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朱文杰:羚牛谷记游

2020-03-23 18:15:21



柞水的牛背梁,如今成了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海拔1000~2802米、总面积2123公顷。柞水北与西安市所属的长安相邻,从地图上看,牛背梁与终南山相连,应属秦岭一脉。公园内原始森林深邃茂密,潭溪瀑泉星罗棋布,道道峡谷秀媚万千,风光特异,更有石林景观,让你领略山之神奇瑰丽。以及秦岭冷杉、高山杜鹃林带、高山草甸和第四纪冰川遗迹,中国景观多样性与独特性汇聚一园的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
牛背梁的牛应该是羚牛,秦岭四宝之一,与熊猫、金丝猴、朱鹮并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羚牛是羊,不是牛,属牛科羊亚科,一种超大型的野羊,羚牛外貌像牛,故产地老百姓又俗称它为野牛,成年的羚牛,角向后扭曲,也被称做“扭角羚”。羚牛是一种古老的动物,《汉书》称羚牛为猫牛。其实这被称作扭角羚的野羊,比牛还要牛气冲天,还要威风雄健,还要性情凶悍。
于是,羚牛成了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黄飞虎的坐骑的五色神牛。羚牛也被俗称为六不像,比封神的姜太公骑的四不像还多两样。所以,牛背梁的第一景区为羚牛谷。
关于羚牛谷,我甚至认为它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景区,羚牛谷与牛背梁,一个以精致玲珑的阴柔之美赢人,一个以雄浑壮阔的阳刚之美取胜,两者一时喻亮,山上山下,共同组成大牛背梁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说羚牛谷早先名为龙谷,如今幽谷中以龙为名的景点尚余黑龙潭、龙凤桥、龙吟潭、银龙瀑、龙王垭等。后因羚牛经常出没才得名羚牛谷。这个名字变得很有道理。一则以龙命名有泛滥之嫌,不如牛具象而名号响亮;二则佐证牛背梁之牛为羚牛;三则牛为龙之原型动物之一,《列子·黄帝篇》有“庖羲氏……牛首虎鼻”,《春秋合诚图》说伏羲“龙身牛首”。这应当是牛首原龙。西周青铜器淳化大鼎,图案是牛头蜴身龙纹。为名副其实的牛头龙鼎;陕西咸阳出土的秦代空心砖上有龙纹,身躯弯转像蛇,头和双角就似牛。所以牛龙一体,龙牛变化就附合中国文化传统了。
我有五进羚牛谷的经历,这羚牛谷两山千仞,中虚一谷,蜿蜒曲折数十里,峡谷深邃, 一水串联。林木深处,阴翳匝地,古木参天,枝叶缝隙处日光涌金。清风满径,芳气袭人。此时的我如醉而醒,如梦而觉。人常说曲径通幽,而一入羚牛谷则无处不幽。
道旁有五棵根相联的树,当地导游称此为“五子登科树”和“魁星树”,还有人称这是“五福树”,人进入树形成扇面的弧中,三面而围,如能瞬间转身双手遍拍这五棵树,并留下响声,那就可以享到五福的福禄寿喜财了,好一个响字,响与享同音。我没上前去拍,想的是能入此谷揽胜,已是大福,切不可福满而亏呀!还有几个人拍的效果也不怎么样,关健是不能一气呵成。龙文化专家的庞进上去,却一转身就灵便的遍拍五树,动作潇洒,我正好抓拍这一瞬间。我说:庞进你尽享五福了。庞进却说:我把这五棵树当成五条龙了,是龙给了我面子。



                                    庞进手拍“五子登科树”(朱文杰摄影)
说到羚牛谷这种吉祥文化游戏,确实能给游客增添游兴,这棵叫的“五子登科” 的树,和后边遇到的几块巨石崩落在路中间撘成的一道叫“状元门”的门,也叫“三冠洞”,进一步演绎出吉祥文化的趣味性,让人感到景区开发者的民俗文化视觉的独特。
谷中的树,种类繁多,我也认不清几株,在当地文友介绍下,见识了华山松、油松、槭树、漆树、野毛栗子等。另外这里不少较珍稀的树身上都挂着木牌子,标有具体树名,例如大叶紫荆、五角枫、鹅耳枥、水青、红桦、白桦、白栎、龙骨木、鸡骨木、野樱桃等,其中有棵树名为四照花,但却标的是落叶小乔木,花兮树兮?让我疑惑。另外它别名叫山荔枝,科属却成了山茱萸科,更叫我自叹植物知识之贫乏了。还有那令人称奇的蛇藤,枝体缠绕大树蔓延好几十丈,触景生情的我正轻声哼唱着刘三姐歌中的“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突然,同行的女作家叶广芩叫住我,让我为她在一棵长得枝丫四散有点奇异的树前留影,她发现的这棵树,挂着的小木牌上写有 “冻绿”,这学名很雅,可土名却叫黑狗旦,俗得亲近。我说这树名子叫得别致,广芩说:朝下看,我才发现此树属鼠李科。我和广芩都属鼠,心里自然稀罕,第一次方知天下还有带鼠字的树。
回来一查,此树为园林观赏树,叶可作染料、可入药,中国所产的冻绿已闻名国外,被称为中国绿。怪不得景区挂牌广而告之?
看来,在羚牛谷我是认树来啦!而我很快也有新发现:一棵结有小红果的树,标名猫儿刺,别名又叫老鼠刺,把这一对天敌放在一起也蛮有意趣,矛盾统一体嘛!而这也暗合我名字,我属鼠,但小名却叫大猫,你说怪不怪?相克变相融了。



猫儿刺(老鼠刺) (朱文杰摄影)


我热心摄影已经十年多,为这谷中景色所迷,于是就咔嚓咔嚓不停气地傻照。
见古藤临绝崖而飘然欲飞,苍藤挂青石而势若悬瀑,树木葳蕤,翠岩碧树无限,野卉奇花妖娆。其中最吸引我的,一是这里的各种形态的水,溪潭泉瀑,各俱特色,所谓山水风景得水而悦,以水而媚,确然水被称为上善之水。因了水气淋漓,进入深谷腹中,只觉着空翠新沐,滋润得你每个汗毛孔都透着爽意。淡云薄雾萦绕,水墨韵染一样的清纯,而太阳从充塞谷壑,树木葳蕤的缝隙间泻出,但见晓树满星,仙霓神光,在水上腾出一片霞锦,光斑闪得你眼中嘣出华彩来。在一山的斑斓映衬下,使你不得不惊服这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惊叹那山有碧水,才增秀色,才现灵音。这里,以潭而幽,以瀑而奇。更见四块巨石,轰然横断,簇拥出一泓碧水,水色潋滟,与天光相映,号四圣潭。再有水面如镜的玉镜潭、云影波光的沐牛潭、蓝影幽光黑龙潭、满池芳菲的滴翠潭。
谷中大小瀑布随处可遇,有点名堂的有月亮峡瀑布、仙女瀑。重要关口还有三个峡,葫芦峡、隐牛峡、牛齿峡给你陌生而接连不断的新鲜。这隐牛峡、牛齿峡自然与羚牛有关,跟着我们前一位柞水朋友还说:他在月亮峡旁边一条沟还迎面碰到一头羚牛呢?



                          葫芦峡石墩路(朱文杰摄影)
羚牛谷三个峡,三个关,三关两边都悬崖百丈,斧削刀劈,露一线天光,很是神秘。崖壁上石头黝黑,坚硬如铁,石上纹路皱折,旋转无序,奇特诡谲,如勾勒皴擦,最堪入画。通过隐牛峡、牛齿峡时都顺畅,就是一次过葫芦峡,遇了点险。那次可能前晚有大雨,一进峡中就见挨着左边石崖脚下有着八九十米长,用石柱礅连接的路,如练功者踩的梅花桩,黑如铁砧,全是湿漉漉滑腻腻的。百丈石崖上、树梢上还在朝下掉落着大水珠,我高度近视,平衡感差,加上鞋底光滑,刚踏上石礅就打了个趔趄,差点掉下水,我有点心悚,可不走又不行,这是唯一通道,就只能硬着头皮,提心吊胆,一步长一步短地冒险踏出去,一紧张又出汗,峡谷中湿度大,蒸气蒙了眼镜,又没法擦,只好提气凝神,瞎迷失眼地腾挪过一个一个不规矩的石礅,真正是一步一颤,三步一踉跄的走过去了。当时我嘴里念叨的是:葫芦峡,“福禄”峡嘛!给我点勇气和福气吧!保护我顺利过关。念叨两遍,刹那间心中的压抑竟消散怡净。人急生迷信,果然灵应。
有水则有桥,谷中有无极桥、逍遥桥、藤萝桥、太乙桥、龙凤桥等,分为石桥、木桥,悬空天桥、木板悬索桥等等,再有栈道步行长廊,也可称桥。这些桥一方面串接险径成通途,还装点着羚牛谷风景的瑰丽多姿。
再就是遍布谷中的石头了。而溪流河水中态貌诡异,或横卧或垒积或重叠的森布之乱石,更让你感到一河石头大如斗,让你恍若闯人一座诡异万般的河中石阵。循水而上,环石而转,让你在一步一景中观赏一石一貌,灵幻遐思,浮想联翩。对大自然造化无极的神力而暗生无限敬佩之意。
灌木丛深,充塞石罅沟壑,把个石头的世界点缀得绿意盈盈。置身这空气极清新的天然氧吧,仿佛身子也轻了敏捷了,急速行走间竟也脚下生风,有了平步蹑虚的迷幻。
泉皆从石中渗流而出,汹涌处石间回环,吞吐水练,激水射石,滩下潜流,煞是令人感奋。水在河中石阵的压缩阻隔下左冲右突,变成激水、怒水,一会儿惊涛拍石,卷起千堆雪;一会儿奔排冲激,喷礴万重雾。可见“清泉石上流”,可闻“泉听咽危石”,我想象着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王维可能到这里来过,才会写出如身临其境般入画的诗。王维居于蓝田辋川,应当离此不远。从羚牛谷返回我就写下《王维的青石》一诗,“掏一捧泉水/洒得天地一片空蒙/那欲坠的石头危乎哉/惊得山林的鸟儿都噤了声/清泉来自石头/清泉覆盖石头/泉声淙淙/咽住危石的冷寂/青松也觉发冷时/山居的日子就静虚得/如梦如幻了”。
我经常落在采风的作家队伍最后边,专门陪我的柞水青年诗人张翼说:朱老师,你是要把这羚牛谷一寸一寸都照过去呀!我不知这小子是赞赏我敬业,还是埋怨我走得慢?
而这次进谷采风的多是西安和商洛来柞水参加诗会的青年诗人,他们像撵狼一样,呼啸一声就兴高采烈穿谷而去,把我抛了半个多小时。
想想那令人烦躁的西安城中的沙尘暴和雾霾,以及车水马龙的浮华喧嚣,今天终于让我有了摆脱后的安静清闲。所以我经常一人停下来,坐石抚松,观山听水,静静享受这份难得的清虚,独对苍茫神思逸飞,不亦乐乎。
                          2015年9月20日至10月5日于长安龙首苑



状元门



右:傅晓鸣、中:朱文杰、左:惠京鹏(胡老四:摄)






(朱文杰摄影)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现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文史馆馆员。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


往期链接


周养俊:大邮迷朱文杰

朱文杰:周养俊诗集《诗语》欣赏

朱文杰:朱雀大街

朱文杰:吴建华的太极城

朱文杰:秦岭终南山 ——祖咏《终南望余雪》邮票欣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