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在另一座城胡吃海喝

2021-11-27 05:52:38





    半个多月之前,跑了一趟武汉,去见见老朋友。也没有做什么特定的出行计划,纯粹换个地方散心。离开广州的那天天气异常燥热,一心只想快点上高铁好安心坐着吹空调。路上一直在阅读和浅眠中交替,4个小时过得倒也快,内心有种宁静感,感觉奢侈而幸福。


    高铁抵达武汉时大约是下午两点,时间比较尴尬,朋友领着我去吃牛肉面,还叫了份蛋酒。热干面的味道我始终是接受不了,不喜欢那种甜咸混杂的味道,所以就点了牛肉面。武汉的牛肉面,有一股比较浓重的卤香味,牛肉份量倒也厚道,对得起价格,汤底略油腻,面条的话比广州的碱水面好吃,(素来不喜欢广州鲜虾云吞面就是因为吃不下那股子碱味儿),综合起来,这碗面吃的挺满足的。蛋酒的味道没有想象中的甜腻(我不好吃甜食),淡淡酒香,细嫩的蛋花,甘醇得恰到好处,热热的一碗喝下去,身心舒畅。


BEEF

NOODLES



    吃饱喝足就先去住处放行李,恰好遇上武汉天气最好的时候,温度在20度上下,空气里弥漫清凉,有了秋天的味道,拯救了一颗在广州高温下长期浸泡的心。安顿好后,便随朋友去武大校园走走,这是一座森林公园一般的校园,随处可见高大茂密的树木,草丛,灌木,朋友说,若是春天来武大,将是一派好风景——桃花,梨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花争相开的热闹,其中樱花是最为耳熟能详的——可惜看不到樱花,只能看到一堆一堆来赏樱花的人。我是喜爱看花的人,可惜我总是错过花期,比如去洛阳的时候错过牡丹花,去南京玄武湖的时候又错过荷花,但是一切也只能顺其自然。武大的图书馆非常古朴,还未进去,就已经感受到泛黄书页那种沉淀的墨香,校园内其他建筑也有一种怀旧的气息,倒是走着走着,遇到一座新建的美术馆,造型非常现代化,显得光怪陆离。


GREEN

&

WIND



    最后移步至东湖,视野非常开阔,居然有种水天一色的感觉,暮色中泛着微蓝,风吹过湖面,带着淡淡的鱼腥味,但是依然不影响赏湖的雅兴,一路走走停停,天好像黑得比较快,朋友一边领着我出校园吃晚饭,一边讲了几起武大校园内部的灵异事件给我听,不由得起了鸡皮疙瘩,连连叫停。


    晚饭去了一家老字号的酒楼,点了葱烧武昌鱼,蟹黄豆腐和清炒豆苗。本来想点湖北特色藕汤的,结果说是卖完了,不由得遗憾,便胡乱点了个鸡汤了事。武昌鱼刺多,味道还挺鲜美,后来才知道,原来武昌鱼就是平时常听的鳊鱼,只不过武昌鱼这个名字听起来更带些地方特色。而蟹黄豆腐和豆苗味道属于常规,印象不深,鸡汤做得像鸡羹,比较浓稠,有点意思。


    次日,睡到九点多,慢吞吞地洗漱才出门,朋友带我去吃当地的特色锅盔,配一杯绿豆汤,我点了鲜肉锅盔,刚出炉的时候口感非常脆,皮薄馅香,其实就类似于加了馅料的烙饼,还有很多其他口味:豆豉肉丝锅盔,金丝梅干菜锅盔,灯影麻辣牛肉锅盔(这个名字好听)等等,价格在6—10元不等,吃起来饱肚,也经济实惠。

Guokui 

lǜ dòu tānɡ



    一路啃着锅盔,喝着绿豆汤,就晃到中山大道那一带,这是比较繁华的商业区,周围都是仿欧式建筑,道路也规划得整齐干净,时不时还驶过一两辆双层巴士,由于是工作日,所以车和人都比较少,安静而不冷清,恍惚有种旧时上海的感觉。武汉这座城市,街道的规划非常两级分化,商业区和部分新城区道路宽敞,绿化优美,而剩下的大部分街道都是狭窄而乱,路边很多小摊小店,到处乱跑的家狗,偶见积水和垃圾,空气里尘土飞扬,热闹喧腾,仿佛路边的略脏乱但是灯光温暖的小饭馆,人声鼎沸,混乱又充满生活气息。


    说回相对繁华的中山大道,由于一向对逛街比较头疼,于是便直奔书店和美术馆,在如此商业化的街道,能有这个两个去处,真是福音。首先讲讲物外书店,它的外墙非常有特色,是老建筑简单翻新而成,名字也非常特别,立刻让人想起沈复的“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里面的装修简洁干净,有很多绿植盆栽,叶子都很干净鲜活,可见是经过认真打理的,如果能用大的青花瓷碗养一两尾金鱼,就更好了。有年轻女孩坐在靠窗的位置,点了书店提供的咖啡,静静捧着书阅读,木质的桌椅温暖质朴,简洁的吊灯,是非常惬意而舒适的。每去到一座城市,我都会有逛书店的习惯,感觉那是另一个维度,时光仿佛可以静止。



    慢悠悠地从书店出来,就去附近的美术馆转转,我非常喜欢字画,虽然没有学过,也没有什么天分,但是看看热闹总是可以的。美术馆是在原汉口金城银行大楼(1931年落成)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凭借身份证即可免费进去参观,一进门便看见保存尚且完好的银行大门,里面很宽敞明亮,字画并不算特别多,这期的展览主题是“墨攻”,让人想起墨家的思想——“非攻”,虽然此墨非彼墨,这标题却让人耳目一新。


    逛完美术馆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却并不觉得饿,于是一路闲逛,路过一家叫“藕象”的藕汤店,想起昨日未能如愿地喝到,就毫不犹豫地进去了。点了一份排骨藕汤——藕粉糯清香,排骨鲜美,咸度适中,微烫的美味从舌尖滑入喉咙,唇齿间泛着一丝属于藕的甜味,伴随着调皮的拉丝,非常缠绵。



    满足地喝完了一份汤,便继续游荡,偶然留意到,街道两旁都有铁丝串成的一溜厚纸片,上面写着武汉方言——例如,“过早”(吃早饭),“灵醒”(聪明),“么板眼”(怎么回事)等等,一直非常喜欢各地方言,觉得生动活泼,发音有趣,是一种民俗艺术。


    走着走着渐渐累了,也来到长江边上,城市中的江在我的印象里,总是相似的,比如广州的珠江,上海的黄浦江等等。阴天时江面都是灰蒙蒙的,风不大,让人有些犯困。在江边找了一家冰室,点了杯奶茶,坐在椅子上一边晃动,一边看看江景,不远处时不时传来的轮船鸣笛声,竟然就这么睡着了,大概是很久没有过这样的慢生活了。



    醒来时已夜幕降临,打算去逛夜市,顺便看看长江大桥的夜景。对于夜市,其实就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心态,现在各地的夜市已经非常商业化,除了各地特色小吃的不同,基本上就千篇一律——卖些零零碎碎的小饰品,一些不是本地但是非常大众化的小吃,放着烂大街的口水歌......一瞬间有些茫然,似乎是在阳朔的西街,杭州的清河坊,或是西安的回民街,厦门的曾厝垵......比较喜欢的两家店是汉口老酸奶和三鲜豆皮,剩下的基本上就是走马观花,拐入一条相对僻静的巷子,遇到街边有人摆摊算命,现在江湖骗子太多,使人们对“命理学”有了误解,以为就是迷信。其实这是一门幽深复杂的学问,去年有段时间研究过一点皮毛,最终觉得心神疲惫,但是收获也不少,觉得疲劳大约是智慧不够。等到阅历再多些,或许又是新天新地。



    从食街中钻出来(人太多),便跑到长江大桥看夜景,带着灯光倒影的江面到底是好看些,长江大桥的灯光一直在变幻颜色,桥上时不时还轰隆隆地驶过一辆火车。依稀记得在南京也看过长江大桥,不过是在阅江楼远眺的,细节部分并没有看清楚。据说南京长江大桥更加精致些,桥栏上有大幅大幅的石头雕刻,,解放战争,,不由得遗憾自己当年去南京时没有仔细欣赏。


    黄鹤楼就在长江大桥桥脚,夜色中是漂亮的金黄色灯光。但是夜景未免太现代化,打算次日白天再去看看,再次不加赘述。



    当天回到住处已经接近十二点,匆匆洗澡,翻了几页书便睡下了。一枕黑甜,第二天醒来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打算去东湖走一圈,然后再过江去看黄鹤楼。东湖其实和西湖没有太大差别,无非是桥,湖,柳,荷,亭组成,那天武汉的云层稍厚,于是有了“水面初平云脚低”的感觉,天气一如既往的凉爽,和朋友边散步边聊天,中午在东湖附近一家餐厅吃饭,透过落地玻璃窗可以看见高大的法国梧桐,绿色的树影摇曳,武汉随处可见这种树木,比广州的木棉花树还多。



    饭后便过江前往黄鹤楼,顺便转了一下汉阳造,那里其实和红砖厂差不多,就是工业废弃的厂房改造的区域,文艺风。没逛几下就出来了,直奔黄鹤楼。初中语文课背古诗的时候就知道这座建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古人的情怀再也无法还原,眼前的不过是一座翻新得面目全非的古楼。


    在武汉的最后一日,朋友领着去吃小龙虾,果然是比广州的鲜美,点了清蒸和蒜蓉两种口味,没有点麻辣,觉得会掩盖掉龙虾本身的味道。吃完龙虾就去看《敦刻尔克》,电影的带着明显的诺兰风格。看完后打车回住处,在夜风吹拂中看着车窗外这座城市,我知道我的内心非常平静,引自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也许以后不会再经过这个城市。它在我的生命中出现一次。但是我却可以记得它的夜色和咖啡。记得从江面上传来的轮船鸣笛声。记得豆皮和它的蹦蹦车。记得它永远不会停息的沸腾生活。”




    后记:要完全了解一座城市,仅仅几日是不够的,看到的都是非常表面话的东西,整理成文,给自己留个纪念,也不过是记一忘三而已。




END


 总097期 

【在另一座城胡吃海喝】

编辑:三条狐纹  | 文案:Echo |图源:Echo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