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最新成交结果:2018嘉德春拍供御——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2020-11-30 20:59:46

古玩元素网”旗下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以关注微信号:guwan1998

2613 清雍正 红釉小杯 (一对)

尺寸:直径7.3cm

估价:RMB 100,000-200,000

成交价:345,000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红釉为著名的单色釉品种,永乐时正式烧制成功,于明代中后期一度失传。直至清代康熙一朝,景德镇御窑厂开始复烧此品种,雍正朝烧制工艺渐趋成熟,并在雍正皇帝的督导下达到顶峰。

此对小杯即为雍正时期仿永宣宝石红釉器,弧腹,圈足,造型规整,所施红釉釉质肥润,匀净莹亮。底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方框款。常见此形制馆藏之作,多见双圈款,如南京博物院和上海文物商店藏品。仅见竹月堂主人藏品中收藏一对同品种方框小杯,可为参考。红釉之烧制即使在清代也并不容易,道光时期龚洵在所编的《景德镇陶歌》中说:“官古窑成重霁(祭)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可知要烧得纯正之红釉并非易事。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雍正时期的《胤禛行乐图·围炉观书》及《雍亲王十二美人图》中都有此种红釉小杯的出现,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此类品种的珍视喜爱。

[来源]上海藏家珍藏。

[参阅]

1.《清代瓷器赏鉴》页108,图133;

2.《宫廷珍藏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09;

3.《五色琼霞——竹月堂藏之明清一道釉瓷器》页105,图43。

2614 清雍正 红釉高足碗 (一对)

尺寸:直径19cm

估价:RMB 100,000-200,000

成交价:345,000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碗敞口,深腹,腹下收,梯形高足。碗内施白釉,莹润细腻,如冰似雪。外壁施红釉,肥润鲜红,浓艳欲滴,光华内蕴,纯美端庄。高足碗,于元、明、清三代较为流行,品种有青花、斗彩、单色釉等。元时亦称马上杯、靶碗,敦实修美,雅致端庄。此类高足碗曾在唐英督陶奏折中提到,雍正十年,奉谕“将霁红、霁青、黄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样烧造些,厚些的亦烧造些,以备赏蒙古王用”。可知此类高足碗曾用作赏赐品,作为民族交流友好的见证。本品造型敦实典雅,隽秀美观,高足上中部凸饰弦纹,使整体线条增加起伏,避免造型视觉上的单调,体现了雍正朝极高的艺术品味。

[来源]上海藏家旧藏。

[参阅]《唐英督陶文档》页136。

2615 清乾隆 仿汝釉羽觞耳杯

尺寸:长11.2cm

估价:RMB 80,000-120,000

成交价:3,220,000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耳杯化裁汉代漆器羽觞杯,外形椭圆、浅腹、平底,口沿两侧有半月形双耳,形制精巧,我国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西汉晚期彩绘夹纻胎漆耳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三国(吴)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即为此造型之本源。

本品通体施仿汝釉,莹润若脂。造型隽秀,处处闪现出线条的变化韵律美,釉色古雅厚润,足部露胎处呈褐色。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雍正乾隆时期,御窑厂所出之颜色釉,摹古与创新并存,成就显赫,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此杯小器大样,器形端朴稳庄,典雅可嘉,为清乾隆期宫廷仿汝釉之成功典范,点缀案头,美不胜收。同时期,羽觞杯也被运用于宫廷玉器的制作,有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玉蕉叶纹耳杯和清乾隆碧玉耳杯。

羽觞为古人饮酒之用,饮时平端,双手执耳。其特点是若想一饮而尽,饮者身体必须中平正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的兰亭举行历史上著名的祓禊活动,饮酒赋诗,以“曲水流觞”之法斗诗罚酒,其中从上游戏水曲流而下的乘酒宽耳杯,即为羽觞杯。当时王羲之在酒后余兴下当众挥毫,写下了书法史上的名作《兰亭集序》,成为后世历代帝王正想追逐之最高书法墨宝。而“曲水流觞”的风雅余韵亦感染了无数后世名士及帝王。

本器集汉代漆器之形与宋代汝窑之色于一身,更兼乾隆官窑之精工,完美诠释了摹古与创新相结合的精妙。且本品流传有序,,殊为难得。

[来源]拍品得自曹锟家族后人。

[参阅]

1.《中国美术全集 工艺美术编8 漆器》页54,图55;页72,图72;

2.《宫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画意玉器特展图录》页120-123,图31-32。


2616 清乾隆 青花瑞兽纹小高足盘 (一对)

尺寸:直径7cm

估价:RMB 300,000-500,000

成交价:782,000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来源]拍品得自曹锟家族后人。

[参阅]

1.《故宫经典—故宫青铜器图典》页34,图19;页130,图102;页156,图124;页159,图127;

2.《清代单色釉瓷器》页121,图70;

3.《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85、页288;

4.《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玉器(下)》页187,图153。

青花高足盘成对,小巧精致,直壁浅腹,下承喇叭形高足。其造型应取法商周时期青铜豆而来,气韵古朴,格调不凡。小盘内侧光素无纹饰,外壁口沿下四道弦纹之间装饰点状花纹一周,主体绘饰六只形态各异之瑞兽纹,近底部满绘蕉叶纹,胫部连续几何纹饰,近底足处复以四道弦纹间点状花纹为饰。底足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规整流畅。

而本品造形并非单纯模仿商周青铜豆而作,应为清朝慕古而创新的品种之一。借鉴商周时期青铜豆、青铜铺与战国时期漆豆的造型,将其巧妙地调整而成。此对小高足盘造型之源,应为清康熙青花鱼龙变化纹豆(高足盘),可参考南京博物院藏品。而后同纹样、同造型的藏品在乾隆时期继续烧造,而本品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与常见上述高足盘略有不同,不仅调整尺寸更小,直径仅为7厘米左右,且高足为实心并非空心,款落于底足中心,而非圈足周。


2617 清嘉庆 粉彩雕瓷和合二仙香插

尺寸:直径12cm

估价:RMB 60,000-100,000

成交价:460,000

“大清嘉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说明:我国焚香习俗历史悠久,香插即为古人承放香道之雅具。古人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便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植物放在火焰中燃烧,这就是最初的焚香。宋人生活中将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并称生活中的“四艺”。因此焚香的习俗也带动了品香工具的发展,本品即为一件瓷质香插,将实用功能与装饰技艺集于一身,兼有艺术与实用价值。同类器具,多见于清宫收藏。

黄地粉彩瓷塑和合二仙香插,呈浅碟型,碟心瓷塑和合二仙。圆碟内外满施淡黄釉为地,盘内口沿处绘一周蓝料彩绘连续回纹,间以两道金彩弦纹为饰。盘内一周贴饰道教八宝——古老钱、双钱、银锭、单钱、犀角、方胜、金锭及珊瑚。盘中心瓷塑粉彩和合二仙,二仙做并肩而立赤足童子状,寒山红衣蓝裳左手托盒右手持盖,拾得蓝衣红裳左手持盖右手搭于寒山肩上,神情清秀俊朗,衣纹自然垂摆。三足金蟾攀爬于二仙童背上,昂首阔口巧做香插之用。蟾蜍一般认为是口吐金钱的神物,常与刘海同时出现,而在此类清代宫使用的香插中与和合二仙同时出现,可谓特例。盘底署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本品是嘉庆一朝延续乾隆造型、技法所作,无论工艺、设色具有乾隆时期粉彩遗风。,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黄地粉彩和合二仙香插,可为参考。除此,还有瓷塑西洋人物进宝、宝马、宝象香插,由此可见,此类瓷塑香插应为乾隆时期创新作品,嘉庆时期流传。

“和合二仙”是中国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民间以和合为掌管婚姻的喜神,和合二仙并有“欢天喜地”的别称。作为象征“家庭和合”﹑“朋友和合” ﹑“夫妻和合”的“和合二仙”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在民间广泛流传,而且形式多样,在诸多门类的艺术品中均有呈现。

本品造型规整,贴塑紧实,釉色浓艳,人物生动。运用黄釉、金彩、松石绿、珊瑚红、蓝彩、红彩、绿彩等各色,彰显嘉庆官窑粉彩之精妙。

[来源]拍品得自曹锟家族后人。

[参阅]

1.《故宫历代香具图录》页 245,图99 ;

2.《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明清彩瓷与颜色釉》页114-115,图47。

2618 清康熙 青花通景人物故事笔筒

尺寸:直径19.3cm;高16.4cm

估价:RMB 100,000-200,000
成交价:368,000

“成化年制”

四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来源]

1.香港佳士得,1979年11月28至29日,Lot 182;

2.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1日,Lot 899。

[参阅]《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页240-241,图83。

笔筒呈圆筒形,口底相若,直壁,玉璧形底,底部中心施白釉,胎体厚重,釉质细腻润泽。外壁口沿处饰几何纹一周,通景青花绘人物故事图案,五位高士或立或跪献酒进宝,其中二位跪拜于前,其一举爵奉酒,另一口中称颂,官靴献于椅前,小童执壶立于其后,高官端坐屏风之前,宽衣大袖随风飘动,神采奕奕,气宇轩昂,身后环列侍从数人,或捧印或持剑,其后数组民夫抬箱挑担,将手持斧钺护卫前后,寓意“加官进爵”。底落“成化年制”寄托款。

加官进爵图,为中国传统流行的装饰题材,历久不衰,通常所见贡献之物为官帽与爵杯,官帽表示加官,指官职提升,爵杯来表示进爵,《礼记》“礼器”记载有“贵者献以爵”。爵的使用等级分明,不可越制。分封诸侯的等级“公、侯、伯、子、男”,称为封爵,“爵”成为地位的象征。

康熙青花以清艳明快、层次分明称雄于清代瓷器,此时云南珠明料被运用在瓷器上。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用一种青花色料便可以在绘画当中区分事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发挥得淋漓尽致,所描绘画面富有立体感。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这种色阶青花层次分明,一改元明两代青花传统平涂的单调画风,使同一件器物中的青花发色深浅不一,如同绘画中所提倡的墨分五色,故康熙青花又有“色分五彩”或“青花分五色”之说。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披麻皴系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董源在《潇湘图》中运用披麻皴来表现南方秀润多姿的山水风景。披麻又分长披麻、短披麻两种。披麻皴以柔韧的中锋线的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2619 清康熙 釉下三彩花鸟纹笔筒 

尺寸:直径17.6;高14.5cm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460,000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笔筒呈筒形,直口,平沿,玉璧底,瓷胎致密。内壁施白釉,外壁以青花、釉里红及豆青釉下刻绘花鸟洞石图,画面中心太湖石屹立,芙蓉、菊花生于两侧,摇曳生姿,凤鸟飞舞其间,底心内凹,圆脐内施白釉,脐内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整器洞石玲珑,花草飘香,凤舞翩翩,画意生动,纹饰凹凸有致,构图疏朗大方,以青花、釉里红、豆青釉呈现的蓝、红、绿三色相辅相成,温雅含蓄,韵味无穷,系康熙官窑烧造稀少的品种,素为藏家所珍。常见纹饰以山水景物多见,如本品洞石花卉并不常见,馆藏中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的藏品可为参考 。

釉下三彩,又称釉里三彩或釉里三色,是清康熙朝创烧的新品种,集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技法于同一器身,先在素胎上刻划花纹再加彩提亮,故烧成后纹饰清晰,富有立体感。青花以钴为着色剂,釉里红以铜为着色剂,豆青则以铁为着色剂,因三种彩料对温度及气氛要求不同,而使其烧制成功极为不易。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 清盛世瓷选粹》页55;

2.《胡惠春先生 王华云女士 捐赠瓷器精品选》页70-71。


2623 清康熙 青花团龙纹杯

尺寸:直径9.4cm;高6cm

估价:RMB 150,000-300,000

成交价:218,500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杯口沿微撇,深腹弧壁,胎体轻薄,釉质细腻,晶莹匀净。整器内外皆施白釉,内壁光素无纹饰,杯心绘饰团龙一条,外壁以青花绘五组团龙,五爪团龙生动威猛,阔口巨鼻,胡须蜷曲,鬣发飞舞,龙身宛转,金光粼粼,大有呼之欲出之势。底足青花双圈内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青花色泽幽雅,龙纹栩栩如生,布局疏朗,设计佳妙。

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既为平定,康熙皇帝参考前朝,厘定内府制度,诸式器用遂成规制,瓷器一项亦委之珠山御器厂烧造,开启清宫御瓷贡奉之例,其间佳器迭出,即有承前之作,亦见创新之品,大器浑厚,制作精良,小器玲珑,巧夺天工。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间,青花器的钴蓝色调变化很大,从鲜亮到灰暗,包括多种不同的浓淡色调,但终以青翠明快、色泽浓艳、清新悦目和层次分明的色泽为主流,并成为清代之冠。《饮流斋说瓷》记:“清初康熙青花亦足雄视一代。”《陶雅》评论:“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秾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参阅]

1.《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页248,图157;

2.《清康雍乾名瓷》页49,图版7。

2625 清康熙 青花黄彩云龙纹盘 

尺寸:直径25cm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460,000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青花黄彩是在明代发展而来,目前查阅资料,可见香港天民楼藏有隆庆青花黄彩龙纹菱花式盘,是为此品种之早期雏形。当时此类器以青花绘制主题纹饰,再于留白处填涂黄彩,故《南窑笔记》称之为“青花填黄地者”。因青花与黄彩呈色温度不同,所以此类器需采用二次烧造工艺制作,流程繁琐复杂,故为明代御窑之高档品种,并一直烧造至嘉靖朝。入清以后,康熙御窑厂继承此项工艺并加以改进,以青花平涂底色并绘制纹饰细部轮廓,再于主体纹饰之上填饰黄彩,与前朝同类器相比,更为突出黄彩地位,尊贵之气更甚。

本盘敞口弧腹,圈足内敛,盘形端庄规整。整器胎体坚实,釉层紧密,通体以青花留白手法绘制纹饰,盘心饰一立龙腾跃于云中,内外壁分绘双龙赶珠纹样。五龙、火珠和云朵均覆以黄彩,富丽堂皇,威严之气尽现。黄彩下之青花呈藏青色,与蓝黄二色相互掩映,搭配和谐,丝毫不显突兀。盘底施白釉,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大气。

此盘样式为康熙朝所首创,后世循例烧造。据清代《国朝宫史》记载,蓝地黄龙器为后宫妃嫔之日用器,品级高贵。本盘造型端庄,胎釉俱佳,所绘龙纹威严雄浑,颇具皇家气势,且整器流传至今,颇为难得。同纹饰亦有碗之品种,可参考南京博物院藏品。


[来源]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Lot 1708。


[参阅]

1.《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页296,图153;

2.《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72。

2627 清乾隆 青花加彩花卉纹方瓶 (一对)

尺寸:高12.8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成交价:1,380,000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来源]香港佳士得,1995年4月30日至5月2日,Lot 676。


[参阅]

1.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康雍乾名瓷》页114,图84;页149,图123;

2.《故宫博物院藏御制诗陶瓷器》页76-77,图24。


本品方瓶一对,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釉质细腻莹润,造型小巧,简洁古雅,方正纯朴,图案秀美精致,配色秀丽雅致。瓶上先用钴料画出部分纹样,高温初烧后又加釉上彩料,釉上粉彩五色炫目,釉下青花亦有浓淡深浅变化,釉上釉下相互配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口沿处有弦纹一周,又饰五色变形蕉叶纹,颈部绘一周如意云头纹,瓶身饰以对称的大朵缠枝宝相花,花色明艳,枝叶葳蕤,线条优雅灵动。上下间隙绘红彩蝙蝠和悬磬,寓意洪福齐天、吉庆有余。瓶身底部饰仰莲纹,足部绘三色回文和青花弦纹。整器图案精致秀丽,寓意吉祥,设色娇嫩可爱,与古朴大方不事雕琢的器型构成了趣味盎然的对比与配合。

方形器物制作不如圆形器物便利,著名督陶官唐英在《陶冶图说》中记载,“镶方棱角之坯”不能用轮车拉胚,只能“用布包泥以平板拍练成片,裁成块段,即用本泥调糊粘合”方器在烧造过程中也更易发生明显的变形,故技术难度比圆器更高,传世者也更加少见。与本品造型相近者,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乾隆粉彩开光山水四方瓶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题诗山水方瓶,两件造型皆为方瓶,尺寸均大于本品。此对方瓶造型小巧可人,图案绚丽美妙,又成双成对,十分难得。乾隆帝雅好珍玩,尤爱奇巧异物,故中国古代御窑之技艺,于乾隆朝臻于极盛。《饮流斋说瓷》称其“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与此对方瓶可窥豹一斑。


2630 清乾隆 御制青花夹洋彩通景“桃花源”图双耳活环大瓶

尺寸:高55.2cm;足径16.7cm;足径12.8cm

估价:咨 询 价

成交价:50,600,000

[著录]

1.《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页220,图308;

2.《明清瓷器鉴定》页516,图123。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竞投本件拍品,需办理高估价拍品竞买号牌。


瓶盘口,长颈中部微收,下部鼓突,两侧各置一坠环螭龙耳。颈下承椭圆型腹,圆润饱满,足部外撇,圏足。瓶颈足均以青花装饰,上绘缠枝花卉间以螭龙纹,下呈如意云头纹与莲瓣纹,画工细腻,发色深浅有度,活灵活现。器身细绘洋彩“桃花源”通景图,施彩时用西方绘画技法,柳树与桃花设色深浅有别,江水以极浅淡的灰蓝色料点染,水中巨石以披麻皴与斧劈皴绘制,器身上方以蓝色彩料抹霭霭云气,画面勾染皴擦,浓淡分水,立体感强。瓶口沿及耳上活环施金彩,口内与足底均施松石绿釉,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矾红篆书款。

[来源]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6日,Lot 409。

2633 清乾隆 红釉梅瓶 

尺寸:高23.5cm

估价:RMB 1,500,000-2,500,000

成交价:1,725,000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梅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内收,近足处微撇,外底内凹成圈足,线条起伏优美,胎质细腻。瓶口及内部施白釉,外壁通体施祭红釉,釉色均匀纯正,色泽深沉凝重,与线条优雅的造型结合得天衣无缝,显示出乾隆官窑瓷器造型规矩且不失优雅的风格。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梅瓶是北宋时期创烧的一种器型,因口小仅能容梅枝而得名。又因瓶体修长,称之为“经瓶”。宋代磁州窑瓷器上有书“清沽美酒”等文字,可知其最早为酒具,但辽墓壁画中所见用来插花,可见又系陈设瓷。梅瓶是一种常见的器形,宋代后历朝各代都曾烧制,只是器身随着各朝审美而有所不同,明清时期的梅瓶从瘦长秀丽演变为矮而丰腴,无疑是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雍正祭红釉梅瓶,清乾隆铁锈花釉梅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原状陈列中清贴黄小立柜中可见与本品相近之祭红釉梅瓶。

祭红釉为明初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以明代永宣时期最著名,故也名“宣烧”,或名“霁红”,取其雨过天晴霞霁之色。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短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乾时又重达高峰,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但品质终达不到前代水准,故清代雍、乾两朝之祭红釉当属极品。本品釉色沉着稳定,光泽莹润,器型端庄规整,胎体洁白细腻,为清乾隆时祭红釉瓷器的佳作。

[来源]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Lot 1596。

[参阅]

1.《古陶瓷资料选粹》(卷二),页260,图230;

2.《清宫生活图典》页146,图217。

2636 清道光 胭脂紫地轧道开光粉彩五谷丰登碗 (一对)

尺寸:直径14.8cm

估价:RMB 180,000-280,000

成交价:517,500

“大清道光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说明:[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珐琅彩·粉彩》页244,图216;

2.《琅环琳琅·松竹堂中国御窑瓷器珍藏》页206-页207,图79。


粉彩碗成对,宫碗式样,撇口,深腹,圈足,典雅端庄。碗外壁以胭脂紫色为地,施以轧道工艺,锦地上四面开光,内绘吉磬、如意、宝瓶、四季花卉、鼎、五谷、灯笼等博古图纹样,间饰金彩,设色明丽,寓意“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吉庆有余”,至为吉祥,开光间以粉彩俯仰折枝西番莲为饰,富贵华美,尽显宫廷节令的喜庆氛围。碗内以青花绘装饰纹样,碗心双圈内绘十字宝杵式花纹,内壁四周分别以青花料绘制宫灯四盏,两两对称,平衡协调,灯穗飘逸,线条流畅生动。底部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2637 明初 龙泉窑龙纹画缸

尺寸:直径40.5cm;高29cm

估价:RMB 200,000-400,000

成交价:2,530,000

说明:[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自元廷在舆服制度上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等服饰,特定龙纹一度成为元明清帝王的专用纹饰,龙纹器被奉为最高等级的御用品。

有鉴于此,明初龙泉官窑的发现过程中,双角五爪龙纹盘残片是一条重要线索和依据。大窑枫洞岩窑址经文物考古部门正式挖掘后,数以吨计的官器残片中,龙纹残片比例极低。《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一书中,除数量稍多的洪武龙纹盘外(图1),仅有一例永乐龙纹高足杯(图2)。龙纹器的珍贵特殊性不言而喻。

而查阅各公私收藏相关著录可知,明初龙泉官窑龙纹器远不止大盘、高足杯两种。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内壁刻双龙的龙纹碗(图3)和外壁饰行龙的龙纹匜式盂(图4)两种。龙纹碗除龙纹饰于内壁一种,也见有饰于外壁式样。此外,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 “明龙泉窑海水龙纹梅瓶(图5)”,亦作环壁的行龙式样。该梅瓶式样不见于大窑枫洞岩窑址所出的官窑梅瓶,其造型风格与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梅瓶相一致,而龙头形象则与台北故宫龙纹匜式盂龙纹如出一辙。这几种龙纹器均未见于大窑枫洞岩窑址。以此推知明初龙泉官窑的规模当不止枫洞岩一处窑址,还存在其他的烧造工场,明代龙泉官窑龙纹器或有更多种类。本品海水云龙赶珠纹缸即是极为难得的一例。

该器尺寸较大,高29厘米,直径40.5厘米,唇口,鼓腹下微敛,内圈足,胎体厚重,稳重敦实。除圈足底端涩胎垫烧之外,通体施青釉,外底釉层稍薄于器身。釉色青碧纯正,釉质厚润,莹净无瑕,堪称明初龙泉官窑翠青釉之典范。元末明初文物鉴赏大家曹昭《格古要论》(成书于洪武二十年,1387)曾述及“(古龙泉窑)土脉细且薄, 翠青色者贵, 粉青色者低”,不仅时代之审美风气可见一斑,“贵”字更见深意。

此缸不仅釉水一流,刻花龙纹更是精美无双。主题图案是两组环壁的行龙赶珠纹,近底处刻饰海水江崖纹,隙地满布云纹。行龙身披火焰,彰显明代之“火德”,奋髯腾骧,鳞爪飞扬,朵云飘逸如飞,宝珠火焰若舞,海水波涛怒卷。线条刻划细腻精准,生动流畅, 整个画面气势恢宏,而细节处纤毫不紊。其纹样虽未见于枫洞岩窑址,其深邃高超刻工,繁缛精美的纹饰风格则与枫洞岩窑址所出的明初官器如出一辙,宫廷气息浓郁。

另与上述几种明初龙泉官窑龙纹器比对可发现,本品龙纹与已知明初龙泉官器的龙纹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而更接近景德镇官器的龙纹特征。已知几种龙纹器,除大盘(包括圆盘和折沿盘两种)龙纹为倒挂式降龙式样之外,均为行龙式样。各器龙纹并无大的分歧或变化,且式样相对单一。然同是行龙,龙泉官窑与景德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简而言之,前者由于以刀代笔,龙纹更见犀利刚劲。如龙头五官更清晰,毛发更精炼,伸张的四肢曲直分明,尤其趾爪刻划如鹰爪。而后者绘饰灵活,线条上有一种“曲线”优势。比对本品龙纹则发现,无论龙头部上竖的头发及四肢肘部毛发,还是及四肢线条,趾爪式样,几乎每一个细节均更接近景德镇官器龙纹。

2640 元 紫定盏 

尺寸:直径15.2cm

估价:RMB 180,000-280,000

成交价:345,000

说明:此件斗笠式碗,广口、小圈足。斜壁微弧,线条自然而流畅。器物满釉,施酱色釉,釉色匀净、温和。胎质细腻、洁白。为定窑瓷匠高技艺之典范代表。定窑以白釉器居多,酱釉者较少见。

[参阅]《La ceramique chinoise ancienne》页65。


2642 清乾隆 剔彩集仙宝盒

尺寸:直径28cm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805,000

“集仙宝盒”四字双行楷书款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盒木胎,六角形,底髹朱漆作锦地,之上作十三个开光,分别为顶面一个,上下侧面各六个。开光内作剔彩,均以黄漆作锦地表现天,黑漆作锦地表现地。顶面开光亦为葵瓣式,内有亭阁楼台,一高仕倚于桌几之侧,旁有几人围绕,另有二人携而来。桌几之上作展开手卷,旁置笔墨、砚台及文房用品。近处为山石树木,远处则是朵朵祥云,整体画面颇具文人气息。上下侧面共计十二个开光,内亦作高仕题材纹饰,如携琴访友,松下童子,东坡题壁等。内髹黑漆,顶盖之内阴刻戗金“集仙宝盒”四字,底内阴刻戗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通观此盒,具有乾隆朝雕漆的典型风格。首先是主题纹饰的设计,共计十三组,纹饰内容达到了相互呼应和统一;其次则为外部髹漆的技法,使得朱漆明亮,黑漆低沉,色泽清晰分明,且纯度较高,质感强烈;再次为用刀的技法,对于人物五官、衣褶、山石树木等,以及锦地的细节,均表达地清晰到位,刀工自然流畅,磨工干净利落;最后则是内部所髹黑漆,髹漆平整,亮如镜面,代表了乾隆时期对于大漆使用的最高水平。


[来源]纽约苏富比,2010年9月15日,Lot 334。

[参阅]《和光剔彩:故宫藏漆》页121,图108。

2644 清乾隆 剔红五龙图葵瓣式盒

尺寸:直径35.5cm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成交价:1,380,000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来源]纽约苏富比,2005年4月1日,Lot 224。


盒木胎,上髹朱漆,作八瓣葵式。顶面及上下侧面均作开光,开光外围剔刻的缠枝莲纹饰。顶面开光内,作海水纹地,上有五龙图,其中一龙占据中间位置,其余四龙将其环绕。上下侧面开光内作锦地,并作各式博物图共计十六幅。底髹黑漆,底心朱漆写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盒漆色偏橘红,带有乾隆朝漆器的典型特征。海水纹的雕刻,每一条波浪一刀成形,线条流畅自然,层次感极强。而对于龙的刻画,亦达到了乾隆朝最高的水平,其五官清晰,不怒自威;身姿环绕,且每条龙之间相互呼应。乾隆一朝,偏爱以龙为主题,其中给漆器中可见三龙、五龙、六龙及九龙。

2645 明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贯耳瓶

尺寸:高12cm

估价:RMB 200,000-400,000

成交价:402,500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贯耳瓶最早源于士族投箭娱乐的投壶,后世演变,均有仿造,器型或大或小多有变化。此贯耳瓶立身,长颈,颈部设三道鎏金弦纹,上部弦纹间两侧置贯耳,以深蓝为地,其他腹外壁以湖蓝色为地,通体满饰缠枝莲纹,纹饰极尽妍丽,掐丝流畅,下承鎏金圈足,底亦鎏金,錾刻“景泰年制”四字款。景泰年间因掐丝珐琅工艺精绝自成特色,故而多以景泰年号名之。此瓶造型小巧,用色妍丽,设色准确,符合宫廷审美标准。

2647 明 铜鎏金风帽观音 (一尊)

尺寸:高18.2cm

估价:RMB 3,800,000-5,800,000

成交价:4,370,000

说明:此尊菩萨立像完美的展现了中世纪观音造像所特有的风格,头披通肩长巾,头饰中间有化佛–阿弥陀佛,因其身份的重要性标志,耳边各有一发瓣垂至腰部,并在肩部分段打结,化佛两侧有祥云纹,华美而精致,目光微俯视,面庞圆润,神情庄重,装饰华丽,双手姿势柔美,于胸前持一莲花, 衣纹简洁写实,线条流畅,质感极强。体态修长饱满,两腿笔直,双足各踩一朵莲花立于束腰方座之上,是件难得佳品,与此像相似的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

本拍品的造像风格与朱勒斯·斯彼尔曼中收藏的一尊辽代菩萨相似。辽代造像融入了许多契丹民族的元素,譬如菩萨的高冠,发簪是取材于契丹贵族的头冠,丰圆的面庞则与契丹的民族完美相同。《辽史》记载,辽太宗耶律光曾奉观音菩萨为家神,由此因缘,上行下效,在帝王品味的带动下,观音造像也成为了辽代造像中极为重要的题材。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参阅]A&J SPEELMAN《BUDDHIST WORKS OF ART》页14,图6。

2648 清乾隆 御制玛瑙雕龙纹蝈蝈葫芦形鼻烟壶 

尺寸:高5cm

估价:RMB 300,000-400,000

成交价:1,035,000

壶内底足部暗刻“乾”字款

说明:[参阅]

1.《中国鼻烟壶珍赏》页47,17号。

2.《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页95。


沈初《西清笔记》称“葫芦器,康熙间始为之”,康熙艺匏已达极高水平,以为形制浑朴,可胜金玉,而于禁院丰泽园内扩大种植,由内监司其事。至乾隆年间,吴士鉴有“乾隆间所制者尤为朴雅”之论。清宫匏器,除供御玩,亦馈赠邻国君主,赏赐王公贵族。然本品仿生而作,然宫廷富贵之气跃然而生,堪为大师手笔。整体玲珑纤巧,令人爱不释手。烟壶呈蝈蝈葫芦形,小口短颈,卧足。溜肩鼓腹,脖、肚三停匀称,颈部内敛,外形极为少见的仿匏器形壶体。葫芦烟壶上配白玉口框及红珊瑚高蒙心盖,玳瑁匙,选料考究,红珊瑚蒙心盖取高浮雕螭龙纹而成,雕刻精巧细致。壶身取材上等玛瑙材质雕琢而成,腹部通体浅浮雕一条螭龙腾跃于云间,神态凶猛,龙体矫健、飘逸,腾于云间遨游。周身环视祥云,交叠悬停,气韵生动,愈显得神龙腾云驾雾,气势神圣不可侵犯。云龙相互映衬,与壶盖的螭龙纹亦相得益彰,雕刻内容极为丰富,使得主题纹饰更加鲜明。大大提升了此壶的综合艺术水准。自古玛瑙颜色丰富,千变万化,于清一代常用于制作鼻烟壶的首选材料,本品即用来模仿明清时期蓄养鸣虫的虫具——匏器蝈蝈葫芦的色泽选材黄玛瑙追似而巧加雕刻。最为别具一格的是烟壶内底阴刻“乾”字暗款,可谓巧夺天工之作。因烟壶小口膛深,则可见其铭刻,需要高超的工艺,为少见的乾隆时期宫廷玛瑙雕刻佳作。

据《清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七月二十五日:“太监胡世杰交甘黄玉提梁卣一件,传旨:着朱彩照‘禾亭’二字,刻在提梁卣内底上面;‘乾隆年制’四字,刻在提梁卣底外面;再‘永宝用’三字,刻在盖内。钦此。”《清档》有详细记载乾隆帝钦命造办处玉工刻铭史料,玉工之技艺深得乾隆帝赞许,有玉器在内底上琢刻暗款,和此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能够从《清档》中发现并映证有明确造办处玉工的作品。可见此壶对于研究清代宫廷鼻烟壶及玉器雕刻,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纵观此壶云龙纹饰,从造型和雕刻手法上与档案中记载的乾隆宫廷设计者姚宗仁的一件“日月合璧合符陈设”上的云龙纹饰风格极为相似。可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页95。档案记载:“(乾隆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副催总六十七持来司库郎正培等押帖一件,内开为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姚宗仁做得日月壁合符陈设木样一件,并甘黄玉一块呈览,奉旨:照样准做”。乾隆档案中明确记载姚宗仁是乾隆早期宫廷玉器最重要的设计者,且可以留下自己名字的玉雕大师,他在玉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非常全面,既能鉴定,又能设计,还能雕刻,乾隆皇帝经常指名有他设计玉器。综合上述,对照此件鼻烟壶纹饰,有典型的姚宗仁设计玉器风格,而烟壶内底阴刻“乾”字暗款,此类鼻烟壶数量更为珍罕,应为乾隆鼻烟壶中蒙皇帝手泽的珍品。我们不难推断:此件鼻烟壶极有可能为当时乾隆皇帝命姚宗仁,按照旨意设计雕刻制作专供乾隆本人把玩御用的一只鼻烟壶。故其艺术及收藏价值之高实乃毋庸置疑。

在已知鼻烟壶的著作和拍卖见过两、三只和此壶同类造型的,都是光素不加工艺的,且全为料的材质所制。

2650 清乾隆 御制剔红人物鼻烟壶

尺寸:高6.9cm

估价:RMB 250,000-350,000
成交价:322,000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烟壶呈扁瓶形,似寿桃,平口,束颈,丰肩敛腹,底承椭圆形圈足。此件鼻烟壶为典型宫廷御制扁壶式造型,整体造型庄重规整,美观大气,胎质平滑细腻,器表装饰精美,光泽明亮温润,予人呈现高贵典雅之感。器身整体采用雕漆剔红工艺,以铜为胎,上髹数十至百余层厚漆,加以精细工法雕琢而成,满雕纹饰,颈部剔地饰花瓣纹及回纹一周,壶身一面以纹锦地剔刻车夫与童子交谈的场景纹饰,另一面以文锦地剔刻亭台楼阁人物纹饰,人物神态惬意,骏马洒俊,腹部肩部及饰山石树木,其间岩峦逶迤,怪石嶙峋,树木掩映,茂林深处,亭榭显现,意境幽远,雕刻深峻而不显呆板。纹饰繁复精细,庄重典雅,造型优美大方。细节表达条理清晰,一丝不苟,从剔红刀纹可见漆层极多,同时剔面层次均匀,刀口流畅。纵观此壶,器形沉稳端庄,全器漆色鲜红,色彩纯正,布局层次分明,雕刻筋脉舒卷有力,刀法浑厚宛转,藏锋不露,纹饰精致华丽,宫廷气息浓郁,是一件难得的宫廷造办处御制漆壶艺术珍品。

漆器剔红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剔红作品不仅“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而且制作费工费料,工艺流程相当讲究、复杂。在众多不同材质的宫制鼻烟壶门类中,只有铜胎雕漆一个品类,前后只生产了几十年,主要因为制造工艺繁琐,通常此类小型漆器亦需经上过二三十道漆,而以铜为胎,可以增加胎体强度,使烟壶不易受损,在已知的全世界鼻烟壶收藏中,宫制漆壶仅知几十只而已。

如此件御制铜胎剔红人物故事鼻烟壶雕刻层次多,纹饰繁缛,做工严谨,用刀较晚明更加锋利,呈现出清乾隆时期漆雕华丽精巧的典型风格。这种制式、工艺特征的剔红鼻烟壶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均有收藏,鲜明地体现出乾隆一朝的漆雕工艺水准。

2655 清乾隆 白玉雕笸箩纹葫芦形鼻烟壶

尺寸:高6.7cm

估价:RMB 180,000-280,000

成交价:207,000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烟壶呈扁平葫芦形,比例匀称,秀美圆润,工艺精湛。口微撇,溜肩弧壁,束腰,椭圆形足内凹。壶身白玉质地,素白无暇,淡雅温润。造型规整饱满,掏膛干净利落,壶口配铜鎏金托红珊瑚圆盖。壶体满刻笸箩纹,纹饰连绵起伏,凹凸错落得当,极富肌理美感,气息浑然一体。葫芦形壶身腰部薄意雕刻包袱纹,布局合法度,文静秀美。

此壶仿生而作,造型浑圆丰腴,甚是肖像。葫芦,通“福禄”,寓意吉祥。立意新巧,寓意吉祥美好,表达了主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玉质纯净,毫无杂质,造型雅致,纹饰繁而不乱,一刀一刻运营精准,颇见风骨,琢制技艺高超,乃艺、材兼顾的上佳之作。表面打磨极为精细,顺滑无比,令人爱不释手。

2656 清乾隆 白玉拨划御题诗牡丹纹葫芦形鼻烟壶

尺寸:高7.2cm

估价:RMB 800,000-1,600,000

成交价:1,092,500

御题诗文:「御题牡丹」

郑人拟赠楚人佩,香色都称绝代材。

设使花王思籲俊,蒲轮空谷自先推。

说明:赋诗,为乾隆皇帝终身嗜好。他总是在诗词歌赋的文艺创作中寄情娱乐,曾自述:“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时人谓之:“诗尤为常课,日必数首”,“御制诗每岁成一本,高寸许”,因此,弘历在其八十九年人生中留下四万多首诗给后人,堪称空前绝后。当中不少是赞咏古今名花的诗文,反映弘历机暇清赏的心得和愉悦。嗣承大位之后,他往往雅兴十足地将此番赞咏之情移至御制器物之上,以“一器多花多诗”和“一器一花一诗”的造物组合付之成器,使得一物之内,诗画相映同辉,书法印章各见真味,成就有清一代御制器物艺术创造的非凡篇章。近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康雍乾三朝绘画不题字之品为最多,有题字者较少,若题字必精楷,又以御制诗为至珍贵。”反映在同时期其它材质上,本壶即是一例。

本品造型尊贵典雅,线条起伏优美,呈扁平葫芦形,撇口束颈,浅凹口,溜肩敛腹,平底。壶腹扁平饱满,口洞琢磨严谨,掏膛规矩充分。壁薄体轻,厚薄均匀,大气规整,观整壶造型极为秀美,且不失端庄之气。盖为金镶 宝顶盖,更显全器宝光滢滢。

壶身以上等和田白玉为材质,玉质细腻温润,用料考究,正体现了乾隆时期玉质之特点,作者极具匠心,壶身转角过渡衔接自然。壶身两面拨划工艺,一面拨划洞石牡丹花卉两树,所刻划花枝颇为生动,叶蔓婉转缠绕,有条不紊,花朵层叠绽放或绽放枝头,风姿绰约,或含苞待放,楚楚动人,似有暗香。周围点缀有奇石仙芝,营造出一片清新雅逸之妙境。另一面上拨划过墙牡丹枝叶,枝叶翻转自如,迎风招展;下腹则拨划阴刻隶书乾隆御题牡丹诗文:「郑人拟赠楚人佩,香色都称绝代材。设使花王思籲俊,蒲轮空谷自先推。」字迹工整丰腴,骨肉匀适,张弛有度,洒脱奔放,却又古雅端庄,笔力雄健,气度不凡。如冠裳珮玉,情文流畅,令人起敬,常人当莫之能为,彰显出其高贵的宫廷御制身份。其诗文出自乾隆御题《钱维城花卉四种》四首中的《右牡丹幽兰》,诗录于《乾隆御制鉴赏名画题诗录》三集(一),卷二十七。

钱维城,清江苏武进人,字敏磐,号幼庵。乾隆十年状元,官至刑部侍郎。擅画,初从陈书学花卉,后刻意画山水,得意于石谷、麓台之间,笔墨拙厚,足与张宗苍雁行。

咏画,亦咏物。每种花卉题咏,可见乾隆对钱氏花卉欣赏之甚,亦可见其作诗作书之勤。一个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帝王能如此爱好文化艺术,至为难得。虽然此画作目前尚未见到原作,但纵观从此壶牡丹幽兰纹饰及御题牡丹幽兰七绝,可想而知,当时乾隆皇帝对牡丹幽兰的钟爱程度,岁命宫廷造办处玉工按照画作为样,精心设计雕刻于自己赏玩的鼻烟壶之上,创造出如此典型“内廷恭造”式样的玉作鼻烟壶,从侧面不仅窥视出乾隆皇帝对钱维城画作的喜爱,而且映衬出其对牡丹幽兰钟爱的高雅情怀。

本品属于“一器一花一诗”式样的御制烟壶,其赞颂对象为牡丹花。牡丹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其花妩媚多姿,芳香馥郁,因而与芍药并称花中二绝,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开卷延展,画诗书皆俱,犹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兼工带写花卉画,在体现皇家气度的同时,荡漾出一份婉约的文人意趣,与雍正已降的珐琅彩瓷器可谓一脉相承,令人称道。本品将乾隆皇帝的诗情与宫廷书法、绘画艺术融冶为一体,藉玉器鼻烟壶为载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它不但寄托了乾隆皇帝对牡丹的无限情缘,亦汇合了诗画之妙,令文人之雅臻于无穷之佳境。

本品器形虽小而玉佳形美,通体满溢文人情愫,雕者刀工利索果断,纹饰描绘清晰,风格古拙老道,堪称技艺超群,足见玉人之功力及心血。加之“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吉祥。作为存世数量极少的宫廷御题诗鼻烟壶,工艺精巧绝伦,品级甚高,在视觉上既凸现了皇家工艺内造之气,又体现了帝王内心高雅情怀,当是乾隆宫廷御用鼻烟壶中可遇不可求之完美妙品。

2664 清道光 大溪洞梅花纹端砚 (一对)

尺寸:16.6×14.1×2.1cm

估价:RMB 300,000-400,000

成交价:345,000

铭文:道光甲午,庐宫师重开端溪大西洞名石。

说明:此组端砚近方形,系端溪佳石所制,色灰紫,质地坚实细腻,呵气成晕,细腻温润,有翠斑、冰纹、子母青花、鱼脑碎冻等名贵石品。一砚正面浅开砚堂,上端浮雕梅花数枝,枝条掩映中,弦月为池,砚背雕浮云几缕,构图典雅,萧疏散淡。砚背以隶书铭“道光甲午卢宫师重开端溪大西洞名石”十六字,书法工整,文人气息浓厚。卢宫师即卢坤,庐坤身为两广总督,亦好文房雅玩,于道光十三年以二代欠辰,重开大西洞,得佳石颇多,后人称为“卢坑”。

另一砚面上部浮雕一枝寒梅伸展而出,迎风傲放,仙风道骨,占尽风情,虽虬曲弯转却不没其骨,煞是动人。砚背上部雕云纹几缕,刀法纯熟,刻画精致。

此组方砚雕琢梅纹相得益彰,左右呼应,不由使人想起林和靖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颇有韵味。整砚线条挺拔,方正典雅,若得此对砚置于案头,定觉有暗香扑鼻之感,就着墨香,沁人心脾。砚均原配砚盒,极为考究,实为案头珍玩。

卢坤(1772-1835),字静之,号厚山,顺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广东惠潮嘉道、山东兖沂曹济道、湖北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陕西巡抚、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广东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并以任陕西巡抚期间在平定回疆叛乱时转运粮饷有功加太子少保。卒后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敏肃。据记载,卢坤撰有《秦疆治略》,纂有《广东海防汇览》。

2665 清康熙 御赐孙勷松花石砚

尺寸:14.4×9.9×1.5cm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成交价:3,450,000

[著录]

1.楠文夫《砚台-中国的砚》页211;

2.《名砚辨》文物出版社页508;

3.楠文夫《文房至宝-砚.墨.笔.石印》页207。

砚背铭文:以静为用,是以永年 钤印:康熙宸翰

砚侧铭文:赐翰林院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臣孙勷

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

说明:[参阅]

1.清 康熙 松花石苔纹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品埒端歙:松花石砚特展》(台北:故宫,1993),页96;

2.清 康熙 松花石岁寒三友图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品埒端歙:松花石砚特展》(台北:故宫,1993),页90;

3.清 康熙 松花石嵌鱼化石双凤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品埒端歙:松花石砚特展》(台北:故宫,1993),页60。


[参考]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2427号拍品,成交价:4,256,000。


松花石产自东北吉林松花江畔,成为官砚砚材则在康熙年间。清圣祖相当自豪能发掘此旷世砚材,亲撰〈制砚说〉以志之:

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 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材也,命工度其小大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磨隃糜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爰装以锦匣,胪之棐几,俾日亲文墨。寒山磊石,洵厚幸矣! 顾天地之生材甚伙,未必尽见收于世,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 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故濡笔为之说。

满人发迹于东北,因此东北属「龙兴之地」,东北的物产也连带附有相对高尚的地位。康熙七年(1668),清圣祖下令长期封禁长白山区,只有皇室官员与相关人士可以进出。松花石被清圣祖发现之后,自然备受推崇,加之其产量不若端石、歙石,愈见稀罕,特辟专司衙门开采矿石,并于宫中养心殿造办处设立砚作,由如意馆画家设计图样,再交内廷供奉雕琢。

康熙帝之眼光卓越,视见不凡,且富远瞻性,将前人未注意的松花石一举从普通的砺具琢磨成文房用品,认为松花石「赏识甚佳,创自圣心,命工创制为砚」,琢磨为松花石砚则「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开创了砚台空前絶后的全新视野。乾隆时期,清高宗热爱各式文房珍宝,除搜罗民间古砚旧品,更进一步开采矿石,并称赞「松花玉,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清高宗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以与名砚之冠的端砚媲美,甚至超过歙砚。因此,他将康熙、雍正,和自己所用的六方松花石砚列入其主持编写的《西清砚谱》之首,以示推崇。此时松花石继续由东北进贡,并交由宫内造办处砚作匠师雕琢官砚,兼选用桥头石的功能和艺术性制作插屏,突显出「龙兴之地」的丰饶与灵秀。直至清高宗下令封禁石场后,不再采掘松花石矿,宫中制砚都取用过去存料。

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内库短绌,松花石料不再琢制,嘉庆年间,即停止自东北进贡松花石。乾隆后不仅所存减少,成砚亦皆型小器薄,多刻「某某御赏」字样。其中虽有「光绪年制」者,却是用父祖剩余的砚材制成,且均为「径寸之石」的小砚而已。尔后所出松花石砚,几属玩赏一途,袖珍小巧,常置于多宝阁中。

由高士奇的记载可知,松花石官砚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已经出现。松花石一经制成砚台之后,随即成为重要的砚材,与四大名砚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东红丝砚、山西澄泥砚并驾齐驱,甚至有一枝独秀的景况。康熙之后,松花石为宫廷专用御石,皇家垄断,御用珍赏外,偶赐赠臣子。臣子蒙赐御砚,多感激涕零,以为光耀门楣,可作传家。纳兰常安于雍正十二年(1734)获赐一方松花石砚,「稽拜之下,感激殊恩,遂珍藏之,以为子孙世宝。」相对而言,松花石成为皇帝笼络、驾驭臣子的良器。如康熙四十二年(1703)曾命翰林院官六十七人齐聚南书房,每人赐「砥石山绿砚」一方。本品即为典型一例。

此砚以松花石制成,质坚而润,纹理细密,扣之金声。砚作长方式,开淌池,落潮处高浮雕火焰麒麟纹,池中火焰纹纹灵动,层次分明,状若写生,兼具立体雕塑之意趣。错落有致。砚堂外围设拦水线一周,浮雕竹节纹及竹叶纹,秀雅大气,背浅琢覆手,覆手内有康熙帝楷书铭文。砚体细密滋润,清碧可人,通体有深浅不同的绿色天然横纹,打磨光滑。其用料及雕刻风格康熙朝特点明显,砚背镌刻康熙皇帝御书砚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并钤「康熙宸翰」一印。砚两侧镌有:「赐翰林院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臣孙勷」及「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铭文。

“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后来在一代盛世之君康熙皇帝亲作的砚台上刻了如是铭文。文房四宝当中,笔多动而夭,纸无骨而碎,墨常磨而折,唯砚淳朴厚重,静对沧桑,可得永传。

晩明以降,工艺技术进入辉煌时期,此番荣景延续至清初,清代是制砚工艺的颠峰,尤以康熙年间最为兴盛。此时的琢砚名家,传世便有顾二娘、刘源、金殿扬、顾公望、谢汝奇、董沧门……等人,部分重要的名匠为宫廷延揽,与康熙帝共襄盛举,成就具有开创精神的御制官砚。

康熙一朝,原本没没无名的松花石摇身一变而成御用砚材,历雍正、乾隆而式微,且仅选供砚材,未有其它制器成品。即使清末仍琢制松花石砚,但所用石料乃前朝所存。整个清朝均以松花石砚为皇室专属用砚,仅在宫中造办处砚作琢制,或清供,或赏玩,或赐赠,内府管理严谨,非但民间不得见,宫廷御用也小心择取,不单是其属祖宗发祥地的产物,松花石确实是砚林中的奇材瑰宝。而宫匠所刻,倶是佳作,每件松花石砚皆有不可取代的独立性,材美工巧,形体各异,方圆有别,纹饰变化丰富,实为清代宫廷的艺术代表。

目前北京故宫馆藏的松花石砚约八十多方,台北故宫有近百方,据统计两地故宫的松花石砚多数是在康、雍、乾三代制作,其中康熙朝的质量最为精良。松花石砚被清代帝王视作“品埒端歙”,在清宫诸类艺术品中地位殊高,仅为皇室御用或赏赐功臣。本品即为赏赐功臣之用。此砚雕琢精良,品格不凡,从镌刻铭文可见此砚为清圣祖康熙帝赏赐功臣孙勷所用。

孙勷,字子未,一字予未,号莪山,又号诚斋,德州人。康熙乙丑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终於通政司参议。撰《鹤侣斋集》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其集凡诗一卷,文二卷,勷性简傲,不谐於俗,集中《石丈诗》云:“山鬼矜伎俩,此老如不闻;或具袍笏拜,此老亦不尊;坦然自高卧,雨蚀青苔痕。”盖亦自寓云。

2667 清乾隆 “乾隆年制”款白玉杯

尺寸:高7cm

估价:RMB 350,000-400,000

成交价:437,000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直口形,深弧腹,圈足。玉质晶莹温润,器形规整,打磨精细,雕刻严谨。圈足处理一丝不苟,底部刻有“乾隆年制”款,具有宫廷用玉风格。清宫旧藏中见有类似小杯,可知本品当属内廷或皇族贵戚之雅物。


[参阅]《阁有天珍·中国文房玉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8年1月,页76,图26。

2668 清 翡翠狮钮双龙耳活环三足盖炉

尺寸:高16cm;宽16.8cm;带座高24cm

估价:RMB 6,600,000-8,000,000

成交价:7,590,000

说明:传徐世昌旧藏。


此香炉以整料翡翠制成,炉为三足鬲式,带覆碗式盖,盖体高耸,上高浮雕一大三小四只狮子,大狮做回首嘻戏状,圆眼双睁,双耳后掠,脑后鬃鬣卷曲,身形灵活。三只小狮环绕大狮,将绣球拱卫于中,是典型的“狮子滚绣球”题材,形象生动写实,甚为可爱。盖缘外设凸唇,内设企口以便于炉身相盖合。炉身深束颈,广肩,肩两侧以镂雕手法雕琢两个对称的龙首衔环耳。龙圆眼凸出,翘鼻,大耳,巨口张开露出牙齿,气宇轩昂。炉身正面刻饕餮纹,反面通刻卷云纹,甚为繁复。尤其器身正面高浮雕一大一小双螭,双眼圆瞪,相对而视,四足攀爬,长尾舒卷,而螭体高于炉身足有一公分左右,可见其用料之奢华,实为难得。下承三兽面壮足,有五爪为形,威武雄壮。活环是清代玉作典型工艺,其均由大料精心设计,细心碾琢方成一体,与炉体有机融合,是清代玉作高超工艺的典型代表之一。此件翡翠活环炉以整料掏膛旋制,用料硕大,取材罕贵,造型设计整肃大方而又不失灵巧,可谓构思巧妙,突出了翡翠自身的天然美感。其工艺精湛,炉体纹饰清晰灵动,灵韵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炉下配硬木嵌金丝如意纹座托,平稳端庄,秀美异常,与炉相称则有锦上添花之妙。

此炉所用翡翠,质地绝佳,翠色艳而清润,整体造型厚重端庄,雕刻精细,工艺复杂,线条流畅,带有清代宫廷制玉工艺的遗风,是代表清晚期玉雕艺术的高水平之作。

此炉传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旧藏,配原收藏旧木匣,上刻“翠玉龙首耳盖炉,徐氏珍藏”,钤印“退叟”。此“退叟”印文亦在徐世昌书法作品中见到。


[来源]

1.徐世昌旧藏(传);

2.天津藏家旧藏。


[参阅]

1.《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上)》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12月,578页;

2.香港佳士得2004春拍,《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陶瓷及工艺精品》,Lot 0967;

3.香港苏富比30周年,1991年8月30日,From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ollection,Lot 384;

4.香港苏富比1990年秋拍,Fine Chinese Works of Art, Jade Carvings and Jadeite Jewellery,1990年11月14日,Lot 574。

2671 清乾隆 白玉鹌鹑盖盒 (一对)

尺寸:宽9.5cm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成交价:920,000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白玉盖盒,取材精良,通体温润光洁且细腻柔滑。器形饱满圆润,呈盒状,整器一料剖开形成盖盒,上下子母口扣合。盒面以鹌鹑为原型,通体雕琢成一对鹌鹑呈伏卧状,鹌鹑小首,硕身,鸟身翎毛层叠有序,纹丝不乱,鹌鹑神态安详,惟妙惟肖,全器雕工细腻,刻画精巧。盖内部挖膛细致,打磨光滑。盒身有些许烤色,为乾隆时期宫廷玉器特有工艺。

鹌鹑是宫廷常用的图案和器物造型,“鹌鹑”谐音“安居”,寓意平安、安居乐业。多为玉雕,也有牙雕、木雕等品种,盒内可贮存小件首饰、香料等物品。


[参阅]

1.《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玉器卷》北京出版社,2002年10月,188页,图218;

2.《中国玉器全集(中)》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565页,图106。

2672 清乾隆 白玉万寿无疆诗文勒子

尺寸:长8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成交价:1,725,000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此白玉万寿无疆诗文勒子,寓意万寿无疆,福寿连年。玉牌上下两侧各琢对首夔龙纹,纹饰古朴,一面上端阳雕“万寿无疆”,下端则为五言绝句“昆江一片玉,价足倍连城,德并山川厚,寿同日月恒”。另一面阳雕“心贞昆玉,志烈冰霜”,寓意:心像昆玉一样透明无瑕,志气可以融化坚韧的寒冰。意境不凡。

整器玉质细腻莹润,雕琢精湛,纹饰生动,典雅凝静,足可宝玩。


[来源]

1.国有文物公司旧藏;

2.北京拍卖会,2000年12月11日,Lot 1205。


更多精彩推荐:

6.4亿!北京荣宝2018春拍圆满收官!

最新成交结果:2018春北京东正—皇家长物

最新成交结果!2018年春北京巨力华彩千年——漆器专场

最新成交结果!2018春北京匡时—盛世菁华—瓷玉工艺品专场

最新成交结果!2018春北京匡时—天工开物—瓷器工艺品夜场

获取古玩拍卖信请关注典藏拍讯微信公众号

guwan1998

参加拍卖请加微信号

guwanyuansu

广告投放请联系


13641627067 陈先生  

典藏拍讯  .  guwan1998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