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宝鸡凭啥摘取 最中国美食城市桂冠

2021-03-13 23:09:14


近日,一个消息让宝鸡全城沸腾: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主办的“2014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美食城市”网络投票环节圆满结束。我市以162万票高票入围,成为陕西唯一入围城市。


很多人还记得,在去年八月举行的“中国十大名面”评选中,臊子面、扯面、挂面、削筋、揪片、铡面、油泼面等宝鸡人民世代相伴的面食竟无一上榜,让人颇为不解。终于,荣登这次主要为网民投票评选的光荣榜,对于美食众多的宝鸡来说可谓实至名归!


凭祖先的神奇遗留


对于宝鸡饮食的分析,绝对需要有一定历史文化基础的人,没有广博的学识,就不太可能从本质上了解这块热土上饮食的多样性和复合性。



一碗臊子面端上桌,在大快朵颐之后,会思考为什么臊子面不喝汤,底菜为什么选这几个颜色蔬菜的时候,脑海中便要能够浮现出周武王挥师东进的宏大场景;一碗豆花泡馍入口,就着筋道的馍片,一口辛辣一口柔嫩,脑海中便要能够浮现出秦王朝统一天下的豪迈。此外,还有文王锅盔中所饱含的周文王勤政爱民的赤子之心,擀面皮中聪明勤劳的岐山人食不厌精的苦心。


我们吃到嘴里的,是做工讲究口味独特的食物,但对于做出这些美味的先民来说,这则是一种责任,一种仁爱,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善心。


正因为如此,宝鸡本地的美食,都是人文关怀的结晶。


放下别的不说,且拿“ 神来之食”臊子面举例。


郭拴魁是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党支部书记,他对臊子面的来历有着透彻的研究。


他说,《诗经· 绵》中有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周人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由豳(今陕西彬县)迁至周原(今岐山扶风一带),在渭河边和北原上繁衍生息。郭拴魁告诉记者:“传说当时渭河有一恶龙为祸,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周氏族人大战七日才将恶龙杀死,饥饿的人们为庆祝胜利,将龙肉和面群体食之,这便是臊子面的雏形。”


其实传言或许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祖的崇拜,但作为周礼发源地的美食,臊子面源于西周的礼仪制度却十分可信。曾在岐山文化馆任职的李辛儒在其《神来之食岐山臊子面》一书中写道,臊子面源于周代尸祭制度。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古时候人去世之后,会选一个与死者长相相似的人,扮成死者的模样,而对于辛苦“扮尸”的人,一定要做美食招待。于是,岐山境内“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的好东西,被人们采摘下来,并最终做成了一碗臊子面。


此外还有一说。岐山美阳食品公司负责人胡建民告诉记者,臊子面是从唐朝时候的“长命面”演变而来的。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在唐代,面条一类的食品被称作“汤饼”,刘禹锡诗中提及的“汤饼”,就是“长命面”。相传一位家嫂,为考中官职的小叔子邀请的客人做了一顿长命面,其色香味俱佳,受到客人盛赞。“嫂子面”出名之后,逐渐演变成了“臊子面”。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而西周距今已3000多年,足以证明臊子面的历史之悠久。


浸润历史汗水的,不只是臊子面。


岐山挂面,源于西周礼仪制度,用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岐山擀面皮,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道、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点,另一说为擀面皮原名“御京粉”,相传清康熙年间,岐山人王同江从北京皇宫带回故乡,传徒授艺而来。


岐山文王锅盔,源于西周文王时期,因形似锅盖而得名,以“ 干、酥、白、香”著称西府。


凤翔豆花泡馍,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大文豪苏东坡品尝了豆花泡馍后,对这种将南北风味巧妙融合为一体的百姓日常饮食连呼惊奇,竟不知道用何种语言来形容,只好套用当地俗语说:东湖柳,姑娘手,金玉琼浆难舍口,妙景,巧人,佳味,实乃三绝也!


麟游血面条,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来麟游九成宫避暑,去乡间视察民情时发现的。由于皇上的喜爱,血面条得以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这还没完,扶风鹿糕馍、凤翔腊驴肉、陇县马蹄酥、荞面饸饹、搅团等等,随便说出一个来,便有一段故事,一段传奇,一番历史。


凭宝鸡的兼容并蓄


说了这么多饱含历史意味的美食,有人可能会纳闷了,单单是宝鸡本地的饮食种类,凭什么就“最中国”呢,中国太大了,各地美食各有特色,以面食为主的宝鸡饮食,恐怕不能代表“最中国”。



其实宝鸡的饮食,不只是来自于对祖先手艺的传承,还有对外地饮食的包容和参考。


熟悉宝鸡城市发展的人都知道,宝鸡是一座因路而兴的城市,一座因工业而发展的城市,大量外地人来到宝鸡并在这里生活,势必带来外地的饮食。


不过仔细考虑,宝鸡的外地饮食比较奇怪。


宝鸡被称为“小河南”,可见河南人之多,但宝鸡街面上,最常见的是川菜馆。


宝鸡的工业企业,多是“三线”建设时,从上海、东北等地迁入的,职工也多为东部城市的人,但在宝鸡市区,很少看到上海、浙江等地的菜系。


生活在宝鸡的湖南人并不多,但湘菜近年来却在宝鸡大行其道。


虽然宝鸡的各色菜品丰富,但本土的菜品,却从未露怯。这从擀面皮、豆花泡馍、豆腐包子等本地小吃仍旧是宝鸡人最爱的早餐这一点上,便可以看出端倪。


正宗的宝鸡吃货,绝对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湘菜与川菜在宝鸡饮食市场激烈竞争,最终铩羽而归的场景。


“当时湘菜刚刚到宝鸡,想要站住脚跟,必须能够与宝鸡最主流的菜品并驾齐驱。我们不可能打败本地菜,只好朝当时领头的外来菜品——川菜发起攻势。”宝鸡人徐冰在湖南当兵多年,他是那个时期回宝鸡开湘菜馆的人之一,是那场湘、川菜之争的参与者。“ 川菜取料方便,随便一个菜市场就能买到如意的食材,但是湘菜不同,当时很多食材只能从湖南运过来,时间和成本就高,而且宝鸡人习惯了川菜的辣味,对于湘菜的干辣却不能接受。”


开了两年之后,徐冰的湘菜馆便关门歇业了。


“值得高兴的是,宝鸡从来就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城市。”做了几年其他生意之后,徐冰在2004年回到宝鸡,重新开了一家湘菜馆,“我们学习了宝鸡菜的口味,并对菜品的颜色、样式、口味进行了微调,现在你看看宝鸡的街面上,湘菜馆遍地都是,已经完全没有了十几年前败退宝鸡的狼狈样。”


其实徐冰看到的,仅仅是宝鸡餐饮市场变化的一方面。


随着宝鸡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看到了宝鸡发展的潜力,加入到建设宝鸡、发展宝鸡的大潮中来,除了经济建设,更多的餐饮行业也不甘落后。看看宝鸡几条新的餐饮街区,便可知此言不虚。


去过高新区的人,会对和谐路附近的餐饮街区有印象。在这里,依托人人乐超市和高新天下汇,许多装修考究,适合年轻人的精品餐饮店星罗棋布,这里有重庆风味的鸡公煲、辣鸭头、焖锅,也有广东的茶餐厅,还有欧陆情调的咖啡馆,更有不少结合现代人口味改进的锅盔牙子、涮牛肚等快捷简餐。到了高新天下汇的餐饮楼层,同样可以见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韩式烤肉、日式铁板烧、泰国咖喱饭、法国西餐厅等满足食客挑剔的口味。


此外,第五大道的四川火锅、东北味十足的骨头庄,英达路上川粤淮扬各大菜系的聚集,以及植物园附近逐渐兴起的地道清真菜品,都让宝鸡的餐饮结构呈现出“天南海北中国味”的特色。


“学习,是菜品不被遗忘的重要因素。在宝鸡,不仅仅是外来菜学习当地菜,我们宝鸡本地的特色菜肴,也会借鉴外地菜品的制作方法和拼装技巧。”在宝鸡一酒店担任大厨的杨威说,“这是因为宝鸡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城市,宝鸡人可以用坦诚的胸怀来对待外来事物,而且也乐于从中学习经验,使自己成长。”


凭市民的同心协力


“这次总算出了一口气,除了面条,宝鸡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美食城市的名字被宝鸡拿下,特别靠谱。”在市区经营面馆的张恒这次终于感觉舒服了,他告诉记者,自己经营面馆十多年了,靠一碗臊子面养活一家老小。“我平时不会用手机上网,这次看到美食城市可以通过手机投票,专门让儿子帮我投了一票。”


像张恒一样,想让宝鸡美食为全天下所知的市民不在少数。


细心留意过的市民可能会发现,在评选活动开始后,宝鸡地区的大小网站、微博、微信圈、QQ空间等都在热传、热评此事。众多网民都在争取更多机会让世界通过宝鸡美食了解和关注我们的大美宝鸡,让宝鸡美食走向世界,大家都将“把宝鸡美食推向世界”的愿望寄托在此次活动上,积极参与投票,同时在论坛、微博上形成激烈的话题讨论,不断宣传宝鸡美食,动员大家投票,为宝鸡美食走向世界争取更多机会。


宝鸡日报官方微信、宝鸡网、宝鸡市委都专门开辟了投票页面,方便市民为宝鸡投票。



162万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这个数字让很多人吃惊。


“刚开始,我们在网络志愿者的QQ群里进行了宣传,希望通过网络达人们的推动来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为宝鸡美食争名。结果活动开始后,宝鸡市民的热情完全超出了预期。”宝鸡市网管办工作人员说道。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角逐,活动获得多语种网络投票共计2254多万张,其中来自境外的投票占70.3%。


翻看此次活动网友投票时的留言,大家对宝鸡美食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网友“一个人”写道:宝鸡的美食吃一次是不够的,有空还要去。网友“ 开怀”写道:去过宝鸡一次,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个文化意味的故事,品美食就像听故事,感觉很好。


“ 高票入选,体现的不仅仅是宝鸡美食,更重要的是,宝鸡人民团结一心,这种向心力、荣誉感让人感动。”民俗研究者高航认为,只有这样的宝鸡人,才能有这样的宝鸡美食,人和物是相得益彰的。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认为:“从美食入手去推广城市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认识和了解一个城市往往是从它的民间生活开始的,所以美食也就成了一个躲不开的环节。很多时候,当我们回忆起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往往首先就会想到这个城市的特色美食。不论什么阶层的人,都可以从美食中找到自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