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逐渐消失的民间手工艺:编葫芦(组图)

2021-04-05 02:21:27

  广西日报讯(记者 何运斌 通讯员 游拥军/摄影报道)荔浦县东昌镇滩头村岭面屯有个远近闻名的编葫芦老人叫韦文华,人称“葫芦王”。近日,记者慕名登门见到老人时,他正坐在祖屋屋檐下的小板凳上,一双爬满皱褶的手熟练地摆弄着根根竹篾在一个橙黄的葫芦上不停翻飞。

葫芦的造型越好,卖价越高。

老人背着新做的葫芦走在出村的小路上,身影略显落寞。

竹篾的选择尤为重要,坚韧、柔软、节长、质细,才能编出上好的花纹。

长年的编织,让老人的手布满褶皱。

在古旧的祖屋里,老人在认真编织葫芦,竹篾间摩擦出的“沙沙”声,让人顿觉心神安宁。

  80岁的老人,一头“板寸”银发,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的老花眼镜,因为常年编制葫芦,无名指指尖比其他手指弯曲得更加厉害。他14岁开始跟父亲学艺,这弯曲的手指头,正是老人六十余载编制葫芦的真实印记。虽然年事已高,可谈起自己的手艺,老人像孩子展示玩具一样兴奋,从泥房里一口气搬下十余件葫芦,摆了满满一地。

  记者眼中的这些竹编葫芦,最先也只是作为百姓盛酒装水的普通用具,因为器形美观实用,而今已渐渐成为一些喜欢艺术或怀旧的人收藏、把玩的工艺品。

  “编葫芦虽不是体力活,但需要用慢工,使用的是暗力,一天工作下来,非常累人。”老人告诉记者,从葫芦种植到收获,收集晾干,再到成竹开料、削竹篾、打底架到手工编织,然后在去大山深处采集白藤,晾干后再编入竹篾当中,最后还得给竹篾和白藤上漆上色……制成一件成品的工序很多,工艺也很繁琐。

  今年自己种的葫芦不多,老人需要到外乡收集,有几个甚至是村里人从柳州帮他带回来的。油竹虽然村口就有,但老人也得涉过小溪,爬上竹林伐回。而白藤的采集更是不易,因为村子附近并不产这种藤类,80岁的老人需要步行好几个小时到深山里寻找。

  看着一根根细长的竹篾,自如地穿梭于老人的指间,在葫芦身上变换成各种花色,记者心里却未免有些遗憾,或许在多年之后,这些葫芦只能作为手工艺品在博物馆中得以一见……

备注:葫芦工坊需要联系到这位老人,为葫芦编织,请有线索者联系我们。15801216766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