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这个五一,不见不散——千年侗寨等你来

2022-01-07 00:54:05

每到周末或者节日,大部分都市人都要面对三大终极灵魂拷问去哪玩?去哪玩?去哪玩?周末去哪里好呢?五一即将到来,大家对出游更有热情,蠢蠢欲动,今天就让我为大家推荐一个好去处。

芋头古侗寨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从县城往西南9公里就到了,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清顺治年间(1644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7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芋头廻龙桥、崖上鼓楼、龙脉鼓楼。清道光、光绪年间分别修建太和鼓楼、芦笙古楼、龙门及维修古驿道街道等等。。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面积约11.6公顷,全寨有188户,纯侗族山寨,是我国保存完整民居古建筑群,是侗族始建年代的风貌。就建筑布局而言,是“山脊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考古界和建筑界誉为侗文化博物馆和侗建筑博物馆。电影《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拍摄)和《通道转兵》(2011年拍摄)拍摄地。芋头侗寨依山傍水,三面环山,,看似随地形自由伸展,细究却大有深意。溪边平地建有鼓楼,意为坐龙嘴,以鼓楼为龙头,以小溪为中轴线向两侧布置民居,意为龙身,风雨桥就是龙尾,风雨桥接地鼓楼通天,意为天人合一。

最早的杨姓寨楼建在800米高的芋头界山头上,五百年子孙繁衍,寨子从山上延续而下,依着山的曲线,一座座木楼依山凭势吻坡而建,参差错落,鳞次栉比,音符布阵似的呈现流动之美。山上木楼,百云绕檐,山下木楼,溪水湿阶。山上山下,木楼自然团结成七个聚集点,为七簇并蒂山蘑,极为和谐地点缀在蓝天,白云,青山,银溪和黄绿相间的田园之间。

远在西藏的布达拉宫依山垒砌,蜿蜒直至山顶,宫域几乎占据了整座山峰。宫内群楼耸峙,殿宇巍峨, 金顶辉煌,气势雄伟。二者都是建在山上的艺术珍品,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芋头侗寨自然是侗族建筑的经典力作,一东一西,一高一低,遥相呼应, 无怪乎人们又叫芋头侗寨为“小布达拉宫”。

侗寨的寨口有两座风雨桥。一座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建的塘坪桥和塘头桥成丁字形建筑。寨内清一色整整齐齐的石板铺成古驿道,这条古驿道整修于明万历年间。进入侗寨,沿青青石板路漫步,可尽情享受山里的清新空气。

芋头侗寨是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农人上山下田都不会上锁,客人可自由出入。非农忙时节,村人都在鼓楼乘凉歇息。或唱侗歌吹芦笙,家家户户并未留人,自然也没有上锁关门,这种习惯自然形成。侗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友好和谐,团结互助的感情世界里,良好的道德风范成为侗家人唯美向上的精神支柱,就如大山释放的绿让侗寨处处洋溢着无边无际的春色。

芋头侗寨瞩目皆是异质文化的情调和异域风情韵味。鼓楼,风雨桥,寨门,祭坛,古井杆栏式和吊脚楼这些建筑与山水巧妙的融合于一体。

侗族建筑有三宝,即鼓楼、寨门、风雨桥。而芋头廻龙桥,是风雨桥的一种。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39年。因年久失修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毁损,原址立有“津梁有坨”的石碑至今。回龙桥称回龙花桥。取桥如长龙,屹立水上;水至回环,护卫村寨之意。意思是龙从上游游到桥头,回龙护寨,财不外流。侗族村寨建廻龙桥是有个讲究的一般建在寨尾的水口处,水口是指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有保护村寨人畜平安,人杰地灵之意思。

2008年3月,,考察期间他们被这里自然生态风光,淳朴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精湛的侗族建筑所陶醉,离别之时,台湾客人慷慨解囊,并联合中外爱心人士捐善款,与侗乡人民携手修复了芋头廻龙桥。2009年10月4日由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捐建的芋头廻龙桥重建竣工,,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为“芋头古侗寨”题写寨名,,廻泉流韵,头角手足亦成歌,龙菊吐香”的楹联。

芋头侗寨的寨门,位于塘坪桥(另一座风雨桥)附近。侗乡山寨,逢寨必有寨门,侗族的村寨一般设在一处比较主要的交通道路,古时平常是主人外客进寨的必经之道,特殊情况,也是阻止敌人入侵的关卡,如今的寨门进出自然,如逢节日庆典之时,寨门便是迎宾送宾之场所。

寨中鼓楼4座,座座有特色。寨中鼓楼简朴地立于田中,龙氏鼓楼昂然立于山上最高处,芦笙鼓楼雕梁画栋最漂亮,“牙”上鼓楼最奇险。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侗族先民就有在巨杉下行歌坐夜的习俗,农闲时一两百人围在一起,手相握而歌,在巨杉下休息,野餐或谈古论今,说天道地,后来,我们的祖先便仿照杉树的形状建楼而慢慢发展到近代各种形状,既有四角、六角也有八角,太和鼓楼就是依杉树形状而建,鼓楼檐角有葫芦装饰,源自侗族的葫芦崇拜,源自姜郎姜妹在一次漫天洪水中因坐上大葫芦舟得救后兄妹成婚再造人类的故事。葫芦被认为是逢凶化吉和繁衍人类的吉祥物。

芦笙鼓楼耸于寨中心,始建于清道光九年,九重密檐,下五层为四角,上四层为八角,为九层密檐攒尖芦笙顶。结构为四中柱、十二边柱分辨象征一年四季和十二个月。屋顶收分较大,外形更像宝塔。雕梁画栋最为漂亮,翘檐上都装饰有龙凤花鸟图案,金光熠熠,无疑是整个芋头侗寨最精美的鼓楼。

建筑最奇险的当属乾隆五十四年建的【崖上鼓楼】。崖上鼓楼的特点是三分之二面积悬空贴崖,鼓楼的一边靠在悬崖上,一边靠长长的吊脚支撑,不用一钉一卯,历时200多年,至今不歪,可见芋头侗寨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明能干。

龙氏鼓楼(龙脉鼓楼) 昂然立于山上最高处。龙氏鼓楼外形最为简单,两面坡顶,和普通的凉亭差不多。黝黑的表面满是时间的刻痕,龙氏鼓楼年代最久远,为清嘉庆年间所建。

原来芋头古侗寨全是杨姓族人,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同姓之间是不允许通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姓人就把龙姓的年轻男子招入芋头,和当地的女子通婚,为了纪念,古芋头人建起了龙氏鼓楼,龙姓人家便成了这里的主人。

在战争年代,外敌来犯时为了做好防范工作,本村内或寨与寨之间建立联防,派人在鼓楼里守候,一旦发生事变,联防信号,从一个鼓楼传到另一个鼓楼。听到信号后,四面八方都来支援,打退盗匪和敌人的进攻。

如今村民在鼓楼里接待外寨来宾,在鼓楼里设宴招待客人,在楼里对歌,讲款,演侗戏,比赛芦笙,多耶踩堂。

总而言之,,军事,经济,文化整个社会活动。

芋头有口古井叫乾隆古井,始建于乾隆56年,距今已有208年的历史。这口古井水不仅甘甜可口,长年饮用还可以延年益寿,美容养颜。村里人共饮这口井水,99%儿女双全。据统计,这个村寨的老人平均年龄为82岁,现上百岁老人已有6位,耳聪目明,还能做些基础的农活。

在芦笙鼓楼旁边有块看似普通的石头,是传说中的神石,叫八卦岩,如果其它寨子来本寨做客,比如耍龙灯、吹芦笙、唱侗戏等等,领头的寨老手端一碗佛水,围着八卦岩先走八卦九宫步,走得好,客人坐上席,走得差,莫怪村民不瞧你,也就是不留客的意思。

在芋头小学旁,有一座戏台。是村民唱侗戏的地方。每一个侗族村落,就是一座艺术学校,村民在这里上演着自编、自导的侗戏。

好客热情的的芋头人将生活艺术化。在花炮节,年节,赶社,斗牛节,播种节,姑娘节,尝新节,赶歌会,过冬节等传统节日载歌载舞。当贵客临门,侗寨里的人们会以【合拢宴】的方式款待嘉宾。

    芋头人最崇拜的神灵是“萨岁”。“萨”在侗语里是祖母的意思。 “萨岁”是他们远古时代的女英雄,在一次与异族部落的冲突中,“萨岁”拯救了这支侗族部落。“萨岁”坛设在寨中一角,芋头山民常年拜祭,凡寨中逢节庆佳日或重大活动,都要先隆重地祭祀“萨岁”。“萨岁”坛由四根木桶粗的树桩架成,没在屋檐,只有一棵巨大的四季葱绿的青藤严严实实地铺长开来,当作遮阳避雨的“屋檐”。坛屋中铺满青石板,中立一石桌,石桌背后是一个山岩洞,洞中摆设着“萨岁”的模像。建萨岁坛是通过占卜择旺地、吉地,侗乡各村寨建萨岁坛的旺地不尽相同,有的建在寨中间,有的建在寨门内的台地上,有的建在寨子后面的台地上,一般都带有台地位势。萨岁坛周围九米之内不得建房子,不得修猪圈牛圈,不得动土种地,不得堆放杂物,根据五行四象撒岁坛五米之外要建有鱼塘,鱼塘一般是四方形,要保持庄严肃穆的氛围。充分表达了侗族人民对始祖燧人氏的崇敬。侗族世代旅水而居,与鱼结下不解之缘。,塘里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鲤鱼、草鱼,这鱼不是用来吃的鱼,而是鱼种。因为,侗族社会中的传统农业是以水田种稻,严格说是以水田种禾为主,水田里除了种禾以外,就是养鱼,因此形成稻田养鱼这样一种独特农耕形式和稻作文化特征。稻田养鱼分为秧田育鱼苗、稻田养大鱼,水塘存鱼种三个阶段。所以塘里的鱼是鱼种,不能吃,只能供我们观赏。

    从“萨岁”坛前的平地开始,一块块青石板铺成宽1.8米的蹬道,一级一级向芋头界的顶部延伸。先是斜斜上攀,山头上的木楼,便如布达拉宫似的高耸天际。这一段石道共108级,是那位“祖母的祖母”的寿年,是“萨岁”的长长的纪念碑。一级一级到寨腰之后,石道成牛轭形一拐,那一头便伸向了白云深处,与贵州省境相连。

据考证,驿道修于明万历年间,五十年时间,几代人手凿肩扛,终于告成。道光九年又维修一次。这些青石板,厚薄相同,光腻如镜,不知来自何方。近年多次勘察,方圆百里无此石料,至今是个谜。

古驿道与中国历史的脉搏相通,流淌过近代史上血的巨涛。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石达开率太平军踏上古驿道,经过芋头寨,向贵州黎平进发。怎奈时不予,翼王带着他的三万人马,全军覆灭于大渡河边,绝唱了一曲“天朝悲歌”。

历史的壮剧,再次上演,结局却不尽相同。1934年12月,,,张天闻等在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摆脱湘西几十万敌军,向贵州进发,始称【通道转兵】。疲惫的三万多红军战士夜过芋头寨,草木不惊。睡梦中的侗家人,依稀听到驿道石板上的得得马蹄声。,张天闻,躺在担架上过芋头寨,边行军边商议,为遵义会议作了准备,西方人称【担架上的阴谋】。红军强度大渡河成功,没有当【石达开第二】创造军事史上的神话。芋头古侗寨中,有侗家保留着红军的马灯和传单,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这里有慷慨的诀别,亦有缠绵的思恋。这里定格了千年时光,安坐一隅,静静等待,等待着某个轻慢的脚步不小心的遇见。住芋头侗寨,看水墨侗乡,你才会知道什么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不得心愁......




点击阅读原文,快捷购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