明朝初年,由于战乱、瘟疫,鲁中地区人口锐减,朝廷以行政手段从河北枣强、,形成了现在村落布局。山系周围村庄的命名,多带有地域性山水文化特色。凤凰山西的三台头,是因为坐落于山下土台之上而得名;山南的北河东、南河东,是因为在淦河东岸一南一北建村,可为名副其实;而位于金山与凤凰山连接处山垭口里的宁家庄,原名就叫“宁家豁口”和“东上山”;凤凰山东麓半山腰一个小村子,则直接叫做“山头”;金山东麓的一个村子,则以山名为村名,叫做“金山”;其支脉葫芦山西麓的彭家庄,最初叫仝家坞,就是地处高坞之意;山脉东南侧的五个村子,俗称“一溜五道开”,自东至西,即吕家庄、东道开、郭家庄、平楼、西道开。

关于“道开”之名的来历,历来有多种说法,其实“道开”就是“开道”之意:道路开通。这一村名蕴含着一条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古代这一代山区尚属荒蛮之地,通往青州一带的道路只有从王村经冶头到淄川这一条路可走。西汉初期,为了开辟一条济南国到於陵邑的新通道,就选择了一条新捷径:自王村北拐,经临池东折,从彭家庄往东,翻越琐石岭经道开至池子头再北折,经凤凰山东麓演礼庄到达於陵邑,即今天的古城村。这条新路的开辟,缩短了济南至於陵再转向青州的距离,极大方便了旅人。由于是官方修建,这条大道叫做“官大道”。这一名称,在这一带百姓中世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纪念新道路开通这一历史大事件,后来这里建立起第一个村庄,便以“道开”命名。这五个村庄虽各有名字,但当地人习惯称其为“一溜五道开”。道开地区有村落形成,应在这条新道路开通不久的汉代。唐宋时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居民点。明初丁姓迁来,逐渐繁衍成大家族,不断从道开向四周村庄繁衍,才有了以丁氏为主聚居的平楼、西道开,一直附近的朱家庄、东阳夕、毛家庄、吕家庄、池子头、郭家庄等村庄都有了丁氏后人聚居。清朝乾隆五年撰修《丁氏家谱》序言:“始祖之家于淄也,原籍直隶枣强,由明初迁发莱阳,再徙居淄邑为业。去淄三十里,邑西北三五连村,皆曰道开,实吾丁氏之祖居也。状其形胜,四面青山环绕,前后绿水潆洄,村口孔道四达,交出道开,命名以村,其以此乎”这段记载可以佐证“道开”村名的来历。

明末清初,因这里山明水秀,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在簸箕山南麓的道开村北,曾经建有一处著名私家园林“候仙园”。清初,淄川籍刑部侍郎高珩重金购买,在此休闲养老。康熙年间,转卖于青城籍荆南道副使韩庭芑。乾隆年间撰修《淄川县志》载有唐梦赉撰写的《候仙园记》。

而金山西北麓、凤凰山南麓的淦河之滨,也于明朝初年形成了两个村子,既北河东、南河东。河东村最先由解姓由冀州枣强迁来凤凰山下居住,在原有居民点上建立新村繁衍生息。解姓人家迁来百年,人口繁衍迅速,有一支后裔在村南建立新庄,称为南河东。河东村山抱水绕,靠山面水,是一处风水宝地。据传说之所以解姓人家在这里建村,是因为凤凰、金山、淦水皆为吉祥山水之名。金山山巅有一片裸露白色岩石,在平整光洁的岩石表面,有数道五六公分深类似耙齿划痕,这就是有名的“金耙齿”。这里乡民祖辈口口相传,有一年有人看见一头金牛,拉着一盘金耙,从葫芦山里钻了出来,从西南来向东北去,一路留下几十道耙齿划痕,到了金山顶上在一片石头上留下了这一片清晰的耙齿划痕,忽然不见了金牛踪影。人们坚信是金牛拉着金耙钻进了金山,人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等待金牛再一次出山。这也是此山称作金山的来历。

这方百姓吃苦耐劳朴素敦厚,数百年来,过的是土里刨食的日子,却有着金子般的理想与憧憬。他们信仰山水自然,敬畏一切生灵,形成了地域色彩浓厚的信仰文化。

最为独特的,他们信仰“石大夫”,在山的四周有四处“石大夫”爷爷祭祀场所,祭拜偶像是一块或者一堆巨石。葫芦山“石大夫”爷爷,是一块光滑巨大的青石;金山东侧山腰处,有数十块浑圆光滑的巨石,大者上百吨,小者数吨,如蹲如卧,如站如立,如静如动,或高或矮,或丰腴或骨感,姿态各异,情状栩栩,如一家老幼窃窃私语。乡人在每块巨石前面立有石碑,各以神名名之。尊其最大者为“金山圣母”,其次者为“石大夫爷爷”,依次还有“泰山奶奶”“山神爷爷”等。据碑文记载,早在明朝洪武六年,这组神石就被周围民众膜拜祈福驱灾,香火十分旺盛,约定俗成每年三月初三为金山庙会。清朝光绪三十年,有一个修建胶济铁路的德国工程师,其夫人害眼疾,在济南、青岛的大医院均无疗效,听说了金山圣母治疗眼疾药到病除,便携夫人到金山圣母处,请石花数朵服下,不久痊愈。这个德国人还愿,为金山圣母修建凉亭一座,故金山有了一个别名“亭子山”。

 簸箕山南泉子山上的“石大夫”,乡民不但为其建有庙宇塑有神像,并建“狐仙师”庙,让其与石大夫协作配合,一开药方,一配药发药。尤其神秘的是,在葫芦山南麓的陈家庄西边,旧时有一片数亩地面积大的巨石林,乡民称作“神坛”。这片石头林并不在山上,而是在耕地中平地凸起,高者五六米,矮者三四米,数十块巨石或圆或方,峭拔挺立,间距或近或远,疏者可行车,密者仅容人。最为蹊跷的是,有一组石阵,两竖一横,搭成一个门字形状,好似人工有意为之,如此数十吨重的石头,就是现代的吊车也需要费些功夫,在蛮荒的古代,是谁有如此力气搭建?在石门下边,曾出土过一尊石香炉,有人记得在石林旁曾立有一通石碑,遗憾的是已经无人记得碑文内容。

商务合作 | 线上运营 | 微信营销 | 活动策划 | 吃喝玩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