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老和尚讲:现在经常能聽说南方的冬天湿气重,冷在骨子里,北方的冬天虽然温度低,但是很干燥!

2022-02-27 00:24:18





老和尚講:現在經常能聽說南方的冬天濕氣重,冷在骨子裏,北方的冬天雖然溫度低,但是很幹燥!

其實,在1800多年前,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就在《傷寒論》中記載“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形象的說,就是發燒的時候感覺冷的哆嗦。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外,現在發病率很高的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壹、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呢?起床感覺疲勞,頭昏,打不起精神來,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小腿發酸、發沈,如廁時,清晨方便後,觀察壹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壹箱水還沖不凈;平時用手紙壹兩張紙就夠了,突然有壹天用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這就說明身體有濕邪了。體內濕氣重,便便的顏色發青,塘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


二、洗漱時:洗漱的時候觀察舌頭,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閏,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壹定的程度傷陰了。


三、刷牙時:壹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裏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幹不凈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壹點,虛胖濕氣重的人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這個就是虛胖。同時會有下肢水腫、腿肚發沈的問題。


三、6個壞習慣招濕氣:喝大酒: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1、運動少: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沈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這當運動,如跑步、健走、遊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2、穿得少:“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特別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註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幹等。


3、睡不夠: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壹些運動會讓妳的睡眠質量更高。


4、口味重: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這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


5、愛吃涼: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淩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四、濕氣從來不是某個季節、某種人的“專利”。不少人認為陰冷潮濕的地方或者夏天悶熱的桑拿天才有濕氣,其實不然,只要找到機會,幹燥的秋冬季濕氣同洋容易“發威”,此外,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成寒濕,遇熱為濕熱,遇風則化為風濕。


五、體內濕氣重怎麼祛除?多運動,體內的濕氣要排除最好就是通過運動,運動的排汗不僅能夠排毒,更能夠有效地把多余的濕氣排出來,並且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六、蒸汗:蒸汗有濕蒸幹蒸之分,它能夠促進身體的毒素排出,是壹種“坐著就能夠排毒”的活動,更這合壹些“不大願動”的朋友,而且也能夠把體內的濕氣有效排出。


七、少吃鹽,多健脾:吃東西比較“重口味”的朋友往往都比較容易惹來濕氣,因為“重口味”會加重對脾胃的負擔,大家在飲食上少吃多鹽食物,並且多吃壹些流質和五谷類食物。


八、艾灸祛濕 :祛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了,中醫認為,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等作用,特別這合春季養生,經常艾灸相應的穴位,可祛除體內濕邪,更能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壹,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而濕邪通常有兩種,壹是外濕,壹是內濕。總之無論哪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癥狀,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壹系列“濕濁內盛”癥狀。


九、那麼祛濕應該灸哪些穴位呢?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扣葫蘆20~30分鐘,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艾灸葫蘆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十、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用葫蘆灸30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用葫蘆灸30分鐘。


十壹、足三裏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壹橫指處,用葫蘆灸20~30分鐘,當體內有濕氣時,不妨試試艾灸療法,妳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山野壹僧、娑婆壹經





振海堂健康管理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为您提供更多艾灸健康养生知识

您看此文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